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科学中国人》2008,(6):104-107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叶子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因为这片绿,病人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相似文献   

2.
在数千年前,聪明的中国人就发明了独轮车。到了现在,独轮车基本上被淘汰了。最近,在加拿大的街头却出现了一辆奇特的"独轮"摩托车。许多人好奇地上前观看,仔细一看,这并非独轮摩托,而是一  相似文献   

3.
李微 《科教文汇》2011,(25):36-38
社会在进步,人的思维方式在变化,但教学模式却仍传统。传统,在早期可能是优秀的,而在后来或者将来也许成为了一种诟病、一种羁绊。成功的教育是一门艺术,反之,则是一首催眠曲。当教育者不能将学生都变得优秀,当制度不能保障所有孩子的安全,那肯定是出了问题、产生了误区。  相似文献   

4.
电脑向人脑学习 国外的一部电影里有这样一段小插曲:一个机器人,它唯一的任务就是自卫。一天,它发现自己最珍贵的备用电池锁在了一间安放有定时炸弹的房间里,炸弹很快要爆炸了。机器人很快找到了这间屋子,打开了门,并且在炸弹爆炸前用一辆车把电池推出了房间。不幸的是,炸弹也在车上,而机器人竟然不懂,把车子推出房间的同时也把炸弹推了出来,结果还是与炸弹同归于尽。  相似文献   

5.
歪笔 《知识窗》2010,(10):23-23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都没有找到工作。想想自己已经成年,而年迈的父亲却还在为他的生计奔波劳累,爱因斯坦几乎绝望了。有一次,爱因斯坦无意中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则介绍德国伟大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的文章,文中奥斯特瓦尔德被称作“科学伯乐”,因为他曾发现并培养了许多科学人才。爱因斯坦想到了向奥斯特瓦尔德自荐.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奥斯特瓦尔德.希望能在他身边谋得一份工作。但信寄出去后.过了好久都没有收到回音。  相似文献   

6.
一 许莉莉第一次见莫柏川I是在青岛海岸的一幢奢华别墅里。莫柏川家里的佣人恭恭敬敬地立在大门口叫了许莉莉一声“老师”。而后,领着她,穿过花园,左绕右绕,进了莫柏川的卧室。许莉莉方向感极差,这么一弄,她真有点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相似文献   

7.
疯狂的少年鲁宾逊在一次核战争中,一架飞机带着一群男孩从英国本土飞向南方疏散。飞机因遭到袭击而迫降在太平洋的一座荒无人烟的珊瑚小岛上,这群孩子暂时脱离了文明世界。飞机没有了,大人没有了,海岛上的环境很恶劣,对侥幸生存下来的孩子们构成威胁。看起来一个少年鲁宾逊的故事正在上演。在没有大人的情况下,孩子们开始了岛上的生活,为脱离管制获得自由而欣喜。12岁的拉尔夫是英国海军司令的儿子,他举止优雅,乐观自信。他吹响了一只螺号,将分散在岛上各处的孩子组织起来,在全体会议上当选为领袖。孩子们在拉尔夫的领导下在岛上建立文明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某电厂为例介绍了一调频的三种投运方式,对一次调频的概况、各参数的含义和控制方式做了说明。对电厂在一次调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改善一次调频功能的措施,以便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一次调频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茫茫戈壁,无垠大漠,孤寂而又美丽,有时宁静孤独.犹如一首悠久的歌谣有时风沙肆虐,犹如一头怒吼的雄狮。就是在这样静默而又喧腾的戈壁深处,一位出生在经济发达的广东.家庭条件十分优越的花季女孩,义无返顾地融入了她的怀抱,在这个地方写下了光彩的一笔,演绎了一段倚天砺剑的传奇故事.奏响了一曲动人的“霹雳”凯歌。  相似文献   

10.
学校要捐款给贫困地区的儿童。听到这一消息,我一回到家就对爸爸讲了。爸爸当场就拿出了一张“老人头”,让我明天去交给老师,为贫困儿童奉献一点爱心。那晚睡在床上,我觉得爸爸捐得太多了点,于是私自挪用了50元。这件事过去了一个星期,学校召开了家长会。在会上,老师报了捐款在  相似文献   

