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十几年来,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扩大、布局结构得到很大调整,越来越得到外界的关注。但是中等职教的课程体系设置、专业结构设置、培养模式的确定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不能很好地面向市场,面向就业。文章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师资建设、学校评估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内涵。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与人民群众的就业、生活等密切相关的教育形式。它的培养目标与模式的确定关系到中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及速度,社会各部门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3.
旅游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重要的有生力量.本文介绍了高职旅游教育的办学定位,大专业、多方向、宽基础、活模块的独特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循环往复的高职教学方式和教产研一体化发展的办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在方兴未艾的旅游专业教育中高职旅游教育在培养目标与教学模式上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明显区别和自身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4.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正已成为旅游服务的一个前沿性课题.在研究了众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发现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培养目标与当今的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定位的目标是一致的:培养学生本专业领域中既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又具有一定的技术分析和设计能力、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就是为产业界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因此,我们引进TAFE教育模式,结合我校的办学实际,探寻中等职业学校TAFE人才培养模式在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职业培训的发展途径,经过三年的实践,TAFE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在我校已成功应用,并逐步推广到其他专业,这对探讨我国新的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职业教育成为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但是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譬如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难,一流的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能缺乏,职业教育与社会岗位需求不匹配等等,因此,我们必须着手于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改革,更新办学思想,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持续、稳定、有序、高效地运转。  相似文献   

6.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已成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生源。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现状,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衔接培养目标,延伸专业设置,重构课程体系,开展学分制改革和考试改革,实现成人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7.
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本科教育发展、培养目标与师资、课程建设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对该专业研究生教育现状、培养单位、科研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该专业目前培养模式已经多样化,但其培养目标有待清晰定位,科学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8.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受一个国家文化和教育传统及经济、教育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国情的差异,各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都各有特色。对应于各国中等职业教育不同的发展模式,其课程管理模式也有所不同。本文研究了国外发达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课程管理状况,寻求国际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变革新趋势,对这些不同的课程管理模式及其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中逐步趋于成熟,但仍然在观念、体制以及运作模式上存在不足,微观上从教育教学模式、培养目标、教育手段和教学体系上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各类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中等职业院校是我国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校能否培养出数量足、素质优、德才兼备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德育模式在必要性、知情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从职业学校的特点和现状出发,有的放矢地把德育落到实处。基于此,本研究以长春某中等职业学校为个案,通过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全面地分析现有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现状及德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新的德育模式。"导引激励型"德育模式是依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接受心理而设定的教育模式,对解决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建设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提升中初级专业技能人才素质的桥梁。结合实际,正确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明确中职财会教学的培养目标, 着重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从而达到实施中职财会素质教育的科学化目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动教育体制改革,中等职业学校顺应时势,取得了卓越成效。但是在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之中,也突显了一些问题与不足,这对中等技术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主要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应创新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方法,促进体育教学向多元化发展,以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导向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以就业为导向进行系统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包括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建立课程标准与课程模式、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确定职业能力测评内容与标准等,将从根本上改变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新办学理念,推动职业教育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关系到能否真正实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目标。在综合分析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教学理念,创建任务型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思路。创建任务型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模式,要明确培养思想,建立保障机制,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优化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5.
摘要:应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最早设置武术专业的高校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与韩国最早开设跆拳道专业龙仁大学、庆熙大学、首尔体育大学、朝鲜大学武道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武术与跆拳道在各自国家高校发展历程、培养目标定位与表述、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与时间安排,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以及专业人才的流向引领等方面均存有较大差别。进一步分析发现:跆拳道充分地利用韩国高校教育资源优势,以跆拳道教育为契机,把对韩国固有的民族精神培养融合于现代高校教育,从而加速了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化发展进程。相比于韩国高校跆拳道的教育现状,武术在中国高校教育中没有充分认识自身的特性,没有与高校教育有机结合,体现不出中华武术的民族文化本质特点,致使武术被边缘化,并最终影响武术国际化发展。基于此,旨在通过对中、韩高校武道专业教育比较研究,取长补短,有针对性地借鉴韩国高校武道专业教育发展理念,构建更加合理的高校武术专业教育框架,进一步规范高校武术专业教育培养模式,为我国高校武术专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重新构建提供理论参考,为武术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起点,是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从构建依据、构建原则和构建程序等几方面探讨了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为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分析影响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的内外生变量基础上,总结了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实践做法,凝练和反思工程实施对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影响,最后提出安徽中等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治要求高度,充分认识学生德育工作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性。目前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普及教育的主导,它对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珠海市经济的发展对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群体的道德水准、精神风貌直接影响珠海市现代化的进程。然而,目前珠海市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的研究尚未见有系统的统一实施方案,我们认为,在珠海市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分层教育研究,是解决珠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群体德育教育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育理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理念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前提。在学校教育转型性变革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背景下,传统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上的偏失造成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在现代科学教育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对社会体育专业教育理念的分析和认识,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和目标定位,使社会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促进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对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总体要求,科学合理的新型农民培养体系,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更是新型农民培养目标如期实现的保证。立足泸州实际,借鉴国内外农民教育培训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模式,探索建立由地方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农业、科技、扶贫、劳动等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民培养体系,对于统筹泸州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泸州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