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学习一种语言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人手,说明外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教学中文化教育的方法及其内容。  相似文献   

2.
中西广告语差异管窥张榕一“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特点的,反映其理论思维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①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文化的。赵之任先生在《语言问题》一书中曾说:“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从史前就有语言,有史以来就有...  相似文献   

3.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学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毫无疑问,英语词汇教学也要为这一目的服务。词汇作为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的媒介,被赋予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具有浓重的社会文化特征。因此,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4.
浅谈汉语比喻的民族文化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汉语比喻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体现汉文化方面的作用尤其突出,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汉语比喻中蕴涵的民族文化,从而认为研究比喻民族文化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而每一种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因此在学习某一民族的语言时。应谊同时了解该语言所折射出的文化信息。只有深入了解英汉两种不同语言国家的历史与文化,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言。因此。从历史背景、传统文化、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自然环境、宗教信仰、文体娱乐活动等方面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不同民族文化信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语言受文化的影响,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借词是民族文化交流在语言中的直接体现.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与这一民族的政治、经济状况直接相关,并由于民族间的政治、经济发展条件不同而对语言产生不同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民族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本身的过程,也是接触、了解另一种民族文化的过程。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说,要恰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必须对所学语言国家的国情及语言文化有所了解。因此,在俄语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向学生传授一定的俄罗斯国情和语言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而民族院校俄语专业的语言文化知识教学,还应该考虑民族院校学生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一种构成民族文化的要素,能反映该民族文化的主要特征。外语学习对我们了解西方的礼节和习俗、民族性格和语言习惯等有所帮助,如果我们把英语教学建立在文化学习的基础上,英语学习的价值就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浅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首先是作为交际工具,但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民族文化是一个整体。在学习一门语言时,必须先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好这门语言。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一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翻译的对象是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的多样性赋予了语言的丰富和语言间的差异。因此,翻译研究经常会触及语言的差异,这种差异可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言体系本身的差异,另一方面是语言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的差异。尽管从广义上讲,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可以把这两种差异归结为一个,即文化差异,但是基于二者在语言中的不同反映,完全有必要将它们划分开来进行研究。目前,我国传统翻译理论对民族文化差异问题的研究还显得薄弱,这种薄弱的后果即局限了理论研究的范围,既破坏了理论研究的系统性与完美,又削弱了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纳西族聚居的丽江地区,有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和人类最早用图画文字记录下来的舞乐谱;有独具风格、保存完好的古城建筑和“洞经”古乐;还有历史悠久的东巴文化,这些文化传承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和人类学家的兴趣。要了解一个民族,首先要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而要了解文化,又必须先了解其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本文从语言学、语法学以及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纳西族学生英语学习的有关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一方面帮助纳西族学生学习掌握英语,另一方面让人们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这个古老优秀的民族。  相似文献   

12.
文化因素在汉语教学中不容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教学的内容是由语言要素和文化要素共同组成的,本文试从语言形式内的文化含义、文化背景、非语言信息(非言形式)三方面论述了文化因素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文化因素在汉语教学巾不容忽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支宁  于睿 《教书育人》2005,(1):105-106
要弄清楚文化因素和英语教学的关系,首先要弄清文化和语言的关系。语言学家L.R.帕默尔指出:“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可见,语言是离不开文化的,文化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文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文学艺术、风土人情等。  相似文献   

14.
从色彩词“白”看蒙汉民族文化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尚白,把白色视为圣洁、吉祥和善良、美好等的象征;汉民族厌白,在汉民族传统文化里,白色是不吉利的象征。这主要是由于蒙汉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类型、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语言与文化关系十分密切,本文主要以蒙汉民族语言中色彩词“白”作为视角,来透视隐藏在两种语言背后的蒙汉民族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提到文化时将会很自然地与语言联系在一起,然而,语言和文化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这是非常重要且被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语言学家所关注的。因为语言是文化载体,同时,也是文化标志。如果没有语言将不会有文化。正因为他们之间特殊而密切的关系,许多人认为语言和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结晶。不仅一个国家过去的文化是依靠它传递的,而且将来的文化也需靠它来继续传承。因此,我们把语言称作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6.
文化选择与民族精神培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从语义学上看,民族精神本身就有文化选择的意蕴;从发生学上看,培育民族精神是一个长期的文化选择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流文化的确立,对于导向、规范社会发展,铸冶民族精神有着巨大而特殊的作用。因此,培育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要以民族文化为依托,对各种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扬弃,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地理区域、民族文学与语言气质是个文化整体。不同区域的民族文学,在语言上有鲜明的文化气质差异。从不同区域的民族文学语言文化气质内、外部规律出发,能够看到民族文学鲜明的特征。这就促成了民族文学的多样性,丰富了民族文学,给民族文学带来了生机。  相似文献   

18.
一、德语文化在德语语言教学中的意义 1.德语语言是德语民族文化表现与承载形式。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所承载的内容就是文化。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人类社会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给语言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德语语言承载德语民族的文化,揭示了讲德语国家的人文习俗、社会心理、意识思想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等。  相似文献   

19.
王娟 《教学与管理》2009,(12):148-14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语言产生于特定的文化,不了解语言的背景,不懂得语言中包含的文化因素,就不能掌握这门语言。由于语言与文化之间呈现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教学中注意语言与文化并重就显得十分重要。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学生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在习得该民族的文化。因此,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宗教的的产生、流传及其变化,与许多民族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构成了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本文中,笔者从宗教这一核心元素出发,着重论述其对民族文化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并试图解决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世界大国,如何对待民族文化中的宗教元素,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