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写作的产品是新闻作品。研究新闻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好的新闻作品,那么什么样的新闻作品才算是好的呢?这个标准是什么呢?很显然,符合和适合新闻传播的规律和要求的新闻作品才是好的新闻作品。新闻作品的五个特点就是这样提出来的。它们是:新闻作品是“易碎产品”,新闻作品是“机遇产品”,新闻作品是“组合产品”,新闻作品是“选择产品”,新闻作品是“传播产品”。  相似文献   

2.
戴哲 《编辑之友》2016,(5):89-94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中,首次在《著作权法》中规定了作品的概念,该作品的概念包含了“独创性”“固定”要件和智力成果3个基本要素.然而,“独创性”中的“独立创作”在逻辑上是一个表示关系的范畴;“固定”要件体现的是作品与载体之间的关系,这两个要素都无法描述作品的客观性质;并且,使用智力成果作为作品的属概念显得过于笼统和抽象,该要素甚至可以包含思想,因此,这三个要素都未能展现作品的本质属性.为了重构作品的概念,应当将著作权法上的作品定义为:“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创造性的表达”,为了厘清作品与“独创性”“固定”间的逻辑内涵,应规定“著作权法保护已经固定在有形载体上并具有独创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内容概括、导读纲领和思想中心。因此,准确,就成了对新闻标题的第一要求。新闻标题的不准确现象,严重的要属“题文不符”了。例1,出版领袖作品须严肃国家有关部门对滥出领导人的作品进行全面检查“领袖作品”当指领袖写的作品,如《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等。这些作品的出版有什么不严肃的地方,甚至达到了“滥出”的程度,致使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全面的检查呢?读罢全文才明白,原来这个“领袖作品”不是“领袖写的作品”,而是“写领袖的作品”。以领袖或领导人为描写对象,以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为记叙内容的作品,称为“领袖题材作品”似更恰当些。  相似文献   

4.
电视节目经历了从“宣传品”到“作品”、从“作品”到“产品”这样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文本数据挖掘存在侵犯著作权的风险,因此需要探索风险和出路。通过分类讨论法将挖掘过程分为采集阶段、输出阶段。采集构成侵权,根据输出内容是否包含原作独创性表达,使用行为分为“作品性使用”和“非作品性使用”,若“作品性使用”的输出内容包含原作少量独创性表达,属于合理使用,“非作品性使用”不侵权。为规避挖掘的侵权风险,可设置著作权例外规则、建立版权补偿机制、允许对未发表的作品实行“非作品性使用”。  相似文献   

6.
对于作品研究,文学界历来有“作家生平本位”和“作品本位”之争。前者认为作家生平是作品形成的内在依据;后者则认为,作家将最好的东西都放在了作品里,作品是作家进入写作状态的“另一个自我”的产物,此时他所面对的才是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NFT数字作品交易方兴未艾,但侵权问题频现,亟需合理的规制路径。NFT技术促进数字作品交易客体特定化并产生准物权变动的效果,使NFT数字作品区别于一般数字作品与传统作品,为发行权扩张提供了技术性支撑。但发行权的扩张尚面临诸多困境,包括“有形载体”要件的阻碍、“所有权转移要件”标准不明、发行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在数字环境中存在重叠等。基于此,应当厘清数字环境中发行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关系;细化NFT数字作品交易领域的发行权适用标准,完成从“有形载体”到“作品与载体相对应”的转变,明确“出售”及“所有权转移”的认定;以“转让+删除”技术及征收版权转售费作为辅助手段,完成发行权在NFT数字作品交易中的嬗变与适用。  相似文献   

8.
胡望年 《青年记者》2007,(12):130-131
据统计,全国各级各类或单项或综合性的好新闻评选活动,达几十项之多。如果作者编者不把自己作品的新点、亮点、高点准确地“挑”出来,就难以引起评委的重视和关注。在各种好新闻评选中,因为作品推介不尽人意影响作品获奖层次和等级,甚至被众多参评作品淹没而留下遗憾的事,并不少见。有人说,“作品推介”是作品的“第一评委”,是投给作品的“第一票”,是很有道理的。作品推介,主要包括“作品评介”、“采编过程”和“社会效果”三项内容。[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胡望年 《青年记者》2007,(12):130-131
据统计,全国各级各类或单项或综合性的好新闻评选活动,达几十项之多。如果作者编者不把自己作品的新点、亮点、高点准确地“挑”出来,就难以引起评委的重视和关注。在各种好新闻评选中,因为作品推介不尽人意影响作品获奖层次和等级,甚至被众多参评作品淹没而留下遗憾的事,并不少见。有人说,“作品推介”是作品的“第一评委”,是投给作品的“第一票”,是很有道理的。作品推介,主要包括“作品评介”、“采编过程”和“社会效果”三项内容。  相似文献   

10.
廖一 《中国广播》2011,(10):I0011-I0011
“201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意海报大赛”颁奖仪式9月26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大赛吸引了平面设计从业者、爱好者以及中央电台热心受众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本次大赛共收到400多幅参赛作品。其中李文滔(上海)、张旭(辽宁)和赵磊(陕西)创作的海报作品分别获得本次大赛的“评委会大奖”、“最具人气奖”和“CNR员工选择奖”,另有20幅作品获得“入围作品奖”。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作品《磐小药西游记》获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三等奖,是金华市新媒体作品细分类别的首个中国新闻奖。金华日报社该作品创作团队创新思维、谋篇布局,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实现“微”场景中见大道,“微”话题中有大义,“微”作品中显大势。  相似文献   

