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它朴实、清醇、恬淡、温馨而又甜蜜。在游子的心中,乡愁如歌,乡情似酒,喝一生,醉一生,他们耄耋将至总希望叶落归根,这种执著的情感挥之不去,难以尽言。于是,乡愁便成了诗人咏吟不尽的主题。下面让我们来品读台湾诗人非马的短诗《醉汉》。(周平)  相似文献   

2.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人教版初中语文讲读课文。《乡愁》中的名句"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历来解释不一。归纳起来,各家解释主要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这是一个比喻句;一种认为这里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我们认为这两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的中秋节里,一项“乡愁体短诗大接龙”活动引起全球网友的关注,许多才华横溢的网友踊跃晒出了自己的“乡愁体”短诗。  相似文献   

4.
<正>【主题导语】提到乡愁,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余光中的那首感人至深的短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不  相似文献   

5.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名篇品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写于1972年,发表后即在彼岸引起强烈反响。改革开放以来,此诗也在大陆不胫而走,并选入了中学语言教材,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几年前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还有海外歌手演唱过台湾作曲家根据它谱写的歌曲,更让它飞遍千山万水,拨动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弦。可以说,这首诗是当代新诗之林中影响极其深广的佳作;它的深入人心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体会作品中诗意的漫想、诗性的意境、诗化的语言和诗人的气质。 教学过程 一、初识诗人,感受雨意1.读人:余光中——“乡愁”——乡愁诗人2.读题:  相似文献   

7.
故乡,既是现在的故乡,也是过去的故乡,还是将来的故乡,它是永远的故乡。到了 20世纪,我们听到了台湾诗人余光中这样的声音: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在一唱三叹中,乡愁和“我”一起成长。   历史的故乡,从少年到白头,从大陆到台湾,从黄皮肤到黑眼珠。   故乡在哪里 ?…  相似文献   

8.
《亚洲铜》是海子的短诗名篇,也是海子诗歌中被阐释的"热点"和难点之一。笔者认为,"亚洲铜"这一核心意象真正象征的是我们这一东方民族古老的生存实体,也即构成我们民族生存的基本元素及其外在氛围所共同形成的整体;而这首诗主要是在对这一生存实体进行精神考古。另外,它也隐隐唱出了诗人对这一实体的某种内在叛离意识。  相似文献   

9.
袁雅琦 《文教资料》2012,(33):69-71
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一批大陆文人远赴港台、游学欧美,在大洋彼岸用作品诠释了他们心中的乡愁。白先勇的《台北人》和《纽约客》借时空感与死亡意象向我们诠释了深沉的乡愁,是没落的贵族对于大陆的一份思念,也是对于逝去的历史的一种反思与责任。而同样作为“最后的贵族”的张爱玲,其作品中老上海的背景设置,在物欲繁华的勾勒中将淡淡的乡愁染上了繁华尽处的衰颓。相比白、张作品中去国望乡的家国之思,七十年代的三毛远走天涯,流浪只为寻找前世的乡愁。这是一种新时代的乡愁.更侧重于个体的心的皈依。从望乡到朝圣,一代华文作家借乡愁的阐释,完成了个体精神层面的转向,带有思辨色彩.也是时代的投影。  相似文献   

10.
乡愁是台湾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郑愁予作为见证并且经历了台湾历史悲剧的现代派诗人,抒写乡愁自然成为其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乡愁始终是郑愁予诗歌中不灭的精魂。它不仅指地理空间的乡愁,更是一种文化的、时间的乡愁。  相似文献   

11.
乡愁永远是一种距离,距离越远乡愁越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读着古人的诗句,我们被古人那种浓浓的乡愁沉醉,沉醉于他们对故乡的一种深深的眷恋,沉醉于他们跨越时空距离而坚守原汁原味的乡音的执着。因为有了时空的距离,诗人的乡愁更加动人心魄。时间的距离把乡愁酿造成一坛陈年老酒,空间的距离把乡愁牵扯成一根绵绵情丝。“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在余光中眼里,乡愁是阻断同胞团聚的海峡,这条浅浅的海峡竟成了中华民族深深的伤痛,成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伤痛。可望不可及的生离死别,隔海相望…  相似文献   

