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导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设计好一条导语也是记者、通讯员在写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现在,我们提供下列新闻事实,请大家设计一条导语。来稿请寄本刊编辑部,请有关人员评审后,择优发表,稿酬从优。  相似文献   

2.
在一本研究导语写作的著作中曾提出:精心耕耘“寸金之地”。这是说导语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打头阵的,而且要简洁扼要,故称它是一条消息中的“寸金之地”。 那么,作为记者和通讯员怎么耕耘好这块“寸金之地”呢?回答这个问题,在中外新闻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总结我国一些记者和通讯员的写作经验有三: 其一,先要掌握好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一般地说,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有三点: 第一点,揭示主题,点明内容。这里可举一例。一条报道旅游胜地的消息,导语这样写:“岷山山脉  相似文献   

3.
读报,常发现新闻(又称消息)导语的写作总拘泥于一种形式,尤其是地方性报纸和专业报,给人一种呆板的感觉,读来令人乏味。 出现这种现象,是记者和通讯员忽视了新闻导语的写作,不愿在新闻导语上下真功夫的结果。 有人认为,新闻导语是牵动新闻事实各部分的“中枢神经”,主宰着各部分的运动。因此,记者在写作一条新闻前,是很重视导语的写作,他们往往自行设计出一二十条导语,这是既不算多,也不为奇的新闻写作现象。尤其是今天,电视向报纸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迫使我们的报纸新闻更要向立体化、动态化、形象化方向发展。要做到这一点,新闻导语的写作更应该引起重视,更应该是多样化,才能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4.
作者原稿的两条导语 (一) (通讯员翟云石中元)360行,行行出状元。十位各行各业的“青年明星”在延庆县礼堂披红戴花、上台亮相。 (二) (通讯员翟云石中元)360行,行行出状元。青年中谁为延庆经济和改革做出了突击贡献,就评谁为“行业明星”,为他们披红庆功,记录在案。最近(五  相似文献   

5.
消息怎样才能引人?本文通过报道实例及评述,在写作技巧上创新地提出了让导语"简"下来、"重"起来;讲究时效,把新闻写新;注重细节描写,让新闻活起来的办法,值得一试. 在消息写作中,一些采编人员和通讯员不重视对导语、时效和细节的字斟句酌,笔者最近阅读一些消息,发现有三大问题特别突出:导语偏长、不引入;时间观念差、打马虎眼;内文干巴巴、不鲜活.这些消息发表后直接影响报纸的质量和读者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解放军报记者简妮曾以通讯《请你理解我的爱》一文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又出版了新闻作品选《两条眉毛一本书》。她写新闻不落陈套,勇于创新,就以她的新闻导语而论,便可见其一斑:新颖活泼,文彩斑斓,而又恰到好处,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试列举并品尝她发表在解放军报上的几条新闻的导语。一、奇句诱人,画龙点睛。如《国防大学举行首届开学典礼》(1986、3、2)的导语:  相似文献   

7.
通过编辑基层通讯员来稿发现,很多通讯员还没有掌握消息最基本的结构.即便是已经刊发在报纸上的消息,个别的文章因导语没有切中消息要害,也显得缺乏力度.本人通过对《人民日报》的优秀文章研究及工作中的实践,得到一些巧妙运用导语引导消息全文的要领,希望通过此文让通讯员尽快掌握消息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8.
杜华赋 《新闻三昧》2007,(11):49-50
在日常的编辑工作中,经常听到一些记者和基层通讯员说:"导语不好写,写出精彩的导语更不容易。"是啊,"万事开头难"。那么,怎样才能  相似文献   

9.
朴实自然写新闻宋亚田“记者在‘相当一夜国门兵’的激情冲动下,自带背包爬到边防某团两个设在边境一线的前哨班时,已是4月18日晚9时。”这是发表在报纸上的一条消息的导语,就这短短不到60个字的导语,令我留连,反复玩味。一般人写这样的导语,通常是把时间放在...  相似文献   

10.
导语的写作是新闻采访与写作关键技能之一。导语是一条新闻最重要的部分,它决定了读者是否会对这条新闻感兴趣,是否会继续阅读下去,因而也就决定了这条新闻报道的成败。写出好的导语,是记者新闻敏感度、采写水平最直接的体现。好导语也是公众知情权的体现。一、导语要体现最有意义、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1.好记者不会写出雷同的导语  相似文献   

11.
我很爱读新闻方面的报刊,尤爱读诸如“通讯员园地”之类的栏目。每当我读了那些耕耘者的写作心得时,我都有所感悟。然而,有时读了一些通讯员的“现身说法”,又陷入了一种困惑。比如一位通讯员说他10年间发表2200篇(条)稿件。看了这些辉煌的天文数字着实让人犯晕。我不  相似文献   

