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科学的藏书零外借率是评价一个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往昔零外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并运用修正后的计算公式对某年购进的新书、馆藏可流通藏书、桌一学科图书的零外借率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旨在能科学地反映图书馆藏书的零外借率,进而可以将零外借率用于图书馆相关评价,建立起良好的藏书结构,从而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以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分馆中文图书的零外借情况为数据源,通过对其馆藏总体、逐年统计、类目细分等零外借率的统计比较分析,提出降低零外借率、馆藏优化的策略:重视并加强文献复选工作,定期开展有关读者阅读需求的调查活动,图书馆加强纸本图书的阅读推广,提高图书采选质量等。  相似文献   

3.
借助中文社科书库流通管理系统的数据,对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的零外借案例具体分析,认为过高的零外借率形成原因,有剔旧工作滞后、巡架理架不及时、图书宣传不力、编目工作失误,但采访工作负有最重要责任。从采访角度提出控制零借阅的有效措施:全盘统筹,制定藏书建设方针;深入调查读者需求,引入读者决策采购模式;面对复杂多变的图书市场,选书时谨慎从事。  相似文献   

4.
图书利用率的计算公式一直众说纷纪,我省通用(读者借阅书刊的总册数次)/(馆藏书刊总册数)×100%,北大和武大在《图书馆学基础》中提出的是(读者借阅的总册数)/(全馆藏书的总册数)×100%,兄弟省使用的是(出借的总册次)/(全馆藏书的总册数)×100%,有的还在利用率的定义中作一年的时间限定,还有把以上公式叫做流通率的,不一而足。究竟哪种公式更趋科学合理呢?我以为,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利用率的实质、目的和作用,从而给利用率作出科学的定义。图书馆的统计是用数字来反映图书馆工作的实际情况。图书利用率,无疑应当反映图书  相似文献   

5.
影响大学图书馆管理者确定外借文献限额的因素有很多。当教师读者和学生读者外借限额分别达到20册和10册时,绝大多数读者的借阅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再放宽外借限额对读者年人均借书量、图书总流通量、图书超期和丢失量影响不大。网络信息时代,为提高图书总流通量,放宽外借限额是大学图书馆的必行之路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针对图书馆不同种类的外借现刊流通率差异过大,造成热门期刊供不应求,冷门期刊无人问津的现象,提出一种依据上年相关流通数据来确定当年外借期刊复本数的数学算法和采购策略,达到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使有限的资源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集体外借是图书馆的读者以小组或团体为单位,批量向图书馆外借图书的一种借阅方式。这种借阅方式能够根据读者需要合理的分配图书,保证了外借图书的针对性和计划性,同时方便因各种原因不能来馆借书的读者。对儿童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来说,集体外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服务方式,尤其是当它与送书上门的服务方式结合起来,更是为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而暂时无法成为个人读者的少年儿童利用图书馆藏书提供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8.
图书流通过程是否会产生著作权问题?关键在于读者利用外借图书做了些什么。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图书馆图书误选的比例很高,已经形成可怕的误选黑洞。根据2002—2005年出版的计算机类图书数据测定出核心书目并对照5所综合性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发现,高校图书馆缺藏现象和零外借率现象十分严重,由此可推断目前高校图书馆存在计算机类图书的高比例误选黑洞。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图书馆可以采取分析核心出版社的出版强项、研究好书的形成要素、推动书商编制高质量的征订书目等策略。  相似文献   

10.
浅谈图书馆外借工作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燕 《津图学刊》1998,(1):70-76
本文从读者结构、年图书利用率、拒借率、教师入库比率及馆藏结构五个方面对图书外借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使得图书馆的外借量化指标既切合实际,又易于被人理解。  相似文献   

11.
《资料收集管理》2013,38(3-4):47-78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n the use of library materials of various possible changes in library policy on circulation rules, for example, or on the buying of duplicate copies, one must estimate the potential demand for the material, not just the actual use under existing policy. Although the concept of the potential demand, for a book, for instance, is a rather vague one, this paper shows how it can be defined and evaluated in terms of the more definite and more easily measurable quantities of yearly circulation rate and mean loan period for borrowed books. The estimates are statistical ones, the average demand per book, the probability that a book that circulates m times a year has a demand, etc. Graphs and tables are given that show how these quantites can be evaluated once one knows the mean per-book circulation and the mean length of time a book is out of the library per circulation, for a portion of the library that is fairly homogenous in regard to use (such as all science books, or all biographies). The analysis is then used to show how one can, by the use of the tables and graphs, estimate how much a change in the allowed length of loan period will change the average per-book circulation, or what the quantitative effect would be if duplicate copies were bought for all books that circulated more than m times, as well as other measures of library utility that depend on demand rather than directly on past circulation.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宁夏师范学院图书流通管理系统数据为主,从零借阅文献的复本量、出版时间、出版社、类别等四个变量统计分析了馆藏文献中零借阅文献的特征。研究表明,上述四个变量是导致高校中文纸质文献零借阅的重要原因,并提出高校馆藏文献质量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While some academics still maintain that an academic library is no place for leisure reading, many are in favor of maintaining at least a small distinct collection of such books. Strategically located and attractively displayed, current popular titl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generate traffic to the library and improve circulation statistics. Having taken the leap at Florida Gulf Coast University Library, a clos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is new collection’s circulation over time has revealed not only that we all use it, but also that there are diverse but consistent patterns and preferences at play. Could the collection’s circulation rate be increased by tailoring it to an academic population?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find out.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图书管理软件存在着未提供数据处理功能,流通子系统中按索书号进行排序的结果无法与实际排架效果达到一致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情况,介绍了将Excel电子表格与现代图书管理软件相结合的案例,研究并解决了图书排架、架位测算、架位标识等问题,使之为馆藏图书布局和图书搬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亦可广泛应用于流通财产帐管理、图书清点等各项工作中,为现代图书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图书流通服务是图书馆的基础工作之一,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发展,纸质图书借阅量逐年下降,同时受限于场地、资金问题,图书复本数减少,导致图书流通过程中读者体验感降低。本研究旨在通过简化图书流通过程中的部分环节,缩短读者借阅的等待时间,提高图书流通率。[方法/过程] 在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C2C(Consumer to Consumer)视角下馆外图书流通服务,通过该服务读者间可以不通过图书馆的流通系统和工作人员,在实体图书馆之外完成图书的转借。本研究从具体实践出发,并结合问卷调查,了解该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结果/结论] 实践表明,C2C视角下馆外图书流通服务减少了传统图书流通过程中"一还一借"流程,尤其是在馆藏资源复本有限的情况下,能节约读者时间,提高读者阅读意愿和满意度,同时可以盘活馆藏资源,提高图书流通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图书流通服务创新和图书流通服务模式变革。  相似文献   

16.
读者调查显示,新馆建设及“大流通”管理模式给读者带来极大的便利,良好的环境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读者满意度不断提高。但“大流通”的管理模式在书库维护、图书撕割涂划、占位问题、图书充消磁等问题上还存在管理瓶颈,图书馆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及读者素质的不断提高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好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关于利用"出版号"作书次号的探讨--兼与蒋鸿标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出版号"即出版者代号+出版物的流水号(即书名号),它是中国标准书号的一部分,按序排列,形成一个恒寂的8位数.这个编码系统科学性强,且具唯一性.利用它作书次号排架,乱架率可达零;索书,漏检率可达零;组织目录,款目错位率适可达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