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程 《兰台世界》2010,(4):27-28
谱牒,是古代记述家族、氏族、宗族世系的档案史料。本文在对谱牒生存过程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社会原因以及社会功能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谱牒,是古代记述家族、氏族、宗族世系的档案史料.本文在对谱牒生存过程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社会原因以及社会功能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杨一琼 《图书馆》2004,(2):48-49,52
家谱是中国众姓家族记载其宗族世系繁衍的谱牒,能充分反映家族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关系,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但家谱有许多层面的学术价值未被很好地研究,有的甚至从未被涉及,文章就此作些探析。  相似文献   

4.
"口传"与"结绳"谱牒作为文字产生前的记忆性档案资料,它们所承载和传递的信息,不仅仅是部族、家族的历史变迁,而且是家族世系相传的有力证据。作为少数民族文字谱前形式,"口传"与"结绳"记忆方式同样具有谱牒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响 《湖北档案》2010,(3):9-12
一、中国古代谱牒档案的起源、形成与管理 (一)中国古代谱牒档案的起源 谱牒,又有族谱、家谱、宗谱、房谱、家乘、世谱、会谱、统谱等不同名称。是一种以图表书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形式。它以一姓一族的世系为纲,记述其来源、繁衍生息、婚姻状况、人物事迹等情况。谱牒是伴随着家族制度而来的记录家族血缘关系的文献,  相似文献   

6.
谱牒档案是家族记载氏族或宗族世系的档案,又名家乘,包括族谱、宗谱、家谱.谱牒作为正史的补充,是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的原始档案记录,它广泛涉及了一个家族的发展历史、思想模式、价值标准、经济状况、礼仪习俗、文化层次等等,其形式和内容集中了档案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要旨,是一门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的学问,被誉为"传统文化的综合教科书".迄今为止,还未发现有哪种档案比谱牒的历史更悠久,影响面更广.本文拟从学术研究作用及精神纽带功能两方面人手探讨谱牒档案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谱牒档案是家族记载氏族或宗族世系的档案,又名家乘,包括族谱、宗谱、家谱。谱牒作为正史的补充,是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的原始档案记录,它广泛涉及了一个家族的发展历史、思想模式、价值标准、经济状况、礼仪习俗、文化层次等等,其形式和内容集中了档案学、社会学、历史学和  相似文献   

8.
我国少数民族谱牒文献的特点和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盛 《档案》2008,(1):40-43
一.我国少数民族谱藤文献的特点 谱牒,保存了历代不同地区与世系活动相关的丰富资料,记述了一个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住居迁徙和婚姻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其兴衰变化;族人在科贡、科举、官封、名谥等政治生涯中的地位和事迹;家族的丧葬、祀典、文物和聚居地的建筑、风光名胜;以及家族为管理、教化族众而制定的族规、家规、家法和名讳表等,内容齐全,乃一族的百科全书。与汗牛充栋的汉族谱牒文献相比,少数民族谱牒文献稀少罕见,因此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如下胪列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韩双 《山东档案》2011,(2):23-25
谱牒学是一门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学问。民间蕴藏着大量的各种谱牒。谱牒是中国家族组织活动的完备的档案材料,是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的原始记录。"谱"《广雅》曰:"牒"也。"牒"《玉篇》曰:"谱"也。由此可见"谱"与"牒"是同义词,或说家谱与家牒是名异而实同。  相似文献   

10.
家谱研究价值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谱是中国众姓家庭记载其宗族世系繁衍的谱牒,其内容丰富,包罗甚广,能充分反映家族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关系,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但家谱有许多层面的学术价值未被很好地研究,有的甚至从未被涉及,文章就此作些探析。  相似文献   

