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一生有三句话,令我永生难忘。 父亲的第一句话是:“你看这件事怎么样?” 父亲一向是说一不二的,包括母亲也别想改变。母亲爱父亲,又有点怕父亲。虽然父亲当年只有每月18元人民币的微薄工资,但在母亲心目中,父亲是她的支柱和偶像。这造就了父亲的独断专行,但也树立了父亲不可撼动的威信。  相似文献   

2.
(一)父亲的自行车 余杰 有人说,十岁的小孩子崇拜父亲,二十岁的青年人鄙视父亲,四十岁的中年人怜悯父亲。然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上父亲是惟一值得一辈子崇拜的人。  相似文献   

3.
我的父亲     
在我的眼中,父亲是一位忠厚、仁慈、通情达理的人。父亲对我的关心、教育,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而我对父亲的爱也是永远不变心的。父亲出生在贫穷的家庭,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所以父亲一生下来就摆脱不了农民的命运。父亲已五十三岁,长年的劳作,使地头上布满了白发。父亲的生活极为简朴,身上穿的衣服没有一件像样的,但父亲一点也不计较。父亲也是个好劳动的人,经常干活到很晚才回家。父亲差不多是个文盲,除了写自己的名字以及看一般信件外,其他就不认识了。听父亲说,以前由于家里很穷,小学还没有念完就辍学了。直到现在,父亲还为…  相似文献   

4.
这张照片,是我上初三时与父亲合拍的,它是我最贵重的珍藏品。照片上的父亲慈祥可亲,每当我彷徨时,便会从父亲的眼神中看到鼓励的目光。   看过这张照片的人,都说我与父亲长得有点像,其实,我不是父亲的亲闺女。我是父亲从路边捡回来的。正因为此,父亲对我付出了比对兄妹们多几倍的爱。   因为我,给家里带来了许多麻烦,母亲便不太喜欢我,为此,父亲不知和她生过多少气。父亲怕我的心里笼上自卑的阴影,就极力用他的爱来抹平我心中的伤痕。有天晚上,父亲要去学校看校,我便偷偷地跟去了。父亲发现后,便问我为什么不呆在家里,…  相似文献   

5.
敬业的父亲     
敬业的父亲(散文)赤峰市巴林左旗碧流台二中赵春雷父亲老了。老了的父亲两鬓已染满了粉笔灰。父亲是教师。一辈子,整整一辈子。凡是山里的人都知道,父亲才是个身背二斗粮的“孩子王”,独一个。父亲有本领.山里人总说,父亲“教”和“玩”不仅有窍门,而且满独特,就...  相似文献   

6.
父亲戒烟,总共戒了三次。第一次是在母亲的逼迫下戒去的。父亲烟瘾大,整日拎个旱烟袋没完没了地抽。较之一般纸烟,旱烟烟味更涩更辣,往往母亲一进屋就被呛得涕泪横流。忍无可恶,母亲就要求父亲戒烟。父亲不同意,母亲同父亲大闹一场后住回了姥姥家,一住就是一个月。父亲妥协了。父亲向母亲当面作了保证后,母亲才又搬回家里住。  相似文献   

7.
父亲     
父亲王玉父亲是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县政府以上单位发的"优秀园丁"荣誉证书究竟有几本,我没数过,但肯定超过一位数。父亲更是个父亲.我对父亲充满了敬佩和感激。记得我小时候,父亲在离家很远的学校里教书。那时,母亲是非常辛苦的,既要按时参加队里的田间劳动.又...  相似文献   

8.
父亲,犁……父亲的犁弯弯的父亲的犁坯却标直的土地任父亲的犁翻来覆去父亲任日月和风雨翻来覆去翻来覆去瘦土松松活活地肥沃起来了翻来覆去父亲却弯弯的瘦成了犁……春风啊春风秋雨啊秋雨天天地地莫辜负父亲莫辜负犁……父亲,犁……...  相似文献   

9.
只看成绩单,不论其他,这便是父亲的数字化管理。儿子为明天熬夜,父亲为明天的明天熬夜。儿子的身高可能要超过父亲,父亲的志向却永远高过儿子。父亲在儿子身上捡拾天真,儿子在父亲身上捡拾成熟。老爸与儿子(十五)@何立伟 @宋元  相似文献   

10.
各撒一次谎     
父亲做生意,很忙。晚上回家,有时累得连说话都有气无力。女儿便有些怀念以前的时光。那时候,口才很好的父亲常常会讲一些风趣的话,逗得女儿笑嘻嘻的。这一天,父亲回来得很晚,却挺精神挺高兴,又有那么一点儿迫切地跟女儿侃起来。父亲说他下午出去办事,骑摩托车到一个十字路口时,信号正好变成红灯,父亲就在人行线前停下车。当灯变成绿时,父亲启动摩托前的一瞬间,一个小伙子猛然从父亲的车边窜过。摩托车刚开始启动,那小伙就伸手拽住了父亲。虽然不明白怎么回事,但为了不影响后面的车辆通行,父亲还是推着车跟他来到路边。那小伙…  相似文献   

11.
父亲(散文)王玉父亲是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县级以上单位发的“优秀园丁”荣誉证书究竟有几本,我没数过,但肯定超过个位数。父亲更是个父亲,我对父亲充满了钦佩和感激。记得我小时候,父亲在离家很远的学校里教书、主持工作。我和哥、妹三人随母亲在家。那时,母亲是...  相似文献   

