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本文是作者全面比较研究明治维新性质诸种观点的一部分,逐条分析了“王政复古”论、“维新革命”论、“资产阶级革命”论、“未完成、不彻底”论、“后进国革命”论,以若干国家的史实对比和日本国大量的史实,说明种种观点各自的失当和可取之处,提出自己的许多观点和论据,暗示出各家应取长补短、兼容并蓄才能综合出一种新的东西,在笔者下两部分所作的比较研究后,这种主张就直接地表达出来,提出了既同于各家(部分)又不同于各家(部分)的一种综合性观点。  相似文献   

2.
广告和我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作为广告的载体——广告语言常常运用修辞手段来增强表达效果。本文运用修辞学理论考察了近十年来广告语言的修辞研究,对各家的观点进行比较、总结,同时对研究现状做出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3.
乐山崖墓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全面地综述中外学术界对乐山崖墓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各家的观点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总结成就和不足,并在一些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把握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学术界对秦都咸阳的研究不断深入,反映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又颇多岐义。本文仅就其中秦都咸阳名称的由来、人口的数量及城垣的有无三个问题,在展示各家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以杖荷蓧"出自《论语·微子》,其中"蓧"字历来争议颇多,笔者综合各家观点,认为"蓧"应该释为"一种盛器"。  相似文献   

6.
对于《吕氏春秋》,高注是最早的注释,其中存在一些误注。本文仅从句读不当、错解语法、增字为注、望文生训等七个方面作了分析,集释各家观点,阐明自己见解。  相似文献   

7.
张纲 《现代语文》2005,(6):45-46
素质教育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历程,具有综合性、人文性的语文教改是其中的重头戏。近年来,关于语文教改的讨论非常热烈,本文综合各家观点,试就教材和教法的改革和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关于《鹿鼎记》的解读可谓是众说纷纭,各家学者都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对《鹿鼎记》的小说类型、主人公韦小宝的人物形象、《鹿鼎记》的艺术特色以及它与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名著《堂·吉诃德》的比较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关于赛珍珠及其作品的争议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除去新中国成立之后一段特殊时期外,一直持续到现在,其中三四十年代的各家观点尤为精彩。本文试图通过回顾这场争议的历史背景及其细节,结合文本浅析赛珍珠对中国问题的思考,探讨她对"东方"的认识,以及由此引发的叙事上的取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文言人称代词研究中的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复数表示法问题进行探讨, 在对各家观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单数的形式表示复数是文言人称代词表示复数的唯一方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当代满族的族别文学,业已形成书写题材多样、创作体裁均衡、作家布局合理、艺术诉求纷繁的整体态势。在诗歌、散文与报告文学的创作方面,"族性"书写与普世价值叙说均有充分表达。满族文学的成熟,是该民族众多作家共同托起的现实。  相似文献   

12.
满族作为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之一,在历史上曾经入主中原数百年,随着清朝灭亡,满族逐渐出现衰落。记录满族历史的满族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存留下来。满族家谱自身承载信息量由简入繁,部分谱中只有世袭图表。从满族家谱记载财产、人员简介、世袭更替以及满族特色的祭祀等内容,可以看出满族家谱有被汉化的迹象同时也保持本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普通话和东北方言中仍广泛流传着满语词汇。满语融入汉语的词类有名词、形容词、动词等多种。不仅如此,满语对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丰富、发展也作出了积极贡献,例如以赵本山小品为代表的作品使用了很多东北方言中的满语词汇,使满语的影响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4.
东北是满族的发源地,这里形成了多样的民族文化,其中满族饮食中的面食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在东北地区满族人的日常饮食当中,面食最具特色,也是最受欢迎的一类食品,面食种类繁多,其产生和发展也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节日、祭祀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中华的饮食文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满族的面食是具有一定民俗文化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萨满教是满族自先世以来信奉的原始宗教,是满族先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满族岁时节俗中所融入的萨满教信仰观念的分析,揭示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满族岁时节俗和萨满教有着深刻联系,进而说明萨满教对满族岁时节俗所产生的影响,充实有关萨满教与满族社会风俗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清初的汉军旗人为研究对象 ,从民族融合的角度 ,剖析汉军旗人“大明骨 ,大清肉”的性格特点 ,阐明清初统治者重用汉军旗人的原因所在。同时 ,指出了汉军旗人———满汉融合的“混血儿” ,在清初成功地充当了满汉民族融合的”粘合剂”。  相似文献   

17.
讲述了满族民间音乐的悠久历史,介绍了满族民间歌舞,音乐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满洲"一名之争由来已久,但多是从满语语音入手来阐发的。而满文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是在蒙古文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的一种竖直书写的拼音文字,主要表音不表意,与汉字相比缺少相应的文字寓意。文章主要从皇太极更改族名背景及皇太极运用汉字寓意的角度诠释满洲一词的由来。  相似文献   

19.
满族民间体育是满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满族人民优良的品质、强健的体魄、规范的社会行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保护与发展满族民间体育是对这种文化形式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清末青州旗城的驻防教育具有注重“国语骑射”的满族特色和兼收西学的时代特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培养出了大批满族人才,是满族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