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27年11月到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接连犯了三次“左”倾路线错误:矍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这三次“左”倾错误,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比一次时间长,一次比一次影响坏.这三次“左”倾错误尤其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尽管,这三次“左”倾错误的产生与形成有着深刻的中国的历史背景和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根源,但与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在指导中国革命的政策与策略上的“左”倾错误也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出现了三次“左”倾、三次右倾错误,这一系列“左”右倾错误对中国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危害。我们应从这些错误及其产生的根源中汲取深刻教训。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出现了三次“左”倾、三次右倾错误,这一系列“左”右倾错误对中国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危害。我们应从这些错误及其产生的根源中汲取深刻教训。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内逐渐发生了第一次“左”倾错误。这次“左”倾错误发生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本文只是探讨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三阶段”理论对于这次“左”倾错误发生的影响。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三阶段”的理论,是在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逐步提出来的。“四·一二”政变后不久,斯大林以此为标志,把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在外有强敌进攻,内有“左”倾错误路线危害的情况下丧失了。多年来,我们着重总结了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观原因——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导,而对若干客观方面的原因则研究不够。中央苏区失利的客观原因,概括地说,就是:敌人在军事、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力量强大,超过了中央苏区所能承受的限度。有的同志或许要问: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能取得一至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对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前后敌我双方的基本情形进行考察。以下从三个方面作些说明。  相似文献   

6.
张闻天遵义会议前反“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闻天在30年代初,作为“左”倾中央的一位领导人,犯下了“左”的错误。但自1932年底至1935年1月,他又在实践的教育下逐步开始了由错误的正确的转变,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开始了反“左”的探索。这一时期其反“左”思想还只是一种萌芽和形成过程中的探索,主要集中表现在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毛泽东曾先后四次纠“左”。前三次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分别于1928年前后对“左”倾盲动主义、1930年前后对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1931年至1941—1945年全党整风运动,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的斗争和纠正。最后一次是从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后到1959年庐山会议前期的纠“左”。四次纠“左”处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其历史影响都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8.
土地革命时期,“左”倾冒险主义连续三次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刘少奇以极大的勇气和魄力.同共产国际和“左”倾冒险主义者在工运策略问题上展开了尖锐的争论,抵制了白区工人运动中的“左”倾错误。在当时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情况下,刘少奇不怕受到打击、误解,坚持真理,这是非常可贵的.是他留给我们的高尚精神风范。  相似文献   

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受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理论及高度集权领导方式的影响,接连发生了瞿秋白"左"倾盲动、李立三"左"倾冒险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这三次"左"倾错误的发生使中国革命受到巨大的创伤,险些葬送革命的前途,给中国共产党以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经历过理论和道路的迷茫期,犯过几次严重的错误,尤其以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错误、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为典型。这三次错误的共同之处在于对革命形势判断错误,认为革命处在高潮期;对持不同意见和犯过错误的同志进行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对"城市中心论"的错误道路大力推崇,致使革命力量遭受巨大损失等。但三者在发生的历史背景、原因、错误的危害程度以及纠正错误的方式存在不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应吸取三次"左"倾错误的历史教训,完善党内纠错制度,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告诫全党: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我党反倾向斗争历史经验的概括.回顾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辉煌胜利的征程中,曾犯过多次“左”、右倾错误.毛泽东高擎两条战线斗争的旗帜,对错误倾向特别是民主革命时期三次“左”倾错误进行坚决斗争和理论分析,留下大量理论财富.当他晚年因种种原因陷入“左”倾泥潭时,是邓小平领导全党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拨乱反正.他们的论述,为我们研究“左”倾思想的认识特征,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领导机关对邓演达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从高度赞扬、争取合作演变为不信任、疏远、断绝关系,到出现对抗态势。原因有三个重要方面: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左”倾错误指导;中共处在幼年时期,领导机关未能完全掌握住正确的思想、政治路线并出现三次“左”倾错误;邓演达及以他为首的第三党对中共和中国革命一些问题存在错误的认识。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确立了正确的思想政治路线,才对邓演达作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出现了三次"左"倾、三次右倾错误,这一系列"左"右倾错误对中国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危害.我们应从这些错误及其产生的根源中汲取深刻教训.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一次普遍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其目的就是要克服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错误。然而,1942-1945年的延安整风在思想上和方式上却发生了偏差:由以团结教育为主转为以批评排异为主,由温和团结的整风方式转为残酷斗争的整风方式,由反对“左”倾错误为主转为“左”倾错误思想的燃起,由以整顿“三风”为主转为审干、抢救运动。  相似文献   

15.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对待富农的问题上曾经犯过多次“左“倾错误。党对待富农的政策是在纠正“左“倾错误的过程中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的。总结党在纠正“左“倾错误方面的经验,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有三点:一是要正确区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二是要正确对待共产国际的指示和苏联经验;三是要克服小生产者的落后性。  相似文献   

16.
按照历史的发展,我们把1957年至1966年4月这十年分为三段:第一段即1957年,这一年是党在理论上实践上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规律和独立自主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一年。第二段是1958年至1960年三年“大跃进”,这一段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严重失误,加上苏联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和三年(1959—1961年)的自然灾害,我国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困难。第三段是1961年至1966年4月。这是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1966年起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已经察觉的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左”倾错误进行纠正,成效是巨大的。虽然十中全  相似文献   

17.
1956年9月到1966年5月 ,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既不同于前七年党的指导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也不同于后十年是全局性的“左”倾严重错误。这十年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指导有过严重失误 ,但有错有纠 ,时错时纠 ,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十年 ,在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没有得到清理和纠正 ,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左”倾错误还有发展 ,但是这些错误还没有发展到支配全局的程度。这十年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56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左”和右的错误是经常发生的。舍民主革命时期不论,仅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曾发生延续20年之久的“左”倾错误,改革开放的14年中也曾出现过“左”和右的错误倾向。为此,我们党坚持“两线作战”,不断排除来自“左”和右的错误干扰。实事求是地总结我们党反对错误倾向斗争的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这一错误路线发展的顶点,则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时期,后来,毛泽东将此归纳为三句话: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退却时的逃跑主义。这样概括是很精确的,但若简单地将这三条都当成“左”倾错误的表现,那就不行了。“左”与右虽然表现形式不同,却有着一个本质上的相同点:思想认识脱离实际。人们的思想认识若未能从实际出发,就会表现行动上的忽“左”忽右,甚  相似文献   

20.
曹顺霞 《西江大学学报》2000,21(3):72-75,99
庐山会议是中共中央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后召开的会议,会议的目的是要纠正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左”倾错误,但由于当时对实际工作中“左”倾错误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以及阶级斗争扩大理论的新发展和对形势判断的错误,加上一些社会历史原因,使庐山会议的纠“左”进程发生中断并转向反右,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