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回顾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进程,廖承志作为中国政府对日工作的最高负责人,在发展中日友好和推动两国关系在官方和民间两个层次上同时发展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同时,中日邦交正常化也是日本对华友好人士长期努力的结果,其中,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的贡献尤为突出。池田大作创办创价大学,成立公明党,关键时刻发表了“日中邦交正常化倡言”,为日本朝野指明了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正确方向和途径。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廖承志、池田大作依然为中日友好事业奋斗不息。  相似文献   

2.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的近乎全民呼吁日中复交的热潮中,日本的许多有识之士、民间团体和部分在野党作为中流砥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日中友协、日中贸易促进会、工会总评议会、恢复日中邦交国民会议、日中邦交正常化国民协议会等民间团体,社会党、公明党、民社党等在野政党和竹内义胜、浅沼稻次郎、铃木一雄、西园寺公一、宇都宫德马等有识之士以及石桥湛山、松村谦三、高碕达之助、藤山爱一郎等政界名流,都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时的日本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火爆的日中友好氛围,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不无关系:新中国日益高涨的国际声誉,中美关系改善的"刺激"以及日本国民对佐藤内阁的失望应该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是20世纪国际关系领域最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之一。在发展中日关系的实践中,周恩来总理创造性地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从开辟民间贸易渠道入手,带动和促进官方关系的建立,并随着世界潮流和日本政局的变化,紧紧把握历史机遇,采取一系列明智之举,强有力地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建国后,周恩来以远大的战略眼光看待中日关系,在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过程中,从民间贸易入手,发展中日贸易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民促官”、“以经济推动政治”的格局。当日本政界出现变化时,周恩来抓住历史契机,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以积极主动姿态对中日邦交正常化作了有力的推动,奠定了中日友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50年代针对中日官方外交难以启动的情况,中国政府基于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从民间外交入手实现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对于这段历史过去多从中国的角度研究,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日本民间力量对两国邦交正常化同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该问题作进一步探析,以期再次唤起人们对民间交流的关注,进一步拓宽两国民间团体和个人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是20世纪国际关系领域最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之一.在发展中日关系的实践中,周恩来总理创造性地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从开辟民间贸易渠道入手,带动和促进官方关系的建立,并随着世界潮流和日本政局的变化,紧紧把握历史机遇,采取一系列明智之举,强有力地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中共的日本战争赔偿政策深受国际、国内政治形式变化的影响。战后初期,中共反对美国主导的日本战争赔偿政策,反对以日本的赔偿支援国民党政府打内战。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坚持在国际框架内解决日本战争赔偿问题,以对抗美国主导的旧金山和会。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着眼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关键,调整对日政策,决定免除日本的战争赔偿。在与日本政府复交谈判中,中共坚持中国人民拥有要求日本战争赔偿的权利,抵制了日本政府借助日台和约否认战争赔偿的企图。  相似文献   

8.
日本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决定朝鲜半岛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韩日两国在历史上有着密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交流。但是,在日本对韩长达36年的殖民统治后,两国邦交彻底断绝。1961年韩国发生“5·16军事政变”,其后朴正熙掌握国家政权,他不仅对恢复正常韩日邦交持十分积极的态度,而且推行了一系列改善韩日关系的外交政策,最终于1965年底促成了韩日邦交正常化。通过回顾朴正熙执政时期韩日邦交正常化过程,从韩国国内政治和安全因素、经济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三方面对韩国与日本邦交正常化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最后结合实际,对邦交正常化带来的问题进行简要的评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9.
在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与日本国际教育协会于2002年11月23、24日在北京举办了“中日高等教育展暨日本留学说明会”,有37所日本著名的大学及1所日语学校的代表参加。借此机会,记者采访了专程来到北京的日本国际教育协会留学情报中心所长堀江学先生。记者:请问日本留学情报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三十年前,在中日两国老一代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在中日之间这一历史性的重大事件中,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起了重要的作用。谋求中日邦交正常化是田中首相审时度势,在日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下,所做出的正确决策。为加速推进和完成中日邦交正常化,为维持和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田中首相做出了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11.
承担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日本企业与非政府组织基于社会责任的协作,不仅有效履行了回报社会的义务,而且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实现了互惠互利。企业拓展了经营领域,提升了企业形象;非政府组织则借此扩大了事业,增强了社会影响力。双方的协作范围广、作用大,对日本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日本企业与非政府组织间的协作关系,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影响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的民间力量主要是指日本民间经济团体。民间力量是影响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三种力量",它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二战"后,在日本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民间经济团体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适时积极进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在华北沦陷区成立了汉奸组织新民会,并在各农村组建了基层组织、各种分会和外围组织等团体。日本侵略者利用新民会在华北农村的这些团体进行政治欺骗、经济掠夺、破坏抗日等活动。抗战胜利后其宣告解散。  相似文献   

14.
发挥教师组织的影响,成立非政府性的、兼具专业及工会取向的中国教师协会在当代中国是必要的。教师身份的改变,小政府、大社会时代的到来,逐渐形成的教育公共治理的多中心化环境以及存在着的政策空间和民间立场成立中国教师协会是可能的;但由于教师协会的专业意识学理性有余、实践性不足,文化的宰制,制度的缺陷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等原因,限制了中国教师协会的存在。因此,现代社会既要善待教师结社问题,又要慎待教师结社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组织的影响日益扩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来看.影响社会组织发展的主要宏观因素是政府调控、社会与市场需求、公民意识等,这些方面综合作用,决定着社会组织的发展.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是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的核心问题;应该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有针对性地规划培育、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等方面推动社会组织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美国首部全国《州共同核心课程标准》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6月2日,美国州长协会最佳实践中心和州首席教育官员理事会共同颁布了首部《州共同核心课程标准》,这将改变美国各州课程标准差异极大的混乱局面;课程标准的制定是由民间组织联合发起的,各州有权决定是否采用;课程标准的难度有所增加,立足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夯实基础,从而确保美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现已有48个州同意采用此《标准》,联邦政府还将通过竞争卓越计划,对采用此《标准》的州将给予资金支持,这将对美国基础教育未来的走向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非政府组织的建设是保障公民结社自由权的重要手段。现阶段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着登记注册难、法律法规的立法目的难以有效实现、法律层次上的立法缺位等问题。为此,政府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解决?即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应当转型;废除对其双重负责的管理体制,形成非政府组织登记注册的多样性;积极制定非政府组织的基本法律等。从而进一步加强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建设,保障公民的结社自由权。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非政府组织实质上是市场经济中一种内在的制度安排。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非政府组织共同构成现代社会基本的制度框架。除民主政治的刚性约束外,市场经济和非政府组织表现为更具张力的制度安排而相互支撑。市场经济的制度需求成为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动力机制,促使公民社会的成长与发展;而在市场经济中,非政府组织又发挥着内在的制度功能,共同构建市场运行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9.
非政府组织作为相对独立于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社会治理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积极力量,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升自身发展能力等途径促进非政府组织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的主体实际上是政府救助,政府救助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使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救助中介入的空间相当大,非政府组织有着明显的优势。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迅速,在社会救助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应采取措施,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