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校通过以"绿色证书"教育为载体推动当地梨园基地建设的研究,注重结合当地农村和学校的实际,在农村初中教育中尝试农科教三者结合的农村培养实用人才的新途径,在当地农村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并为当前农村初中办学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实践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2.
农科教结合的课程、教学及办学模式研究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是农科教结合思想的有效实践模式。它突破城市初中升学预备教育或简单技术培训的办学思路,以适合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及其子弟生存需要的办学模式和施教方式,引入最有助于贫困人群脱贫的“绿色证书”教育内容。在课程方面,致力构建国家分科课程、区级农科教结合实践课程和校级农科教结合实践课程;在教学方面,致力构建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农科教结合实践教学为上位结构和以校园实践、庭园实践、田园实践为下位结构的教学模式;在办学思路方面,致力构建文化教育中心、农技培训推广中心、创业指导培训中心、市场信息服务中心四位一体的农村初中新模式。该模式探索出了课程、教学及办学模式的一系列具体运作方式,从思想引领、工作职责、师资配置、校本课程、督导评估、政策机制等方面入手,搭建了支持平台,推进了制度创新;产生了教育、经济和社会多方面效益,具有课程综合化、教学实践化、办学社会化、资源市场化、服务多元化、效益连锁化等多方面特征。  相似文献   

3.
独立学院的办学效益是独立学院办学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劳动占用的比值。独立学院的办学效益是综合效益,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并有其自己的特色,具体表现为规模效益、结构效益、质量效益,最终体现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加强农科教结合服务市场经济阜阳行署教委杨世新所谓“农科教结合”,是指农业、科技、教育三者的特点和优势互相结合、长处互补、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其培养人才的效益。从实际情况看,农科教结合是发展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和农业、科技、教育体制改...  相似文献   

5.
农科教结合是兴农富民奔小康的必由之路。农科教结合要出成果、出效益,除了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外,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模式。选择模式的根据主要是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各地采用的模式就应有所不同。福建省永定县农科教结合的模式有下面几种:一、以政...  相似文献   

6.
目前农科教结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英农科教结合是加快农村人才开发和技术进步,促进衣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它有利于促进农、科、教各部门各自的改革与发展;有利于促进农、科、教各部门的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提高投入的总体效益;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教育、...  相似文献   

7.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是河南省首批"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两所试点院校之一,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在"工学结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学生、学校、企业三方面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效益进行了客观地分析。  相似文献   

8.
周虹 《华章》2010,(32)
本文论述了图书馆学研究新视野-"效益说",它是从教育效益,经济效益,管理效益,人才效益,社会效益,公关效益,法制效益等诸多方面来阐述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是讲经济效益的时代,教学也同样要讲"效益"。纵观当下的一些课堂,教学成本一路走高,但与实际产生的教学效益并非成正比。因此,我们不能不用经济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努力降低教学成本,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0.
搞好农科教结合,政府统筹是关键,部门结合是根本,找准结合点是前提。结合点找得准,就能取得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点有哪些?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其农科教的结合点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适用最惠国待遇原则首先要确定是否总协定所指的利益,其中GATT1994第1条第1款里“第Ⅲ条第2款和第4款所指的事项”应适用第Ⅲ条的例外规定;其次要确定这种利益是否立即、无条件地给予了其他成员方,这种利益不应附加法律上或事实上的条件,成员方不得以企业的商业选择作为抗辨;再次,这种优惠应当给予所有缔约方的相同或类似产品,相同或类似产品应当从产品的特性。以及消费者的认知来判断。  相似文献   

12.
教育投资不仅具有显性的货币收益,其隐性的非货币收益也显现出了巨大的价值,然而由于非货币收益难以计量,理论界对其开展的研究尚不系统,实践中往往被忽略。在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教育非货币收益”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等文献深度解读、梳理的基础上,立足于职业教育,系统阐述职业教育的直接非货币收益与间接非货币收益,并详细罗列各项非货币收益的所属变量,解析产生收益的原因,为后续的职业教育非货币收益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也为职业教育的投资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纯粹经济损失”这一动态概念体系中的考量因素,采用了比较法、判例法等方法,分析了受保护利益性质在纯粹经济损失界定过程中的意义,以及需要具体考虑的利益性质问题.结果表明,受保护利益性质是纯粹经济损失概念确定时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这种通过受保护利益的性质来界定纯粹经济损失的方法非常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4.
著作权在本质上是一种私权,代表着私人利益,而信息资源共享则是对公共物品的分享,代表的是公共利益.如果赋予著作权人的权利过大,则会损害公众接近和利用作品的权利和利益,从而使著作权制度的根本目的无从实现.如果给予著作权人的权利过窄,则会使作品生产的原动力不足,著作权制度的目的也同样不能实现.因此,必须完善以利益均衡机制为核心的著作权法.  相似文献   

15.
绿色会计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会计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西方发达国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绿色会计的研究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整个社会效益结合起来,更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宁 《平原大学学报》2007,24(6):106-107
新乡市博物馆文物影像数据库的建成,对利用文物数字影像易于复制、传播和存储的特点,向社会大众传播博物馆文化,展示馆藏文物资源,将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商的本质是人和利,我国商的人和利的关系呈现集中、分离、再集中、再分离几次变革,并且对应于商的历史沉浮。  相似文献   

18.
利益是主体在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某种需要,具有主客观双重属性。社会转型引发的利益分化使我国发生了社会利益矛盾与冲突。为此,我们必须加强经济和法律等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完善以效率优先为主导价值观念的社会利益分配制度,加紧建立和完善以公平为主导价值观念的社会保障救济制度,加强以诚信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教育。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与宪法衔接进一步明确了征收、征用必须基于公共利益的目的。但由于公共利益内容的抽象性,其适用范围在立法上无法准确地界定,导致实践中将公共利益扩及于非公益用地方面,损害了被征收、征用者的切身利益。在分析不同学者对公共利益界定的基础上,思考出判断土地征收、征用行为是否基于公共利益而为,须从其土地使用者的目的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0.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近年来高强度的西部大开发,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结构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其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与从前大不相同.这对民族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民族教育要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