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潘俊英 《历史档案》2005,(2):116-119,135
内务府是清代掌管宫廷事务的机关,始设于清初,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因溥仪仍居宫中,因此内务府继续存在。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宫,内务府才停止活动。  相似文献   

2.
四川各级档案馆保留的大量清代地方县级衙门档案,以存载清代历史时间最长,内容最为丰富著称,是我国现存清代地方历史档案中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清代四川巴县衙门档案和南部县衙门档案。巴县档案计11.3万余卷,保留了清乾隆元年(1736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资料,记载了清七朝175年的历史。南部县档案,计1.8万余卷,约10万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学部与我国现代图书馆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具有开放性、公共意义之现代图书馆创建始于清末,学部在此过程中的作用至为关键。其表现有三:一是颁布《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二是创建京师图书馆;三是创建各地方图书馆。  相似文献   

4.
京师图书馆是我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其创建意义重大。在其创建过程中学部作用至为关键,其表现有奏设京师图书馆;颁布京师及各省图书馆章程;征调图书确立馆藏基础等。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规程》和《通俗图书馆规程》是继清末学部颁布《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之后,由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的民国时期最早的图书馆法规.两规程在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具有丰富的公共图书馆思想,但也带有民国初年我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初期的局限性.文章对两规程公共图书馆思想的区别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各种类型图书馆及其特点的介绍,揭示辛亥革命时期我国近代图书馆体系已经建立;以《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通俗图书馆规程》和《图书馆规程》为例,说明各类图书馆规程的颁布成为我国近代图书馆立法的开端.最后,对这一时期开始萌芽的图书馆学研究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我国第一部图书馆法规的产生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是我国第一部图书馆法规。它的产生,直接源于近代公共图书馆思想及其实践。同时,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的颁布,今天我们仍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清实录》是清朝历代皇帝统治时期的编年体大事纪,是经过整理编纂而成的清代官修文献,记载皇帝在位期间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活动或事件,为清史研究的基本史料。清代沿袭旧制,新皇帝即位后即临时开设实录馆纂修前朝实录。清代12位皇帝,有11位编纂了实录,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在位仅三年就被辛亥革命推翻,仍由原修《德宗景皇帝实录》的人员完成了《宣统政纪》,虽未用实录之名,但体例与实录无异。  相似文献   

9.
清代四川巴县档案是我国现存时间最长、最完整的一部分地方历史档案。这一部分珍贵的历史档案已为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所关注。这部分档案比较完整、系统地反映了清代巴县从康熙九年(1670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共二百四十余年各朝代的内政、外交、财政、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方面的情况,不仅是研究巴县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清代重庆、四川和我国西南地区历史的重要史料。这批档案已经对我国历史研究、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一书促进了近代中国图书馆史的研究,但有些史料存在疏误.经考证,1910年学部公布的图书馆法规名称为《图书馆通行章程》,而非《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民国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规《图书馆规程》颁布于1915年10月23日,而非11月.  相似文献   

