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自读。自读,即自由朗读。义务教育教材的教学,应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一般要求学生至少自读课文四遍,每遍都要有明确的要求。第一遍,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遇到生字或难读准字音的(如轻声、后鼻音等)多读几遍。第二遍,要求不读破句,遇到难句、长句多读几遍。第三遍,要求读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相似文献   

2.
一、导入新课(略)(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首先,让学生听录音,注意字音和停顿。然后给黑板上生字注音,再由一个学生试读全文,学生讨论订正。  相似文献   

3.
1.要加大朗读训练量。 要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并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课堂上应保证主要时间用于指导学生读书。我在课堂上教一篇课文至少要让学生读四五遍,先教学生读得字音字序正确,再教学生读得停顿得当,然后再教学生读得抑扬顿挫、表情达意,最后再和学生一起品味语言,简析内容、结构、写法等。   2.要加强范读及朗读技巧的指导。 教师范读应在语音、姿态、情感、意境等各个方面给学生做出示范。朗读的技巧包括朗读的停顿、节奏、重音、速度、变化的处理。对于不同体裁的文章,朗读时也应采取不同…  相似文献   

4.
读 ,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通过读 ,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 ,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通过读 ,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词句、篇章的记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道出了“读”的重要性。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要教给学生朗读技巧教师在讲授课文时 ,要教给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技巧。“正确”即要求学生读时字音要准确、清晰 ,不丢字 ,不添字。“流利”即要求教师先讲高低快慢、断连疏密的朗读技巧 ,让学生动笔做适当记号 ,以便引起对本文朗读停顿语气的注意 ,然后再反复练读比较…  相似文献   

5.
在阅读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朗读的作用,教师就要善于捕捉朗读的契机,把朗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读有目标,读有所得。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捕捉了朗读契机:1.句子停顿不妥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感悟所得的语言才是有价值、充满生命力的语言。对学生的朗读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停顿的处理等,教师不应作机械指导,可让学生在充分感悟语言的基础上,再用朗读的形式外化自己的感悟,让学生领会朗读的技巧。在教学苏教版第七册《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中,我发现学生读“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这个长句时,有几…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朗读的作用,教师就要善于捕捉朗读的契机,把朗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读有目标,读有所得。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捕捉朗读契机:1.句子停顿不妥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感悟所得的语言才是有价值、充满生命力的语言。对学生的朗读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停顿的处理等,教师不应作机械指导,可让学生在充分感悟语言的基础上,再用朗读的形式外化自己的感悟,让学生领会朗读的技巧。在教学苏教版第七册《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中,我发现学生读“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这个长句时,有几处…  相似文献   

7.
<正>一、聚焦“读通”困难,巧设学习支架所谓“读通”,是指能读准字音,读准词句间的停顿,将整篇课文读得顺畅有韵味,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性目标。文言文和口语固有的距离,加上其与现代白话文相去甚远,学生朗读时会感觉拗口、别扭。文言文读通难在个别字音读不准,少数断句读不当,  相似文献   

8.
朱志宏 《考试周刊》2009,(28):68-68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的作用不容忽视。阅读可分为三部分:初读——大声地读,读准字音,合理停顿;品读——认真地读,理解文意,把握感情;美读——投入地读,表现情感,再现情境。语文教师应重视发挥朗读的作用,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实际生活差距很大,文言文教学就成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较薄弱的环节。怎样才能让初中生对文言文学习不仅感兴趣,而且学得轻松愉快呢?一.引导学生把阅读放在首位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启蒙阶段,没有文言语感,对字词句都很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阅读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和读出语感。1、读准字音字音何谓"读准"?就是说不管是朗读,背诵,还是吟诵,咏诵,都应按现代汉语字典标音为准来读。除此以外,应特别注意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异读。(1)破音异读。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相似文献   

10.
在读句、读段、读篇的过程中,都要有一定的间歇,这个间歇就叫停顿。恰当地运用停顿,读的人可以从容不迫地把句子或段篇的意思表达清楚、正确;听的人可以边听边想,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段篇的意思。这样朗读会收到表情达意的效果。怎么掌握好朗读中的停顿呢?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要掌握好三种停顿:句中停顿、句间停顿、段间停顿。句中停顿,要按句子的基本结构,也就是把句子中表示谁或什么的,做什么或怎么样的词、词组间适当停顿开。最初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学生把词语或词组之间划上停顿符号“/”,朗读时指导学生在停顿符号处音断气不断,读得语气自然、连贯。句间停顿,每个句子后面的标点符号就是朗读时的停顿符  相似文献   

11.
一、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小学古诗的教学,不要逐句串讲。关键在于朗读。朗读贯穿于古诗教学的全过程。如果总是形式单一的朗读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因此,在教学生朗读古诗时,不同年段的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我首先会很有感情地范读一遍,再一句一句地领读,同时严格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有停顿,有节奏,读出感情。因为低年级学生最善于  相似文献   

12.
读。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要让学生读准古诗中字词的 读音及诗句的停顿、语调,读出古诗特有的韵味,采用自由读、小组读  相似文献   

13.
一、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合理的停顿能更好地突出作者的思想.比如说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反反复复地朗读.一般说来,能鲜明地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一些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例如:在讲述七年级下册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时,了解了作者的情况,我就给大家听一次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内容、节奏、重音.(并让大家用铅笔做好标记)然后给他们示范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手段。要正确朗读文言文,必须读准字音、处理好节奏停顿及语调语气等。其中,读准字音不仅要认准生字,而且要注意常见字的“异读”现象。所谓“异读”现象,即一个字有几种读音。如何选择“异读”字的正确读音呢?应根据语境(主要是字义)推敲。文言文的字音“异读”,有以下几种情  相似文献   

15.
第一步: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朗读全文,要求达到正确地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的是达尔文小时候和小动物之间的事。教师指导学生用普通话读准每一个字音,特别读准生字和难字的字音,注意轻声和儿  相似文献   

16.
课前预习:朗读课文,读准读熟读懂1.初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2.学生展读,注意评价激励3.轮流读文,力求读熟读懂4.疏通文义,勾画疑难词句5.学生译文,互相订正纠错6.教师提问,积累重点词语评点:文言文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是朗读,读准字音,读熟课文,读出情味,读一读,展一展,画一画,问一问,这些练习看似简单,却有实效。一、撰写感受,交流感受师:《世说新语》是古代优秀的志人志怪小说,其  相似文献   

17.
一、朗读的目标要明确、具体朗读不是乱读或滥读,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方式,每堂课都让学生读,却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只是泛泛而读,注重内容理解,忽视朗读习惯与方法的培养。甚至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朗读”。我认为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扫清阅读的基本障碍。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  相似文献   

18.
一、多形式阅读,帮助学生了解文本 如在教学《江畔独步寻花》时指导学生分5步进行学习。1.初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①自由读、读准字音。②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③教师示范读,读出诗句的停顿节奏。④学生试读,达到读准字音,会停顿。2.细读,理解字词。①学生自由读,画出不理解的字词。②指导学生查字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正朗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技能,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理解课文的内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学生受到文本的熏陶,从而感受到文本中的美感、语感和情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对重音,读顺语调,还要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朗读时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结构美、节奏美、情感美,使学生对文中的字词句有整体的感知,从而感受言语之间所蕴含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很重要,朗读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学生在朗读时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课文读流利,可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却需要教师的引导,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的朗读呢?一、教师范读引导当前,许多教师的做法是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点名让学生朗读,由于没有教师的范读,学生就不会带有感情的朗读,导致学生对朗读越来越没有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读书处于初步学习阶段,他们面对陌生的课文,对很多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