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重写文学史”运动的兴起和高涨。人们的文学观念、评价标准都相应发生了改变,有了很多新版文学史。我们从这些重写的文学史中,仍可以看到“重写文学史”留下的理论盲点。该文旨在研究“重写文学史”运动取得的成绩和仍存在的不足,及对作家三毛在文学史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重写文学史”运动的兴起和高涨。人们的文学观念、评价标准都相应发生了改变,有了很多新版文学史。我们从这些重写的文学史中,仍可以看到“重写文学史”留下的理论盲点。该文旨在研究“重写文学史”运动取得的成绩和仍存在的不足,及对作家三毛在文学史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3.
一味求“新”与求“全”并不就能解决文学史编写的问题,它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修修补补,但它无法完成“重写文学史”的最初设想与最终使命。如果对文学史编写的理论上(史学观念与方法以及对“中国”文学的认识与整合)缺少突破,文学史编写的实践就不可能达到我们所设想的目标。“重写”将会是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不断重复的过程。要编写出高水准的文学史,有待于提高对文学史书写中基本问题的认识,有待于寻找更多的写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重写文学史"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写文学史”提出后,文学界掀起了“重写”的热潮。回顾这20多年来的历程,“重写”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盲点,如:“重写”的文学史,依然是某种话语霸权影响下的产物;几乎不包括文言和少数民族文学;左翼文学和晚清文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删减与忽略。  相似文献   

5.
“重写文学史”提出后,文学界掀起了“重写”的热潮。回顾这20多年来的历程,“重写”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盲点,如:“重写”的文学史,依然是某种话语霸权影响下的产物;几乎不包括文言和少数民族文学;左翼文学和晚清文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删减与忽略。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现当代文学研究界的有识之士率先打出了“重写文学史”的旗帜.至今,在这种时代使命的召唤下,研究界确实推出了一些成功的“重写文学史”的范例,如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等,皆为“重写文学史”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7.
“重写文学史”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之一。但这一问题主要是针对以往文学史的弊端提出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重写文学史”的必然性、相对性,因而潜伏着新的危机。  相似文献   

8.
“重写文学史”是在全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政治背景下展开的,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但它的目标是建立一种独立的审美的文学史学科,其美学观点又是反意识形态的。在这样的悖论启发下,试图探讨“重写文学史”的独特的意识形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重写文学史已是当代中国文学史家们的理论责任与审美自觉。当20世纪中国文学走完它的全程之时,传统的“现当代文学史”的分期理论与叙写方式的不足与缺点便日益突显出来。然而,只要我们对传统的现当代文学史从“整体性”、“逻辑性”、“文化动因”及“审美自由”等方面的缺失进行全面的考察,便能从理论的反面探寻出重写“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必要性与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   

10.
“重写文学史”是 80年代后期文学界出现的学术思潮 ,它是对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文学史写作进行的一次自觉反思 ,也是新时期以来文学“方法论”和“观念论”讨论在文学史的延续和深化。 80年代中期 ,现代文学界提出了“2 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概念 ,并概括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特点 :走向世界文学的中国文学 ,以“改造民族的灵魂”为总主题的文学 ,以“悲凉”为核心的现代美学意识 ,由文学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思维的现代化进程。重写文学史的真正提出是1988年的《上海文论》开辟了“重写文学史”专栏。主持人是陈思和与王晓明 ,他们的意图是…  相似文献   

11.
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写现代文学史”、“给文学大师重新排位”的呼声不断出现,类似的现象在其他国家也有过。这种现象的实质,就是对各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固有的文学史系列的质疑,其根本就是以解构的眼光审视传统的文学经典,最大限度地消除文学史的片面性。本文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给予分析和评价,因其鲜明的文学史观念和学术风格而被称为“重写文学史”的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13.
文学思潮史隶属文学史之范畴。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学术界倡导“重写文学史”以来,对“思潮史”以及与之相关的“文艺理论史”或“文学批评史”的重写已然成为其中的热点。2002年,张俊才、李扬两先生合作推出了一部新专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潮》(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主潮》。与同类研究成果相比。该著以其  相似文献   

14.
1988年,陈思和、王晓明联袂在《上海文论》上主持"重写文学史"专栏,正式提出了"重写文学史"这一学术"口号"。本文试图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重新探讨"重写文学史"的"发生史",认为目前对于"重写文学史"发生的追认多集中于学科内部,而忽视了其作为历史文化思潮的属性,试图把"发生史"从学科化的线性时间叙事中"剥离"出来,重置于80年代的历史文化空间。在这个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讨论上海作为特殊的文化地理空间,其禀赋的左翼文化传统和消费文化传统在80年代的历史语境中被"激活",从而对"重写文学史"的发生、形塑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八十年代中期起,许多学者就呼吁“重写文学史”,提出以“三新”(即思维新、观念新、方法新)型的文学史替换知识老化,观念陈旧,思想滞后的旧文学史,以突破我国文学史的研究与撰写。学者陈平原在《小说史·理论与实践》一文中令人信服地提出“学术推进的大致路向是:研究型文学中的某些精彩结论,逐渐为教科书所接纳,而后又逐渐为普及型文学史所推广,终于成为社会普遍认可的常识;而公众文化水准的提高,又无形中形成一种压力,逼迫专家学者进一步探索,寻求更加完美的文学诠释。”  相似文献   

16.
“红色经典“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色经典”又称“革命历史小说”。“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等“红色经典”作品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对国人起到的精神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自1988年“重写文学史”讨论开始,对“红色经典”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般占据了学术研究的一席重地。论文对“重写文学史”讨论之后的“红色经典”小说文本的研究从角度的变化和方法的多元化做一总体概述(对文革“样板戏”的研究将另文概述),以期对今后“红色经典”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新左派文学史观的崛起与“重写文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重写文学史”中的一个新观念一一新左派文学史观的理论背景及发展作了简要概述,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研究取向及其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文学批评,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构成内容,其研究和撰著并未出现“重写文学史”那般红火的场景。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众所周知,文学经典的遴选和确立,来自文学批评的关注和阐释,没有后者的介入和投入,所谓文学经典便难以确立。因此,从根本上看,文学批评的学术积累构成了文学史研究和叙述的根底。从某种意义上讲,“重写文学史”的动力与当代批评意识的觉醒有着直接关系。同样,文学理论的建构,往往借助于文学批评的路径,或者说,现代文学理论经常是以批评的形式而得以传至久远。  相似文献   

19.
自1980代以来,“重写文学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尤其是近年来,对作品传播、接受过程的考察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这种研究方法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接受美学”的影响。不过就“接受美学”这一理论本身而言,过去人们往往更多地注意到了其对于阅读与读者的重视,而对其文学史观却重视不足。重写文学史,本质上是要重新建立一种社会历史观,所以在精读“接受美学”经典文献的基础上,着力呈现其共时态与历时态相结合的文学史观,或许对于今后文学史的撰写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第一本现代文学史──简评王瑶本《现代文学史》苗丽芬从五十年代至今,现代文学史版本过百种。近年来,重写文学史的呼声很高,包括王瑶在内的现代文学研究专家们都号召打破“三分法”,建立“十二世纪中国文学”的完整体系。这是新的形势新的时代对文学提出的新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