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生成式AI和GPT类技术应用风靡全球。一场影响全社会的知识创新正在发生,新技术革命开启,值得各行业尤其是信息管理与传播业密切关注。本文以逻辑综合方法讨论生成式AI、大语言模型、GPT对信息管理与传播的影响。指出生成式AI和GPT类技术应用正通过智能办公、自动摘要、自动综述和自动简报、机器翻译、媒体变革等对信息管理与传播产生颠覆性影响;也指出生成式AI和GPT类技术应用存在数据偏差、透明度、隐私、恶意使用等问题;提示AI进步和GPT发展正在变革信息管理与传播,正在重塑信息管理与传播,值得学界和业界高度关注。图1。表1。参考文献35。  相似文献   

2.
陆小华 《青年记者》2022,(19):70-73+77
国际学术传播在数字化变革中呈现出十方面重要变化,其影响力溢出效应在国际传播中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急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处理学术传播的海量数据,发现具有重要意义的科研方向、颠覆性技术。这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大国博弈走向深层的历史关口,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浅析GPT类技术影响智能信息处理的主要方式基础上,提示多模态大模型正在给智能信息处理带来颠覆性变革,主要体现在大模型、多模态、跨语言等方面。文本生成、智能对话、机器翻译等波及智能信息处理的颠覆性应用将对信息处理的自动分析、提取、生成和决策带来巨大的效率提升,从而带来智能信息处理的颠覆性变革。目前,这一革命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来,学界和业界须高度关注并积极应对GPT类技术应用开启的智能信息处理革命。  相似文献   

4.
桑翔 《传媒》2013,(8):32-34
2013年被诸多媒体喻为"大数据元年"。在"大数据"的作用下,不同领域和行业都在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哈佛大学量化社会科学研究所主任Gary King说:"在庞大的新数据来源支持下,量化的前进步伐将会踏遍学术、商业和政府领域,而没有一个领域可以不被触及。"传媒行业伴随着数字技术革命,正在由传统的信息传播向数据传播进军,手段、形态和盈利模式面临变革性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夏莹 《新闻传播》2016,(4):38-39
在新一轮的"互联网+"思潮冲击下,出版行业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文从电子版本管理、众筹、C2B定制、大数据与云计算、新一代即时通讯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可能对出版行业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同时阐述了出版行业面临新技术的模式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时代已悄然来临,正在新闻传播中酝酿一场巨大的变革。媒体通过建立平台,加大对数据的采集、分析、利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受众。大数据技术对传统的新闻理论造成冲击,新闻的某些特性正在发生着变化。文章着重分析大数据时代新闻的真实性、新鲜性、及时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ChatGPT标志着智能传播下半场的提前开启:以TikTok为代表的由数据和算法驱动内容分发变革的上半场,快速进入了人工智能内容生产(AIGC)的下半场,展现了智能传播对社交传播和网络传播的颠覆性图景。本文从传播学视角,深入梳理数字技术引领下人类信息传播机制的演进全程,解析ChatGPT的传播机制和变革逻辑,探寻智能传播的技术演进方向和变革路径。社交传播实现了对大众传播的范式转变,将大众传播变成了一种特例。接踵而至的智能传播,是人类传播的又一次范式转变,是生产力工具层面和传播基础设施层面的全新重构,将大众传播和社交传播都变成特例。由于智能传播极大地“剔除”了“人”的因素,而且具有深入各类产品和服务的强大技术渗透性和扩展性,对人类生存方式和社会运行方式都将产生颠覆性影响,传播学界必须迎接并直面这一历史性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是IT业颠覆性的技术变革。通过表面的数据,揭示其背后隐藏的有价值的信息,是大数据的核心。图书馆利用大数据将面临许多挑战,图书馆如何获取并存储大数据,大数据在图书馆有哪些应用能促进图书馆的创新发展,大数据的相关技术如Hadoop、Hbase、云存储、云计算、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的研究,将会是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闻前哨》2014,(5):7-7
史安斌、刘滢在《新闻记者》2014年第3期撰文认为,大数据技术在电视业的广泛运用,在多方面产生的颠覆性的影响,推动了电视业的全方位变革与重构。  相似文献   