12.
雷文明 《新闻窗》2010,(4):76-77
新闻作品能否具有“亲和力”.关键在于语言。如果新闻作品板起面孔高高在上,大话套话空洞无物,让人读不懂甚至不愿读.自然就拉开了与受众的距离。所以,新闻作品的“亲和力”来自于新闻语言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3.
“孤儿作品”指尚处于版权保护期内,但作者或版权人不能被确定或无法被找到而无法获得合法授权的作品.当前,挖掘“孤儿作品”蕴藏的巨大价值,探讨对其开发利用所依据的法理和机制尤为重要.许多西方国家对“孤儿作品”的利用机制已经相对成熟和完善,值得我国在开发“孤儿作品”出版资源的有效方式时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4.
民间文学艺术改编作品需以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为基础,并具备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独创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与民间文学艺术改编作品之间始终是“源”与“流”的关系,作为“流”的改编作品必须尊重和维护作为“源”的母体作品的精神权利与经济权利.对民间文艺作品进行改编及使用改编作品时,遵循尊重精神权利、实现惠益分享、法定许可制及使用登记制等制度,是实现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精神权利与经济权利,厘清相关利益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可行方式.  相似文献   

15.
四、作者的叙述语言和作品中人物的语言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任何丰富生动的生活内容,任何崇高的思想感情,任何动人的故事情节,如果没有精炼、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便不可能表达出来。“西厢记”、“牡丹亭”、“水滸传”、“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卓越的古典文学作品的深刻动人的艺术感染力,正是通过这些作品的精炼、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我们现代优秀的特写作品,例如夏衍的“包身工”、华山的“英雄的十月”、魏巍、巴金等的朝鲜通讯、冯至的“东欧杂记”以及近年来各种报章杂志上出现的许多优秀的特写作品,在语言艺术上,都闪射着各自不同的光彩。高尔基曾经不止一次地告诉青年作家们“首先要利用古典作家的“技巧”,他说:“当你读他(托尔斯泰)的作品时  相似文献   

16.
二、“一般”是对“个别”的抽象概括,“规律”是对“现象”的抽象概括。“个别”和“现象”都是具有空间三度的客观存在,因而“个别”比“一般”显得更真实、更具体、更生动、更丰富,更加令人信服。真实的东西大都是具体的,具体的东西往往是生动的。“以小见大”的新闻作品常常选取具体生动的典型事例加以突出表现,这种作品提供给读者的不是“没有生命的骨骼”,而是“活的细胞”、“活的生命”。当我们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好像走出了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场景之中,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心有所感,这样的新闻作品才能使读者相信,才有可能吸引人、感动人。  相似文献   

17.
张立彬  陈镭 《图书与情报》2007,(6):50-54,58
网络作品是指在互联网络上出现的作品,它为普通情报与学术史料的搜集、整理、交流与利用,提供了一个高速而便捷的平台,并成为当前文献史料工作一个新的“聚居地”。其中,网张作品的电子表述改善了史料的技术呈现;网络作品的虚拟色彩增强了史料的“史感磁场”;网络作品的开放性质扩大了史料的搜索空间;网络作品的交互特性拓展了史料的交流渠道;网络作品的个体属性更新了史料的表现形式。在新环境下,网络史料有“静态网络史料”与“动态网络史料”之分,而“动态网络史料”又有“显性动态”与“隐性动态”之分。网络作品的史料价值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和实用功能,同时,它也从反方向推动了网络作品自身呈现形态的变化进展。  相似文献   

18.
陈青华 《新闻实践》2005,(8):F0002-F0002
在2004年度浙江新闻奖版面类作品评选中,有两件作品在选送的数十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获奖单位分别是绍兴日报和浙江日报。这两件作品各具特色,前者以“图”取胜,后者以“表”见长。  相似文献   

19.
“深入”的第四种境界──“神”入“神”,精神也,是作品的精华。“神”入,即要求记者在采访时要深入被采访对象的精神境界,善于提精选粹,使自己的作品神采飞扬。法国新闻界有一位名人,他采写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一位记者采访时间他写了多少字的作品?他回答说:“我写文章不计算字数,而计算思想。”这位名人的回答很有味道,值得深思。思想精华是新闻作品的灵魂,它赋予作品生命的活力,没有思想的作品只是一个文字“僵尸”。思想是一根红线,可以将散乱的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珠联璧合的艺术品;思想是智慧的闪电,它使新闻…  相似文献   

20.
对“编辑”一词含义的讨论,必然转向对“编辑作品”概念的讨论,而且,对于“编辑一词有什么样的理解,也就必然得出对“编辑作品”有什么样的理解,这是毫不奇怪的。叶向荣同志继他在《编辑概念诸说之辩证探析》一文中提出“编辑”概念后,又在《编辑作品概念重构》一文中谈了对“编辑作品”的理解,提出“编辑作品概念重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