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乡土小说是中国新文学的重要小说类型之一,方言是其"土气息、泥滋味"的重要表征。在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发展史上,乡土小说家、评论家大都审慎而艺术地运用方言,方言在乡土小说中也具有多重审美内涵。乡土小说发展到十七年(1949—1966)时,方言却只简单地成为作者创作、思想立场的表征。在十七年乡土小说中,方言泛滥与审美质素的消弭成为一个饱含思想史命题的语言症候。作家周立波的创作正是这一问题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2.
语言尤其是方言,常常成为作家故园情怀存储和释放的载体。陈忠实吸纳方言土语的文学书写动因从心理学角度可以追溯到他强烈的母语方言情结,这种情结与他对乡土家园的情感依恋密切相关,不仅蕴积在他的小说语言中,还无意识进入他的散文书写,甚至能突破诗歌文体的禁忌。  相似文献   

3.
东西爱把其小说的环境设置在乡村之间,以乡土为背景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这正是作者扎根于故乡土壤获得的精神凝固,是作者对乡土情感的洇散。这种凝固和洇散,能把小说中的虚幻世界构建成一个真实的世界,成为小说中物质背景与精神背景的粘合济,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个性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和王跃文是湘西具有代表性的两位作家,他们的小说《边城》和《漫水》,分别是现代乡土小说和当代乡土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边城》和《漫水》同以地域命名,同以诗意的语言进行表述,通过书写小人物的命运来展现一方山水的风土人情。在写法上,王跃文继承了沈从文"乐园——失乐园——重建乐园"的桃源模式,以及"诗意追求——人性书写——重筑民族品格"的叙事策略,又在写作立场、写作视域、情感态度上有新的超越。考虑到这两篇小说的特点,以比较的方式对它们进行表述,更能见出现代乡土小说与当代乡土小说从主题到写法上的联系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湘西特色,这种特色主要体现在其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湘西方言。本文通过分析沈从文乡土小说中充满乡土气息的方言词、修辞、俗语和歌谣,探讨其语言蕴含的自然感,从而更好地体会沈从文乡土文学中所构建的"湘西世界"。  相似文献   

6.
主观情思的艺术奇葩--析《聊斋志异》的男性叙事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斋志异》中描写仙狐鬼怪与凡人婚恋情爱故事的篇章,多以男主人公的视域为界限,形成特定的男性叙事视角。这种叙事视角的形成与作者的创作目的密切相关,是由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所形成的一种角色化叙述。它更艺术更真切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理想,也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在叙事艺术上与现代小说的接轨,是小说叙述艺术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7.
《漫水》是王跃文近期创作的中篇小说,他以自己的故乡漫水为创作原型,为我们书写了充满人间温情的诗意乡土。小说语言元气弥漫,醇厚生动;民俗韵味悠长,古老而鲜活;人物大爱无疆,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作者抒写的是乡土里依然留存着人性的温暖和人情的纯美,浪漫书写的背后也许是一种有意为之的对都市生活、知识阶级的疏离。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乡土小说作家中,师陀称得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乡土小说大都取材于中原故乡的农村或小城镇,他在这些作品里,凭"一颗自觉的心灵"和"不愿与人为伍的独特艺术性格",描绘了别具特色的中原乡土世界,表达着自己对于故乡和乡土中国的独特体验与感受。本文从作家与乡村的关系这一角度入手,通过文本去体察作者在作品里所表现出的对乡村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言说特色,从而了解师陀面向乡土世界时所呈现的独特姿态。  相似文献   

9.
在《陌上》中,作者付秀莹创造了一种"反传奇"式的乡土写作,整部小说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主人公和故事情节,其反映出来的是付秀莹想象乡土世界的方式及其内在情感结构。她既无法阻挡时代的洪流和"乡土"世界的消失,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村民们的烦恼,因而小说以一种矛盾的敞开方式显示其无限的延宕状态。小说古典、诗意和内敛的风格背后是其结构的散裂与未完成状态。  相似文献   

10.
《漫水》是王跃文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小说中独特美好的乡土文化、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高超巧妙的叙事策略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这些都与作者采用的方言写作策略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利用方言写作,作者不仅在小说中构建了幸福醇美的乡村世界,塑造了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也形成了朴实生动的叙事语言。当然,方言具有的地域性特点也给方言写作带来了难以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本从语音感受的心理层面上分析乐山人“自信和争强”的气质与相应方言语音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些常用的典型言语格式,进一步分析相应的语音因素在这方面的语用价值与语用效果,尝试从化语音学 微观研究的角度深入探讨方言语音与地方化的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嘉祥方言中,最具特色的词是状态形容词,它构词方法丰富、灵活,很多都能直接表达人的喜恶的感情,而且表达消极感受的形式多于表达积极感受的形式。嘉祥方言状态形容词最大的特点就是常做谓语,并且音节形式多样。通过与普通话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词汇是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方言叙事的复兴标志着长期处于压抑状态、边缘状态的方言和俗文化在大众传媒时代,冲破重重压制,在中国的"文化地图上"重新获得了"话语权"。方言叙事与地域经验和民间狂欢化语言的结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坚持包容多元性的地方性经验立场,给方言以良好的生存空间,对保持本土文化的差异化、多样性、生命力以及抵抗外来文化的兼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是吴语的成熟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用吴语创作的白话小说、戏曲、民歌以及研究吴语的专著等,这些都是我们研究明清吴语的宝贵资料。苏州话和上海话是吴语的代表方言,考察这两种方言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大致了解明清吴语的研究概貌。涉及明清苏沪方言的成果比较丰硕,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共时平面和历史演变研究都有所涉猎。不过,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方言材料使用过狭,方言文字较少有人涉及等。  相似文献   

15.
从“闽人填词音韵不叶”这个词坛公案说起,提出方音入词当立足于填词合乎音律的思想。闽籍词家出于振兴闽地词学和论争的需要,表现出了浓郁的“独树一帜”的区域词学观念。通过闽籍词家的努力,近代闽地词学虽未成为词坛中心,但却生发了词学相关问题的深入讨论和使“吾闽永此一途”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汉语方言学的研究结果显示 ,在今天的汉语各南方方言分支中 ,赣方言与客家方言的关系最为接近。这一事实表明 :客家方言群与赣方言群在历史上曾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从区域开发史和移民史的角度 ,分析客家方言群的起源 ,认为客家方言群的直接源头应该是来自唐宋时期的江西境内移民。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是中国有史以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一次关于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专门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汉语方言问题是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这次调查工作使用的汉语方言操作平台、如何确定方言代码与抽样域、区分方言与普通话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式、如何利用"汉语方言代码速查表"来区分汉语方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第六回是全书至关重要的开篇章节之一。在本回中,作者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技巧,成功地叙写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与王熙凤等人“会面”的场面,从而突现了王熙凤、刘姥姥等人物的个性特征,塑造出血肉丰满的典型形象,深化了作品的题旨内蕴。这些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技巧的成功运用,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也是其艺术上炉火纯青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节律特征在自然语言中十分突出,而节律是丰富语言表达手段的工具。不同方言区的人,用什么节律来丰富表达手段,必然要带有地域特征,这就是方言语调。实际上,这种带有方言节律特征的表达手段,除了有超音质成分音高、音强、音长所决定的语音特征以外,还体现在方言中特有的表达语气的感叹词、语气助词和方言中特有的语法结构上。  相似文献   

20.
云南方言其实就是历史上的中原汉语方言,其形成与汉民族的迁徒以及今天民族格局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文章拟从云南汉族居民民间文化的源流及云南方言中保存的内地元明方言词语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