11.
<正>在地球上,每天都会有无数的雨滴从天而降,这些雨滴虽看似平凡,但其实它们有着非常精彩的故事。奇妙的旅程每一颗雨滴,在落到地面之前,大都经历过一段令人难以置信的旅程。比如一滴落在欧洲的雨水,它可能在9天前就开始旅行了。当时,那颗水滴或许正躺在纽约的港口晒太阳,但阳光使它变热,把它蒸成了气体。水蒸气并不抱怨,它听从自然界的安排,一边慢慢地往上爬,一边被季风吹向东方。在经历了长途跋涉之后,水蒸气来到欧洲上空,它的位置已经很高了,空气变得更加寒冷。水蒸气感到疲惫,它需要寻找一个地方来休息。在大约6000米的高度,水蒸气发现了一处可以停锚的地点,它  相似文献   

12.
一位美国著名植物学家对吴征镒在植物学上的成就赞叹不已,发出了一句由衷的评价:吴征镒先生是在写一首植物之诗。纵观吴征镒93岁波澜壮阔的一生,浓墨重彩,充满了浓浓的诗情。吴征镒不仅是一位世界级的植物学家,也是一位诗人。从童年开始,受家学影响,他便养成了读诗、写诗的习惯。15岁时,他的一首古风《救  相似文献   

13.
简明 《百科知识》2011,(18):34-36
柬埔寨的丛林,一个隐藏了百年的秘密;吴哥窟的微笑,一张持续了一千年的笑脸。 一千多年前,在东南亚柬埔寨有一座世界上最宏伟的都城。这个城市始建于802年,完成于1201年,繁荣了600年。然而在15世纪初,这个城市突然消失了。许多年过去了,甚至连柬埔寨本地人都遗忘了帝国故去的辉煌。直到19世纪60年代,一个法国人意外发现了这个丛林中的王国。从此,考古学家纷纷来到这里。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的积极建设对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提出了要求,而中央电大启动的开放教育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的实施紧跟了这一形势,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形势下,以安吉学院为例,浅析了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在实际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等。  相似文献   

15.
电与生命     
能放电的鱼你听到过这样的故事吗?一艘捕捞作业船开到东海渔区赶渔汛。在一次排除水下故障时,检修人员刚刚潜到水底,无意间触到了什么东西,立刻四肢麻木,浑身颤抖起来。他们百思不得其解。还是当地的渔民告诉他们,那是栖居在海里的一种鱼在作怪。这种鱼叫电鳐,身体能够往外放电,那位检修人员在水下就是受了它的电击。事也凑巧,不久,他们竟捕到了一条电鳐。它二尺来长,身体扁平,长着一条肉滚滚的长尾巴,活像一把大蒲扇。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鲁斯托化学公司的高级宾馆内,一场烹调操作表演吸引了众多宾客。公司的技术人员信手取来一只普通的陶瓷菜盘,并随即在菜盘上涂刷一层薄薄的灰色涂料,然后在菜盘的两侧各安上一根电极。这样,普通的菜盘眨眼之间便成了一只简易的陶瓷“煎锅”。操作人员在两极上接通24伏的电源后,“煎锅”的温度瞬间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岗位薪点工资制在企业中的实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岗一薪与一岗多薪制,同时指出了建立企业岗位薪点工资制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舍勒的发现卡尔·威尔海姆·舍勒是科学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瑞典化学家,因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而闻名于世。其实,他的贡献远不止如此,在他长期的实验过程中,对矿物学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1781年,舍勒在瑞典达拉纳省的一座矿山里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新矿物。他对这种矿物进行了化验,并从中提取出了一种新的酸,即钨酸。舍勒和另外一位名叫贝格曼的  相似文献   

19.
对于我国情报学界,1983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陕西情报工作》第一期发表了一篇题为《为发展中国情报学而开创新的局面》的短文。它呼喊出“在我国,情报学已成为公认的一门学科了!”这一年,钱学森同志在国防科工委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科技情报工作的科学技术》的长篇讲话,并先后在《国防科技情报工作》、  相似文献   

20.
我爱,我赢     
王国军 《知识窗》2010,(6):19-19
1989年.李书福只身来到了深圳大学深造。在读书期间,他购买了一辆中华牌轿车,在技术员的帮助下,他甚至将汽车拆了又重装。至此,一个制造中国自己汽车的构想在他心里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