12.
新闻正文由导语、正文和结尾组成,而导语是整个新闻写作中的核心环节。一条好的导语可以像磁铁一样将读者的目光立即吸引过来,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这条新闻的要点并作出决定:是否需要阅读这条新闻的全部文字。而国内的导语写作大多已模式化,难见有新意的导语,读来常常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春节过后,北京下了一场好雪。人们盼雪盼得好久,自然心情格外舒畅,因此也特别想看看报纸上有关雪的消息。在首都几家报纸上,分别刊登着三条写法各不相同的消息。除了《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发表的是他们各自的记者写的消息外,其他报纸大都刊登了新华社发的消息。说一说这几条消息的短长,也许有些意思。先看导语。新华社2月17日消息的导语是:  相似文献   

14.
由于新闻导语处于“第一印象”的特殊位置,常常使许多记者、通讯员咬破笔头,煞费苦心。一般来说,写一条平庸韵导语是很容易出手的;但是,要使导语准确集中而又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却是十分困难的事情,这就需要讲究导语的结构技巧,也就是对要写的内容“全局在胸”,在服从于正确反映新闻事实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服从于表达主题需要的前提下,精心地把新闻事实的内在逻辑有机地组合起来,而避免那些主次不分、杂乱无章的事实罗列。导语的结构技巧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并不能因此而否认其中还是有章可循的。一、总分式结构。即先对事实全貌作总体概括,然后分解说明,这样写一般脉络分明、内容多而不松散,形成有机的统一。如《街头鲜见“踱方步”办事但求“快节秦”改革开放使广州人生活方式发生  相似文献   

15.
十余年来,古国凡走过了这样一条成长轨迹:从业余通讯员、专职通讯员到新闻中心主任.每一步足迹无不浸透着他辛勤的汗水和对新闻事业的默默奉献.在他发表的稿件中,有不少稿件还在全国、省、市获奖,有的还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16.
一条新闻要吸引读者必须具备一个引人注目的标题,一条使人非读下去不可的导语。有人认为,导语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部分,导语的写作,标志着作者的水平。 导语的主要作用一是告诉读者这条消息的主要内容,就是“立片言以居要”。再就是要紧紧抓住读者,使其欲罢不能,引导读者读下去。如何使导语写得吸引人,是新闻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报刊上出现了一生动活泼、形象性强的好导语,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借鉴。 请看羊城晚报的这条新闻导语: 本报讯“怪事!武汉市有两幢新盖的居民大楼,竟然无人管业,住户要求立约交租,也无人理会…  相似文献   

17.
导语被称为新闻的“窗口”或“眼睛”。有经验的记者、通讯员总是注重并力求把导语写得有特色,吸引读者看下去,而从新闻事实的某一侧面来写,是把导语写得新颖的重要一着。请看下面几例: 中新社1983年3月1日的《北京市春夏服装展销会开幕》消息的导语是:数不清的目光投向一位斜戴着法兰西帽子,披着时髦的砖红色春季大衣的风姿绰约的女郎。当北京市春夏季时装展销会在北京展览馆开幕时,这个放在进门大厅的模特儿成了最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8.
我业余时间从事新闻报道好多年了,对写好导语积累了些经验。新闻写作,不能没有导语。而新闻导语,应该是妙语。不然,它就不会像吸铁石一样,吸引受众看下去或听下去。所以说,写好导语,是记者和通讯员的一项基本功。一、开篇让读者如身临其境。一些新闻导语没有“磁场效应”,最主要的毛病在于文字枯燥:“板着面孔说教”,受众不易接受。如果开篇就描述现场,把受众巧妙地“带入”现场,给受众以身临其境之感,使受众不知不觉很轻松地看完或听完你报道的新闻,其传播效果就会明显增强。比如今  相似文献   

19.
写新闻首先要写好导语,因为导语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记者、编辑和通讯员需要格外下苦功才能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众所周知,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写作时往往不是按照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来写,而是把事情的高潮、最有吸引力之点放在最前面(这就是导语),使新闻的主题通过导语最先突出地表达出来。这就如同演员出场一样,穿戴打扮、表情身段、一个亮相,能否把观众吸引住,并引来一片喝彩声,这可是相当不易的,写好新闻导语也如是。什么是新闻导语?古人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是晋朝学问家陆机在《文赋》中说的话…  相似文献   

20.
陈耀贤 《今传媒》2004,(4):49-49
2003年12月18日,《羊城晚报》在广东新闻版发表了一条《昨午饶平樟溪发生大山火》的图片报道,一张图片配上不足100字的说明。好多人看后觉得这是一条“小新闻”,但殊不知为了这条“小新闻“,我们两名通讯员和记者却付出了不少艰辛和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