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主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康德、黑格尔等人对此都有过论述。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以上成果,认为主体是具有意识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现实的人。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主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康德、黑格尔等人对此都有过论述。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以上成果,认为主体是具有意识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现实的人。在此基础上,主体性即指现实的人所具有的意识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的特点。“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作为主体性人的历史作用始终是以实践的方式展开的。  相似文献   

3.
人,作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不仅具有能动性,也具有与其相反相成的另一特性——适应性.适应性和能动性是主体固有的二重属性.我们在肯定主体能动性的同时,应该对主体的适应性予以揭示和探讨. 一、主体适应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所谓能动性,即指人的“自觉活动和努力”,是人作为主体存在物所具有的规定性。它包括着人的活动的主动性、目的性、计划性、灵活性、自由自主性、创造性等原则。它是人的认识主体性和实践主体性的统一,前者指主体能动地认识世界,后者指主体能动地改造世界。在毛泽东领导方法中,能动性原则得到了具体地运用,本文拟就几个基本领导方法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动性原则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专业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根本的共同属性,它所包含的内容是人在自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人无论作为实践主体、认识主体还是评价主体,都具有上述这些根本的共性。主体性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现代社会所营  相似文献   

6.
主体精神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所谓自主性是人凭借自己的理性思考,对自己的社会定位和存在价值的逻辑的和道德的认识,以及自我调整的意识,能动性是人为实现自主性而付诸实践表现出的积极性和能力,创造性是能动性的最高层次。  相似文献   

7.
历史唯物主义在坚持历史决定论的基本原则的同时,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选择性。这种主体选择性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本在肯定人是社会历史主体的基础上。主要从主体性、必然性、自由性等多维视角对社会历史的主体选择性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8.
俞军 《教学月刊》2000,(12):17-18
人的主体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人的最本质的属性,是人作为主体而在一切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和发展起来的功能特性。不少专家曾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加以概括。其中自主性侧重于主体权利,表现为主体对活动诸因素的占有和支配;能动性侧重于主体能力。表现为主体活动的自觉选择和参与;创造性是人的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的集中反映,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换一个角度讲,人的认识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对人类社会规律的理解,不应从客观,而应该从主观、从人的主观能动活动的角度去理解。人类社会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正是因为有了人的自主能动性,才有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源于人的能动性中包含着受动性,它以人的主体能动活动为基础,不是外在于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寓于人的主观能动活动之中的。人的主体能动性是正确把握人类社会规律的钥匙。  相似文献   

10.
新社会要求现代人在社会活动中具有主体思想、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因此,如何提高以主体性为核心的人的整体素质,发挥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优先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subject and the pursuit of human freedom and autonomy, as well as the practice of human science has been pivot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ducation. But for Foucault, the subject is only the effect of discourses and power–knowledge arrangements, and modern human science is part of the very arrangement that has given birth to the subject who is thoroughly subjected. In his final years, however, a strong passion for human liberty reemerged, and he proposed that a different truth game, the ancient ethical truth practices may actually constitute a self that is free and enjoys self-mastery. In this article, I analyze how modern human science, exemplified by Piaget's child developmental research, has become the means of unfreedom and domination and discuss the ancient ethical truth games Foucault so admired and how they bring self-mastery and freedom to the self. Furthermore, I discuss whether liberal education can ground its notions of autonomy and liberty on the Foucauldian concept of the subject and truth games.  相似文献   

12.
一名年轻的科任教师面对一名低存在感的学生,在没有理解问题本质之前,随着学生表现的反复,教师跟着欢喜跟着忧,心中不禁产生了疑惑.为了 一探究竟,教师利用教育叙事探究的研究方法,在复杂环境中理清故事脉络、找出问题症结,从而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和问题所在.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教师的内心世界也逐渐发生了变化,随之变化的是...  相似文献   

13.
姚建伟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1):11-13,36
伽达默尔认为西方自从柏拉图之后,就走上了一条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符合论的真理观自那时以来就一直盛行不衰。近代以来,人们试图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探求真理,伽达默尔则认为,科学方法不能保证人们获得真理;他认为科学的方法导致人类成为自然的主宰,同时,也变成了主宰人的生活的东西。伽达默尔认为在当代,真理已经无家可归并处于放逐的途中,只有通过艺术、历史、语言的途径,才能回归到主客统一的原始的真理,才能使它从异化中重返家园,在更高的水平上回归到古希腊的前真理。  相似文献   

14.
主体与客体间是一个价值需求的发现过程,主体的价值意识在于觉醒,客体的价值在于有用、可用和实用,主客体间价值的实现在于物有所值、物当所值。因此,刑事诉讼的价值同样也应体现为有用、可用和实用的价值观,体现出满足人类主体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价值。文章试图从"物"的本体价值入手,探讨刑事诉讼的本源价值,寻找刑事诉讼中永恒不变的"真"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价值与真理的有用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的本质只能是客体对于主体有用 ,而不能是主体对于客体的价值认识、价值判断。真理的本质只能是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如实即符合实际 ,而不能是真理对于主体有用。对于一事物的全部真理性认识可以相对地区分为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价值真理不等于真理的有用性价值性 ,它们在反映对象和具体内容上是有很大区别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程的主体是人,以人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目的与规律的统一为哲学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不得不在真、善、美的指引下,把社会工程哲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借以完善人类道德,提升人类素养,促使人类文明进步,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文明元素。田鹏颖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真理性认识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和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客体的感性掌握进而上升到对客体的理性掌握,再通过实践检验这种理论的能动的辩证过程.由于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认识主体在该认识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需要运用正确的方法.真理性认识方法是人类探索未知领域获取科学真理的精神手段,是人们在真理性认识活动中为达到获取真理的认识任务而采取的措施、步骤、程序、计划、方案等等的总和.真理性认识方法是人类科学认识的结晶,是主体的真理性认识能力的基本要素,它为人们的真理性认识指明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拉康的理论视域下重新审视主体的爱情真相。爱情属于想象界,欲望属于符号界,性爱则定位于实在界。爱情必须在与欲望和性爱这两个概念的比较中得到理解。爱情是一个发源于想象性的投射,维持在欲望的符号交换,遭遇到性爱实在的过程。当代爱情的新形式——网络爱情典型地展现了这种爱情的博洛米尼结。爱情的真相也是当代主体的真相,它揭示了传统启蒙主体向当代犬儒式分裂主体转变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是指其接受政治观点、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的内在动机。统一多样的接受主体动力包括物质利益、获取知识、追求真理和政治参与等方面。研究接受主体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实践标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在实践中的多元价值关系中,操作是不容易的事。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流行的真理标准观轻视人的主体性,淡漠真理的价值性,影响到人们在价值实践中,总是避免不了“左”倾和右倾的摇摆。正确理顺实践主体与真理、价值、实践的关系,是把握实践标准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