12.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象征派诗人,主要作品有《雨巷》、《寻梦者》、《我的记忆》等。《雨巷》是其代表作,为他赢得了“雨巷诗人”这一美誉。戴望舒的作品大多数都是短诗,却在当时的诗坛上,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意蕴。就如同这雨中逢着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一样,神秘、哀婉又凄凉。《雨巷》结合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底蕴,又不忘收...  相似文献   

13.
奥尔丁顿早年是位意象派诗人,后来写小说,他的小说《英雄之死》(1929)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之一。本诗是奥尔丁顿一组题为《意象》的短诗中的一首。这首诗写得蕴藉含蓄。读来口气淡淡的, 没有烈焰熊熊、急流滔滔的感情爆发。然而读一遍,再读一遍,品味一下,我们的心头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是惆怅?是失落?是迷离?是缠绵?……我们终于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心已让这首诗吐出的感情丝缕缚住了。  相似文献   

14.
在诗歌的创作与欣赏中,审美形式不仅是首要标准而且得到广泛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潜心创作大量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都力求韵律和结构并存。英国当代诗人罗杰·麦克高夫写了一首《40岁的爱情》的短诗,诗人将诗排列成对称的两行,甚至将一些单词拆开,来实现左右对称和平衡;中间一道竖线,营造网球场的视觉形象,同时也映照夫妻间感情上的距离。笔者试图从结构、用词、音韵、语法和修辞几个方面分析《40岁的爱情》这篇短诗中所运用的特殊技巧,旨在对一首诗歌进行内容与形式上的解读时,提供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邵凤森 《成才之路》2010,(17):44-44
《听听那冷雨》是台湾地区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的代表性作品。作者浓浓的乡情、乡愁都注入了这篇优美的诗化散文中。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细细读来,文中的每一个字词无不浸透着作者的乡情、离愁、别怨。  相似文献   

16.
希腊式的汤     
1.一位贵族小姐整天醉心于写一些 讽刺性的短诗,并自我感觉写得很好。 为此,她特意带着自己的作品到著名 诗人拉康家去拜访,希望得到诗人的 赞扬。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应该充溢着灵性、惬意、恬淡与高远,既有小桥流水的平淡温馨,也不乏长江黄河的豪迈气势,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诗意,我们的学生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诗意?下面我以在教学《乡愁》一课时的做法谈谈自己的感受。富有诗意的引入。上课初,我先配以轻缓的音乐,深情朗诵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问学生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接着谈话:乡愁是诗人笔下永恒的话题,王维的“独在异  相似文献   

18.
《青海湖》是海子最有代表性的抒情短诗之一。吟咏这首诗歌,充满想象力和抒情色彩的诗句顿时把人带进一种灵动、美丽的诗意氛围之中。我们不由联想到高原上的璀璨明珠青海湖,想起青海湖中的鸟岛,想起碧蓝的湖水和天空,纯洁的白云和飞动的鸟群……在诗人的想象中,青海湖宛然一只精巧的酒杯,在荒凉的高原上,这只酒杯让人心驰神往。谁把这只美丽的酒杯举起?也许就是大自然那只灵巧无比的手——这只手塑造了生动的自然,为荒凉的高原增加了一颗蓝色的明珠;这只手把飞动的鸟群、把盐的滋味儿带给了单调孤独的高原。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礼赞是以人来做…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形象大于思维,寥寥数语总是承载了诗人满腔的深情。文字只是一个载体,学生能通过文字领会诗人的感情,这是一个基础,但这还远远不够,要真正理解一首诗,必须完成情感的迁移。尤其是欣赏《乡愁》这一类抒情性很强的诗歌,最大的困难就是让从未曾尝过背井离乡之苦的学生进入到诗人所创设的感情环境中去。仔细看余光中的《乡愁》,从头至尾无一华丽的诗句,但诗行之间却充溢着荡气回肠的浓浓愁绪。而这种浓浓的愁绪,这是我们首先要学生领会的东西。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一切的创新才有实现的可能。所以,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有针对性地设计了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思路综述】 《短诗六首》是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人教版《语文》第六册一单元第四课的内容。这些短诗以精练隽永取胜,往往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情感,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教授这些短诗,要让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训练语感;还要驱遣我们的想像和联想,深入诗歌的意境,与诗人进行心灵的沟通。 本设计意在通过创造性阅读,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学会一种创新的阅读方法。 【教学简说】 一、导入 由席慕蓉的抒情小诗或汪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