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锷 《图书与情报》2006,(5):106-111
珍藏于国家图书馆的八行本《礼记正义》70卷。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礼记》经、注、疏合刊本,也是南宋浙江刻本中的代表作。文章通过对八行本《礼记正义》刊刻、流传及其收藏经过的考查,探讨了八行本的学术、版本和艺术价值,也说明了私家收藏在中国古籍流传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毛诗》注文与疏文合刻始于越刊八行本,但久已不传,唯台北故宫博物院尚存一日抄八行本残本,乃杨守敬于日本访书所得之旧藏,鲜为人知。世所通行的《毛诗注疏》皆属于十行本系统,较之前者,多有疏漏。本文对日抄八行本作简要介绍,并通过将之与单疏本、宋刊十行本以及传世诸本相比较,在考辨异文的基础上,探讨该本对于了解《毛诗注疏》原貌、纠正传世本讹误、考索版本源流与嬗变、保存《毛诗正义》异文等方面的文献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切韵指掌图》,八行字不等,白口,四周双边,版心镌刻工姓名。此书题司马光撰,《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均未见著录,《四库全书总目》云司马光家集中“惟不载此书,故传本久绝。”此本是《切韵指掌图》现存最早的版本,《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均著录为宋绍定三年(1230)越州读书堂刻本。傅增湘认为系翻刻北宋本,经考定,此本的底本是南宋初绍兴间刻本,读书堂刻本属于二次翻雕本。  相似文献   

4.
后世流传之《仪礼》经注本,以宋代严州本为最佳,其次则为明嘉靖时之徐本,而二者之间存在版本传承关系.严州本自乾隆末年重现于世,备受学者推重,对《仪礼》研究影响颇大.阮元撰《仪礼注疏校勘记》、张敦仁所刻《仪礼注疏》以及阮刻《仪礼注疏》,皆与之有密切关系.而胡培晕撰《仪礼正义》、曹元弼撰《礼经校释》,亦多引据重刊严州本,从而使《仪礼》经注文字之校勘渐臻完善.  相似文献   

5.
关于《释名》的版本和校释著作,周祖谟先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中的《释名》条和《释名校笺序》等文中曾有详细的记述,其大意为: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释名》古本,是明代吕柟翻刻的南宋本,其中讹字、脱文不胜枚举。后来吴琯刊《古今逸史》等,所刻《释名》,都从吕本出。清代毕沅著《释名  相似文献   

6.
《蘋洲渔笛谱》是南宋词人周密的传世词集,浙江大学图书馆藏清代江昱考证本《蘋洲渔笛谱》,前人向以抄本著录.经考证,该本应是江昱考证本的稿本,即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江恂所刻《蘋洲渔笛谱考证》的底本.  相似文献   

7.
现存两都《晋书》南宋初期建刊14行27字本,皆藏于国家图书馆.其一为杨氏海源阁旧藏,《中华再造善本》据之影印;其二为蒋氏衍芬草堂旧藏,百衲本据之影印.本文研究证实了两本并非过去认为的那样是同板,后者实为前者的覆刻本,异文主要是异体字、正俗字.两部书部分叶面被调换,导致藏印混淆.  相似文献   

8.
刘明  王承海 《图书馆杂志》2012,(4):87-91,66
监本《荀子》之刻始于北宋熙宁元年,由于熙宁变法所产生的政治变故而至元丰间方刻完。南宋钱佃、唐仲友均以监本为底本翻刻《荀子》,经考定,现存宋刻本《荀子》刻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当是滕强恕翻刻钱佃本而非唐仲友台州刻本。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孟蜀石经残本为底本,以开成石经本、南宋越州八行注疏本、元刻明修十行注疏本参校,对孟蜀石经的文本性质进行了考察。得出这样的结论:孟蜀石经大字部分以唐开成石经为底本而有微异。小字部分除《左传》一经外均当源自唐五代写本,《左传》则利用了五代国子监刊本。  相似文献   

10.
武英殿本《论语注疏》是以明万历十四年(1586)北京国子监刻本的初印本为底本的,其校本有毛本,还可能参考了宋八行本。殿本《论语注疏》新缀入了释文,这些释文应来源于《通志堂经解》本《经典释文》。殿本《论语注疏》的成就和贡献体现在缀入释文、调整体例、附有《考证》、施加句读,尤其是精加校勘、订讹补缺等方面。殿本《论语注疏》是历代《论语注疏》版本中内容最全面、校勘最精善的本子,是古代经疏体系最完善的样态,也代表了清代乾隆初年官方经学的水平。此本的不足之处是调整注疏的起讫语有失当,校改偶有错误和遗漏,释文也偶有错误。  相似文献   

