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体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通过主体来完成。有没有一支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队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体意识,要具有适应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需要的主体条件,其核心是理论创新能力系统。根据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队伍状况,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2.
世界金融危机与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金融危机为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需要一定的条件.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认知客体、认知主体和认知手段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认同内部要素的特点,当前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应以世界金融危机为事实依据,从实践上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建造认知主体的真诚性和依靠认知手段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大众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与认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接受理论,接受活动在本质上是主体的能动活动,是建立在接受基础上的主体对客体的理解活动。主体的话语系统、客观需求、情感和兴趣是实现大众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同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张闻天曾多次将列宁新经济政策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张闻天之所以能够将列宁新经济政策中国化,与他坚实的马列主义理论功底、务实的理性精神、长期的国情调查研究和忧国‘忧民的主体情怀等内部因素密不可分.同时,张闻天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能否转为现实,与党内民主建设和决策机制完善等外围条件也密不可分.张闻天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外部条件对当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机制建设有极典型的个案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面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发展的双重问题,迫切需要提高对其主体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内涵的正确界定,可以在明确主体不同类型和功能地位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主体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最终实现主体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的相互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理论创新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的需要实现的,理论自身固有的品质、现实的实践基础是理论创新的基本条件;理论创新需要通过一定的主体实现,创新主体具有的条件是实现理论创新的决定性因素;理论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自主创新与借鉴他人的经验同样重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实现机制,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制,领袖智慧与人民群众智慧相结合的机制,是坚持中国特色与借鉴世界经验相结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鲁宾斯坦主体心理学思想产生的背景有:20世纪初世界心理学的危机、注重方法论研究的马尔堡学派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其基本观点是:人作为心理活动的主体、意识和活动统一的原则、决定论原则。其贡献在于:建立并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回归主体的研究;有助于整合分散或分裂的心理学知识和理论。不足之处在于:过多强调主体,注重对理论的研究,对应用的研究还不够;过多集中对认识过程的研究,对情绪等的研究不够。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面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发展的双重问题,迫切需要提高对其主体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内涵的正确界定,可以在明确主体不同类型和功能地位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主体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最终实现主体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的相互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内涵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时代性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今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还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建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研究上下工夫,并努力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来深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三维视角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时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原理研究,深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形态研究,进而构建一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理念是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方向标。纵观近20年的学术动态,其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起步探索——发展进步——逐渐深化三个阶段,主要围绕主体、客体与多学科交叉等维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要想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理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有效的指导,还需着眼于整体,以系统方法论为指引,以差序式建构为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1.
为了科学地研究、解释和引导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文艺实践,就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与新的文艺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经典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的独立二级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有其系统的确定的基础理论。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本质理论、条件理论、道路理论、主体理论、阶段理论、规律理论和研究方法等七个方面,理解这一学科的基础理论,并对其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为基础,界定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和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进而指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并提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模式、条件、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和可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主题、进程、条件、主体、路径、规律等方面,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基础理论问题,为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提供学理基础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从内容、动力、方法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条件。具体说就是,遵循精而管用原则,使马克思主义内容得以合理呈现;通过利益关切,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强大主体动力;贯彻人文原则,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法更具人情味。  相似文献   

16.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当前,从"现实的个人"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现实的个人"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者的共同要求。"现实的个人"视域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正确处理理论说服力与实践说服力、灌输渗透与接受创新、大众整体与个体差异间的关系。"现实的个人"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主要在于尊重个人,树立个人主体意识,实现传统路径的个人转向。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是一个系统。它包括规律、基本规律和规律性现象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结构是基础条件型规律、实现条件型规律、阶段发展型规律、多态发展型规律、曲折发展型规律和复合主体型规律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提问和马克思"周年纪念性话语"是比较典型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党员保持党的纯洁性历来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所关注,其理论与实践取向是永葆党的政治本色和生机活力。以此为题加强党的建设,既是健康党的肌体的需要,也是实现党员主体地位与主体意识辩证统一,推动党内民主进一步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加强理论研究,建立健全党员保持党的纯洁性的自我修养与锤炼机制、领导机制、支持与帮扶机制、监督机制、评估机制、奖惩机制,是增强和提高党员党的纯洁性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方法和路径,其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从内容和主体及其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内容与主体的链接两个方面来分析探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及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内化到人民大众的内心里、落实到人民大众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身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这些条件包括:为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而学习、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真研究中国的社会状况,即研究以社会性质为主体的国情;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具有创新精神;形成成熟的领导集体,有稳定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