12.
父亲犁地     
春风起了。父亲在春风的感召下,又拿起了牛鞭,扶正了铧犁,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备耕中。父亲是一个爱劳动的人。当村庄还有睡眼朦胧时,父亲已赶着黄牛下田了。我吃完早饭,依妈的吩咐,唤父亲回来吃饭。来到田里,父亲已犁出好几回地,新翻的泥土散发着芬芳,在清新的晨风中流动。广阔的田野上,父亲穿着棉袄,赶着黄牛缓缓前行。父亲、牛和犁唤醒了沉睡的土地,他们是春天特派的使者。我迎着父亲走过去。父亲犁地的表情很专注,一手稳稳地把犁,一手挥动牛鞭,有条不紊。牛在前边起劲地拉,锋利的犁铧划破土层前行,黑黝黝的土浪翻滚。我跟…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精神     
父亲小时候家贫,没有上过一天学,目不识丁,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只会一些简单的加减运算。有一年,生产队里年终结算的工分没有给父亲核算准确,父亲只好求队里惟一在镇上读书的学生娃重新核算,最终得出结果是队里少给父亲记了1000分。为此,父亲非常敬重读书人,特别对那些教书识字的老师更是称赞不绝。逢年过节,父亲都要请学校的老师来家吃上一顿粗茶淡饭。挂在父亲嘴边最有文化的两句话是:“门前车马非为贵,家有书生不话贫。”我猜想,这两句话准是父亲与老师们在交流中学到的,我不知道父亲是如何把这两句对他来说如此深奥的话…  相似文献   

14.
读懂父爱     
很久以前,我不懂得父爱,对于父爱,我感觉麻木。小时候,父亲在我眼中属于重男轻女的那一类。听母亲说,我一出生,父亲就没有抱过我。我听了后,一言不发,内心深处埋藏着对父亲的怨恨。我上小学时,父亲对我还是十分冷淡,从来不与我讲一句话。即使我取得好成绩,他的目光却仍是那样冷漠。在生活中,我与父亲形同路人。在我心里,父爱是如此地淡薄。记忆深处有一个让我难以抹去的画面。那年春节,我与父亲、母亲一同到父亲的好友家吃饭。吃饭时,父亲的好友提到我,父亲的回答却是:“她读书一点儿也不努力,学习很差。在别的方面也没有…  相似文献   

15.
父亲是孩子最好的玩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父亲是婴儿游戏的玩伴。婴儿出生后,母亲承担着照料、抚育婴儿的任务,父亲则更多地和婴儿玩耍。不少父亲抱起婴儿,通过身体运动和孩子接触。父亲常常逗得孩子“咯咯”大笑,帮助婴儿四肢运动,锻炼身体。父亲与孩子的游戏,动作幅度大,并且带有刺激性,而母亲与婴儿游戏更多的是语言性、教导性,父亲对婴儿动作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父亲是诱导婴儿积极情感的源泉。由于父亲创设的游戏具多样化和重复性,能诱发婴儿兴趣,使婴儿感到高度的兴奋性欢乐,游…  相似文献   

16.
1974年的父亲     
1974年11月14日的凌晨3点钟,三十六岁的父亲带着他的侄儿和几个年轻社员疾步走在泥泞的田垅上。父亲走在前面,肩上的粪桶发出“吱呀吱呀”的叫声。下着毛毛细雨,父亲没带雨具,雨水飘在脸上丝丝的凉。路面很滑,父亲一个踉跄差点儿摔倒。天很黑,田野很阒静,父亲手中的那盏油灯一闪一闪。寒气伴随着细雨灌进脖子,父亲打了一个冷颤。父亲的侄儿紧跟其后,一边倒抽冷气一边骂着娘。  相似文献   

17.
那年,父亲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喝喝茶,看看文件,翻翻报纸,写写字,这是父亲曾经很向往的悠闲的日子。然而不久,父亲就被这种无所事事的悠闲击败了。在这种悠闲之前,父亲的心中曾经装满了千头万绪,我记得每年年三十的年夜饭,父亲都要打一圈电话:煤气供应如何,水电供应是否正常,交通是否无事。然后他才能轻松地坐下来和我们一块吃饭。父亲分管的单位很多,那些单位就是他心中的一艘艘的船,每艘船的出出进进全都装在父亲的心里,每艘船的分量就像一副担子压在父亲的肩上,在他看来那就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父亲的下属的眼里,…  相似文献   

18.
以400名3到7岁城市儿童的父亲为被试,考察父亲参与教养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特点。结果发现,父亲参与教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其中父亲对儿童的情感表达最多,然后按照顺序依次是间接支持、学业鼓励、互动监督、规则约束。在情感表达上,蓝领父亲的情感表达显著多于农民或失业父亲的情感表达,专业性半专业性父亲的情感表达显著多于农民或失业父亲的情感表达;在其他四个方面,父亲参与教养水平均不因职业、受教育水平和收入的不同而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父爱如山     
3月17日 晴 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言语很少,性情温和。在人们眼中,父亲缺少男儿应有的“阳刚气”。 爷爷共有五个儿子,父亲排行老二。大伯在一次事故中去世,父亲便成为家中的“老大”,可老实巴交的父亲非但在家中说不起话,还被几个小叔“欺负”。  相似文献   

20.
那年我考取杭州一所大学.父亲带我去学校报到,办完手续天就黑了。父亲想坐夜间的火车同家.我没让父亲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父亲为了我渎书.没日没夜地忙碌着,现在出来了,他怎么也应该玩两天。父亲也是喜欢杭州这座城市的,我接到通知书后,父亲总跟我说杭州是座好城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父亲不知跟我念了多少遍了。经不住我左劝有劝.父亲依了我,但他只同意在杭州玩一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