11.
书史五题     
书 话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版权法是《大清著作权律》.该法为清政府于1910年(宣统二年)所颁布,是我国第一个有系统成文的版权法.其法《大清著作权律》共分五章,包括55条细则.它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著作权的解释,权利期限,呈报义务及侵犯著作权应受的处罚等.不料,《大清著作权律》颁布的第二年清政府就宣布垮台,但此法的出版对后来诸多版权法的制订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对中美两国区域图书馆联盟章程的制定现状进行比较研究,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我国图书馆联盟章程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通过网络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对中美两国20个区域图书馆联盟章程的制定程序、制定内容以及制定依据3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我国区域图书馆联盟章程制定实践中存在的不足。[结果/结论] 为完善我国图书馆联盟章程的制定,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联盟章程制定应坚持程序正义;联盟章程制定内容科学化;构建学习型问责机制,提升章程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13.
清末北京扩充自来水专管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组史料,选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民政部全宗,为北京市档案馆等单位所编《北京自来水公司档案史料》一书所未载。这些文件,反映了清末宣统三年八九月间农工商部奏准扩充京师自来水专管及议行中的一些情况,对研究北京自来水事业发展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1924年,前清宣统帝溥仪被冯玉祥之国民军驱逐出紫禁城,后潜入日本公使馆,再转奔天津日本租界,使他与日本结下了不解之缘。“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扶植下当上了伪满洲国皇帝。近年,日本外务省刊布了溥仪到北京日本公使馆及天津日本租界之情况的档案,它对了解日本与溥仪之间的关系、清室的复辟活功及清室的财政状况提供了重要资料。现予翻译刊布。本组史料选译自1985年日本外务省编辑发行的《日本外交文书》,大正十五年(1926)第二册下卷。标题及注均为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15.
清末新政时期,在图书馆“官制”确立的基础上,随着清政府颁行图书馆法制章程,地方士绅公共藏书楼思想与实践及封疆大吏的官办图书馆理念与实践的传播、影响及发展,使得西方图书馆观念得到广泛宣传而深入民心,从而在我国历史上掀起了一场近代图书馆运动,并最终促使我国近代图书馆体系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6.
爱新觉罗·溥仪在所著《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曾写道,1922年为筹措出洋经费,以赏赐之名,将紫禁城中最值钱的古籍和字画,运出宫外,存到天津租界。此时溥杰正在皇宫伴读,每天下学回家让他带走一个大包袱,持续半年从未间断。据溥仪回忆,存在宫中乾清宫之西昭仁殿的全部宋版、明版书之珍本,约200种左右,全部运走。另外从各殿运出字画手卷1000多件、挂轴和册页200多种。现据本馆所藏溥仪档案全宗之敬事房档案以及内容相同的宫中档案全宗,将1922年9月6日至1923年2月3日运出宫中之书籍和字画目录,予以公布,以为研究参考。 辛亥革命后,紫禁城后宫仍为清朝皇帝及后妃们居住,有内务府等机构为其服务,并沿用溥仪的宣统年号,为保持其原貌目录宣统年号未予改动。  相似文献   

17.
来信征答     
宋苏里同志: 你来信询问“孙毓修在什么时间将美国杜威《十进分类法》介绍到中国”的问题。我们查阅了《教育杂志》,认为1910年说比较可靠。因为孙毓修著《图书馆》一文是连载文章,从宣统元年(1909年)连载至宣统二年(1910年)。关于“杜威分类法”一段,是刊在宣统二年第十期第五十六页。1909年说,可能是从《图书馆》一文从宣统元年开始刊载的日期计算。至于刘国钧教授的1904年(光绪三十年)说,按照现有资料,当时《教育杂志》尚未创刊。  相似文献   

18.
《长春日报》对如今的人们并不陌生,而照片上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创刊出版、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的这张清代末年《长春日报》,却少有人知。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与一九三○年前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1937年的十年建设时期,我国图书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其中,教育部的作为是关键因素,其表现有三:一是颁布章程,即《图书馆规程》和《民众教育馆暂行规程》;二是组设图书馆,其中最重要的是北平图书馆,并采取相应扶持措施;三是保护图书,如防止古籍流出国境、抢救图书以免散失等。上述措施的落实,极大地推动了三十年代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最早的图书馆专业期刊——《浙江公立图书馆年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学的研究工作和图书馆学书刊的出版也必然会逐步发展起来。而在我国图书馆专业期刊发展史上,在解放前我国出版的大约140种图书馆专业期刊当中,当以《浙江公立图书馆年报》(下称《年报》)为先河,因此是值得为之特别书写一笔的。一、浙江图书馆沿革浙江图书馆的前身是光绪29年(1903年)创立的“浙江藏书楼”。宣统元年(1909年)4月浙江巡抚曾子固奏请把藏书楼归并浙江官书局,扩为浙江图书馆,于是浙江图书馆正式成立。宣统3年(1911年)6月文澜阁归并图书馆,原藏于文澜阁的《四库全书》成为该馆的藏书基础。1913年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