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范佳午  杨敬东 《福建教育》2023,(19):14-16+63
<正>科学实验蕴含丰富的教育功能:一是实验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科学理论的建立离不开实验探索。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掌握实验技能,经历探究过程,运用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等核心素养。二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度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感受直观的科学现象,从而为抽象的理论学习建立基础。实验教学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课堂中的学生实验、教师演示实验,除此之外还有实验作业、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3册(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24章“相对论简介”的第2节“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在“长度的相对性”部分写到:“可以想像这样一幅图景:一列火车以接近光的速度从我们身边飞驶而过,我们感到车厢变短了,车窗变窄了……火车越快,这个现象越明显,但是车厢和车窗的高度都没有变化.车上的人有什么感觉呢?他认为车上的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因为他和火车是相对静止的,但是,他却认为地面上的景象有些异常:沿线的电线杆的距离变短了.面对铁路线的正方形布告牌由于宽度变小而高度未变竟成了窄而高的镇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1引言碰撞现象是物理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基本现象,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碰撞过程中包含压缩过程和恢复过程,而不同的恢复程度和不同的能量转换相联系、和不同数量的守恒量相对应.因而人们根据不同的恢复程度将碰撞分为下列不同类型:弹性碰撞(形变完全恢复,动量、动能皆守恒)、部分弹性碰撞(形变部分恢复,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碰撞后两物体分开)、完全非弹性碰撞(形变完全不恢复,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碰撞后两物体连在一起运动).能够将各种不同类型的碰撞的形变过程及对应的守恒定律同时演示出来,对于学生清晰理解碰撞过程的本质和规…  相似文献   
4.
彭征  范佳午  谭晓 《物理教师》2010,31(3):19-19
对不同版本的物理教科书中物理学史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教科书所呈现的物理学史在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功能,试图为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渗透物理学史的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iPad平板电脑、iPhone手机和iPod touch可携式媒体播放器(MP3)是备受青睐的高新科技电子产品,尤其在学生和青年人群中应用广泛。这些产品便于携带,功能丰富,代表着未来科技的一种趋势,随着时间发展将越来越普及。如何开发这些新产品的教育功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也体现了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1引言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减小,可以起到光电开关的作用[1].利用光敏电阻的这一特性可以设计出很多种自动照明设备[2],还可以用于制作各种太阳自动跟踪仪器[3].为了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应用,并启发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应用电路,我们设计了两种光敏器件,包括光控  相似文献   
7.
使用改进的课程难度定量模型N=αmS/T+(1-α)nG/T,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为参照系,对人教版、粤教版、鲁科版的三套高中物理教材"运动的描述"部分内容的难度做了定量分析,为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微课及其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备受关注。微课是一种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教育教学形式,是为教育服务的。从学科课程与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微课的应用,得出结论:微课应有助于三维课程目标的达成;微课的制作和选用应置于教学设计整体中考虑。最后通过具体的案例,深入分析微课的应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教育部颁布了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义务教育学校在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改革提供了框架依据。学校应积极落实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要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落实课程整体规划时,学校应以核心素养为统领和抓手,落实育人目标、评价体系、课程结构、课程实施一致的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科学教育领域关于探究教学的研究存在概念界定模糊和无有效评价工具等问题。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探究综述项目中,制定了探究教学的操作定义和简单的分析框架,有研究者提出了用来评价课堂探究教学的多维分析框架,这两部分研究工作可供我国科学探究教学研究借鉴。建议在已有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探究教学的特征和元素,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课堂探究教学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