10.
安鹰 《档案与建设》2016,(10):83-86
大数据(BIG DATA)已成为当下最流行的一个词汇,在这个流行词汇的背后蕴含了一次颠覆性的革命,这一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得以体现:一是大数据技术是继分布式云计算、全流程物联网技术之后互联网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进步和应用的变革;二是大数据的收集、积累、数据发掘和应用对国家的政策决策、公共治理模式、技术创新、一路一带的具体实施战略都具有根本的、不可替代性的作用;三是大数据的发掘应用为企业的业务方向、创新方向、运作模式、组织和业务体系架构流程指明了方向;四是大数据的发掘和应用必将对每个人的生活都将产生巨大的、颠覆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十三五”时期,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将推动媒体融合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推动传媒业态产生更具颠覆性的变革.我国期刊业将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融合发展的窗口期,期刊传统业态与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此消彼长,原有产业形态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期刊发展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趋势、新特点. 未来3年至5年,纸质期刊的总印数及印张数、传统期刊的经营收入及利润等指标将持续下滑,传统“纸刊”传播力影响力加速边缘化,与此同时,我国期刊业加速布局新媒体,多形态数字化产品、多元化传播渠道及服务模式持续生长壮大,为构建适应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新型出版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各行各业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虽然“大数据”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热词,但更多的是被互联网和营销行业所关注。作为受大数据影响较大的文化行业,对数据的应用和价值的挖掘,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基于大数据时代文化传播的变革研究,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文化传播的特点、文化传播变革的外动力及内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大数据为文化传播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力求提出应对大数据背景下文化传播变革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时代》是国外大数据系统研究的先河之作,作者被誉为"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作者指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并从讲述了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  相似文献   

14.
5G时代,万物互联的存在状态发生颠覆性变革,传媒业图景不可避免地被“改写”,这给电视节目的融合传播带来深刻影响。面对全新的传播环境,传统电视节目若想在与各个新兴屏幕终端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须重新审视5G时代影响电视节目传播效果的“人的属性”“物的数据”“环境的迁移”等关键要素;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新闻信息有了多元化的需求。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媒体终端大批涌现,现代社会步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背景下,社会、个人都面临很大的改变,技术发展带动新闻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发展。面对海量数据信息,人们的生产生活越来越数据化,对大数据的依赖越来越高,新闻传播的载体、方式、要素也出现了大变革。本文就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和新闻传播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大数据背景下新闻传播要素的变革,旨在为强化大数据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工作,提高新闻传播质量和水平,构建文明和谐的现代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推动着世界的巨变,将大数据思维以及传媒学知识引入档案史料价值的传播实践,阐述了大数据时代为档案史料价值传播带来的促使思维转变、受众需求有效获取、传播技术专业化、传播方式科学化以及促使传播策略调整的五方面变革。  相似文献   

17.
<正>互联网的发明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数据技术将对人类历史产生:深远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在传媒行业,大数据作为一种生产方式、技术手段、表现手法等,贴身服务于新闻的生产和传播,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关于大数据、数据新闻、数据可视化新闻等领域,还有哪些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多的技术被运用到新闻传播领域,推动了新闻传播的变革与发展,大数据的运用对于新闻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本文从大数据的概念及特点出发,分析大数据对于新闻传播的影响,以期促进大数据时代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6,(15):47-50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广告产业产生颠覆性的变革,在广告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广告产业边界渐趋模糊。本文从产业融合的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的融合发展的三种主要模式:高新技术的渗透融合、产业间的交叉延伸融合与产业重组融合,并进一步探讨了大数据推动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业务-市场"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全媒体时代既是信息传播形式发生颠覆性变革的时代,也是传播资源重新配置的时代.这种变革与重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播的内容和手段,而是渐渐出现在传播对象(受众群体)的选择和"站队"中.在这场变革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赢家,因为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共存共生、互补创新的关系.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推进,广播电视节目这种传统媒体形态将与新媒体持续并存发展,相互交融,共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