11.
康熙年间,高安朱轼所刊《大戴礼记》是清代《大戴礼记》的最早刻本,也是被研治者长期忽略的本子。该本是依据南宋韩元吉刻本《大戴礼记》校刊而成,后人谓其出自明代袁氏本抑或程氏本,都无显据,只是推测而已。高安本《大戴礼记》经朱轼校勘并施以句读,因而自成一系,被后世研究《大戴礼记》者,如戴震、孔广森等人所广泛参考,具有重要的版本与校勘价值,实开清代校勘《大戴礼记》之先河。  相似文献   

12.
杨亚博 《今传媒》2016,(9):164-165
考察相关记载,我们发现,褚遂良抄录《阴符经》一事疑点重重,其事有无尚不能确断,而对《阴符经》流传之版本比较后则发现,即便褚遂良抄录过《阴符经》,也不可能是现存的大字本,此帖真伪由此可定。另外,综合考察此《大字阴符经》版本出现的时间及相关文献记载,可发现是帖出现的时间极可能比南宋初题名褚遂良的另外两种《阴符经》更晚,其作伪的年代上限不会早于南宋,甚至有可能更晚。  相似文献   

13.
1982年,农业出版社影印出版了《全芳备祖》,涉及其版本问题,在学术界引起过一些争论。《全芳备祖》前集二十七卷,后集三十一卷,南宋陈咏(字景沂)辑,南宋祝穆订正。依据辑者自序,原本当刊于南宋理宗宝祐元年(癸丑)至宝祐四年  相似文献   

14.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毛氏汲古阁刊《中州集》十卷,首一卷,附《中州乐府》一卷,二十册,半叶八行十九字,白口左右双边,版心下方题“汲古阁”三字。然此本并非汲古阁初印本。扉页题“萃古斋藏板”,且钤长方朱印:“虎邱太子马头萃古斋书坊发兑印”,可知汲古阁所镌《中州集》板片后归于苏州书商钱听默的萃古斋,而重新刷印发行,用纸较为粗劣,与汲古阁印本不同。  相似文献   

15.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民国名刊简金》,共10本,以一刊一本或二刊一本的方式,分别选编了《小说月报》《语丝》《现代》《文饭小品》《太白》《杂文》《论语》《人间世》《逸经》《鲁迅风》《万象》《野草》等12种期刊的散文随笔,它们与通常以作家个人或以作品内容为中心的编法不同,别辟蹊径以期刊为中心来选编,不仅避免了编辑方法的雷同,也避免了所选作品的大同小异,突出了散文随笔刊物在繁荣散文随笔创作与促进散文随笔风格流派形成中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展示了不同散文随笔期刊的内在不同风格特色,因而具有其特有的价值与意义。这里我不想全面地来谈全部十本书,而只想就其中副题为“《太白》散文随笔选萃”的《寒水悲风》一本引发而想说的一些话。  相似文献   

16.
中唐梁肃幼年时皈依天台宗,梁启超曾称其“护法健将”。他主动参与天台宗教史的撰写,对隋朝智顗《摩诃止观》进行删定编修,修成《删定止观》六卷本。《删定止观》原编辑六卷本已亡佚,传世本分为清宣统三年(1911年)三卷铅印本和民国十一年(1922年)北京刻经处六卷本,皆源自于草山元政校本,此本所据底本可追溯为南宋吴克己序重刊三卷本。  相似文献   

17.
《南宋文范简编》是具有良好学术背景、立意高远的经典文献,是《南宋文范》的精华本。它的编选者们独具慧眼,从《南宋文范》中精选出优秀作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当时就起到了方便读者快速掌握南宋学术脉络的作用,今天《南宋文范简编》也是我们进一步学习、研究《南宋文范》的阶梯,对研究南宋文学和南宋学术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贩书偶记》订误偶拾———《贩书偶记续编》部分●兰天阳(黑龙江省图书馆)P116医效秘传三卷,清古吴叶桂撰,道光辛卯仲夏刊。查该书八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双边。有道光辛卯吴金寿序,云:“与同志者重为校仇,付诸梨枣,以广其传。”由此可以推断该书为吴金寿...  相似文献   

19.
关于《管子》杨忱本的刊刻年代,前人论说多有不同,本文认为:杨忱本《管子》初刻于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又有翻刻,北宋本《管子》后来逐渐亡佚,西南宋翻刻本则保存了下来,即我们今天所说的“杨忱本”。  相似文献   

20.
周越 《图书馆学刊》2009,31(4):91-92
国家图书馆藏南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宋元递修本《礼记正义》是已知的《礼记》经、注、疏舍刊之最早版本,对于研究《礼记》具有重要版本学和校勘学价值;书后黄唐识语为考证《十三经》经、注、疏文合刻的起始时间提供了重要线索;书中诸家藏印及书后跋文互相印证,清晰地揭示出此书递藏流转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