11.
徽州素有"谱牒之海"的美誉。谱牒作为原始资料,可以反映社会历史实态。学界逐渐从不同角度研究徽州谱牒档案,既有对传统领域的承继,也有对新兴领域的探索,出现了对徽商、徽州教育、徽州宗族、徽州文化、家谱理论五大领域的研究。还有诸多领域尚未开垦,要加强分科研究,将谱牒档案数据化、数字化,使学科研究系统化、理论化。  相似文献   

12.
谱牒档案是描述家族姓氏发展情况的档案资料。谱牒档案形成于商周时期,发展于魏晋,发达于唐宋,形成了诸多的著述,到了今天这些档案成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档案兴盛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谱牒是以家族发展为背景、记录氏族世系发展的图册,起源于夏朝,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据《隋书·经籍志》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现存的谱牒著作,连同已亡佚的计算在内,共有50余部,近1300卷。  相似文献   

14.
谱牒俗称家谱,家谱又称家乘、族谱、宗谱等,是记述家族世系与事迹方面的书籍。这种谱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约有三千年历史。从地下发掘的甲骨材料证明商代其实已有干支表、祀谱和家谱,可见中国家谱起源甚早。家谱和国志、方志一起构成中国历史学的支柱,是中华悠久史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王立 《兰台世界》2012,(1):59-60
作为金字塔般封建等级序列最顶端的皇室家族,历来重视血统世系的纯净与亲疏远近的区分,因此我国古代皇室王族建立了体系完备的皇家世系簿籍,并派专人,甚至是专门机构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形成了皇室谱牒。因为种种原因,清以前的皇室家谱或散佚失传,或残缺不全清代的皇室谱牒成为历代皇室家谱中保存最为系统、最为完全的一支,具有极高史料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与谱牒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代宗师欧阳修在我国谱牒学上的重要地位应得到充分肯定。欧阳修在纪传体史书中恢复史表,提出编修族谱的目的在于传承家族历史、弘扬祖德遗训,族谱编修应当本着详近略远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九族之亲备"的主张,创立了记载世系传承的谱图法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谱牒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古壮民族尊祖重本观缺失,没有谱牒文化。壮族谱牒起源于土官谱牒。土官谱牒发端于明,盛于清和民国,并在壮族谱牒发展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成为壮族谱牒很有分量部分和最早形态。通过探究土官谱牒起因,分析壮族谱牒特点,反映壮族社会群体不断接受、认同汉文化的进程,是壮族社会历史发展必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关于谱牒学的研究多集中于史学、社会人类学和图书馆学界,而实际上谱牒应归属于档案范畴,谱牒的性质与功能符合档案的定义。明确谱牒归属于档案范畴有助于推动谱牒档案的开发利用,也有助于档案学科研究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孙菁 《山东档案》2006,(1):49-50
我们今天通常讲的谱牒是指专门记录家庭、家庭内部血缘关系的文献、簿籍,战国以前称为世系、世本、系本、牒记等,魏晋至隋唐称为族谱、家谱、姓谱、族姓谱、氏族谱、血脉谱等,宋以后则通称为族谱、宗谱、家谱、家乘。这些不同名称的众多的谱牒,不同时期包含着不同的内容,而且有着不同的形式,但它们的性质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记载家族内部血缘关系的文献、簿籍。简言之,谱牒是记载宗族人物世系及其事迹的档案, 是以特珠形式记载的宗族历史。  相似文献   

20.
《兰台世界》2016,(Z1):127-128
<正>谱牒档案是档案的一种类型,谱牒档案是指以一姓一族的历代繁衍世系为纲,记载该姓氏和系族的来源、繁殖生息、婚姻状况、任务事迹、迁徙状况、分布范围等等情况的档案资料。关于谱牒档案的起源,一般认为应当是在文字出现以后,即从殷商时期开始,这一时期文字开始出现,以文字形式记载家族事件成为可能。还有人认为,牒谱档案出现的很早,早在夏朝就已经出现,《史记·夏本纪》中就记载了夏朝的世系、祭祀表谱和贵族家谱。事实上,文字出现以前的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