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之一,它是鲁迅先生的一个著名散文集。鲁迅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道,这本散文集是在北京至广州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定。其时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小引》中还说,原集名是《旧事重提》,编定时,“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这一改动,是为了更符合这组散文的内容实际。我们曾学过这个散文集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  相似文献   

2.
《藤野先生》是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文十篇”里的一篇。鲁迅所说的“回忆文”,就是《朝花夕拾》这个集子,它原来总题为《旧事重提》。鲁迅这十篇回忆性散文不是为回忆而回忆的,而是为现在而记叙的,是为了更好地投入战斗而创作的。当时,北京段祺瑞反动政府大规模地镇压爱国请愿的革命青年和人民群众,鲁迅自身也受到反动政府的通辑。这时候,鲁迅的民主主义思想更激进了,反抗  相似文献   

3.
李超 《现代语文》2007,(2):116-116
《朝花夕拾》是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充溢着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原始)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这里展现的是一个“人间至爱者”对于人类生存的基本命题“爱”与“死”童年体验的追忆与思考。在“爱”与“死”的“反顾”里,既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显露着鲁迅心灵最柔和的一面,又内蕴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怆,两者互为表里,构成了《朝花夕拾》的特殊韵味。正是由于对人类生存的基本命题的思考,在长妈妈病逝多年之后,早已逝去孩童天真的鲁迅发出了他那特有的生命的祈祷与呼唤:“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朝花夕拾》是包括《阿长与〈山海经〉》在内的十篇回忆片断,这一组散文以深情、平易、清新、舒展的笔调,记述了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抒发了对亲朋和师友的诚挚怀念。在鲁迅的作品中,《朝花夕拾》是最“个人化”的——散文这种文体如周作人所说,本就是“个人的文学之尖端”。  相似文献   

4.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共收入鲁迅“从记忆中抄出来”的10篇散文,原以《旧事重提》为总名陆续发表在《莽原》上,大多是鲁迅对过往生活经历与体验的回忆。温馨静然的追忆中闪烁着童真、浸润着温情,亲切和谐的感悟中深涵着对人生的执着探寻。文辞深切,意涵深远,既是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范本。  相似文献   

5.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朝花夕拾》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 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  相似文献   

6.
鲁迅散文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散文可分为《朝花夕拾》、《野草》、杂文中的散文和演讲辞四类。《朝花夕拾》是“任心闲谈”,《野草》是拷问自我,杂文中的散文是观察社会作清醒的批判,演讲辞是袒露自己的思考与困惑,与听众一道探索。  相似文献   

7.
一、《朝花夕拾》人情美的宏观考察我们探索和论述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的人情美问题,也如研究其它文学和美学课题一样,先应作一番宏观的综合考察。鲁迅全部作品中,无不呈现着丰赡多采,风格特异的人情美,但因内容和文体有别而各显示着不同的感情侧面。所谓“喜、怒、哀、乐,人之常情。”如果说,鲁迅小说中包孕着的常是哀情,杂文中喷射着的多为怒情,则《朝花夕拾》,由其直抒胸臆的散文文体和“从记忆中抄出来的”自身生活经历题材,它倾泻着的主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开头一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是一双重否定句,起笔突兀,不同凡响,其含义深刻,它在文章中起多种作用。 一、引起悬念,衔前接后“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藤野先生》起句为什么要这样没头没脑地开头?翻开《朝花夕拾》就会明白这句话原是承上而来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回忆,10篇散文是按时间的顺序排列的。虽各自独立成篇,但又前后勾  相似文献   

9.
萧萍 《现代教学》2013,(12):53-5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里面的篇章文笔深沉隽永,被誉为中国散文中的精品,笔者拟从以下两个方面赏析本文的对称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0.
【我解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篇成年人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文中自然存在着两个“我”,一个是过去的童年的“我”,一个是现在的成年的“我”。两个“我”的生活环境、学识思想大不相同,那么两个“我”眼中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是否一样呢?  相似文献   

11.
综观初中教材中收录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涉及小说、散文、杂文几类,小说多是《呐喊》中的作品,如《故乡》、《孔已己》;散文多是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作品,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阿长与山海经》、《雪》等;《杂文》则有《友邦惊诧论》、《拿来主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相对来说,收录数量挺多的,  相似文献   

12.
《五猖会》是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选入粤教版选修4《中国现代散文选读》。这篇散文运用层层铺垫、先扬后抑的叙事方式,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和简洁生动的词语,记述“我”童年时心灵受到父亲的“好心”的伤害,而留下的永久的伤感和困惑。按照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是其思想发展中的重要文本,它不仅记载了鲁迅的探索足迹,而且记述了鲁迅复杂的心态与幽深的情感历程。这部文集凝聚着鲁迅深沉的爱,是鲁迅“爱”的心灵史上的路碑。《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无常》、《五猖会》、《二十四孝图》等等篇目都是鲁迅情与爱的记录。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范农爱对鲁迅的称呼《范爱农》是鲁迅《朝花夕拾》中的一篇,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十八日写于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楼上,这是一篇“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朝花夕拾·小引》)“回忆文”(《三闲集·鲁迅译著书目》)。文中的人物,人事关系,具有历史的真实性。但文中写范爱农对作者的称呼却与实际不相符合。文中写道:“直到革命的前  相似文献   

15.
【创作背景】《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写的回忆性散文集,共收录了10篇散文。最初在《莽原》杂志上发表时总题目为"旧事重提",1927  相似文献   

16.
梁蓓 《读写月报》2023,(8):15-18
<正>《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集,以细腻的文字、温情的回忆、理性的批判而被奉为永远的经典之作。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三篇文章入选部编版教材,《朝花夕拾》被列为初中部编版教材的第一部必读名著,其地位与重要性可见。除去《小引》和《后记》,《朝花夕拾》由十篇独立的散文构成。虽然独立,但是它们不是无序存在的,而是整装在作品集中。引导学生从“单篇”的阅读中发现“整本”的奥秘,对于深入理解《朝花夕拾》的创作主旨、意图有着重要的作用。怎样搭建支架帮助学生理解整本书的内在叙事节奏?如何实现从“单篇”向“整本”的跨越式阅读?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回忆性散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两篇课文。也是从《朝花夕拾》里选出的。这些文章都是作者对往昔岁月的“反顾”,“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反顾”,是为了更好地前进:“从记忆中抄出来”,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藤野先生》和胡适的《我的母亲》(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是两篇饱含真挚情感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独立篇章,而《我的母亲》是《胡适自传》中节选的文段,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为我们留下了一份极为丰富和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一生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册,共三十三篇;散文诗集《野草》和回忆散文《朝花夕拾》二册,共三十三篇;杂文集十六册,六百五十多篇。此外,还有书信、日记、文史专著、辑录、校勘和翻译四十多种。对卷帙浩繁的鲁迅著作,初学者感到头绪较多,不易下手。为了便于初学者学习时查考,我们按《鲁迅全集》(一九五六年出版的十卷本)内容顺序,对鲁迅杂文、小说、散文,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集子里所写十篇“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文章中的第二篇。这是一篇专门回忆和纪念作者童年时的家中保姆——阿长的文章。在初一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五猖会》(都收在《朝花夕拾》中 )等篇目里也多次提到了她。可见阿长给鲁迅的童年生活留下了多少难以磨灭的回忆 !《阿长与〈山海经〉》中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童年鲁迅与阿长相处的情景 :对“我”拔草翻石头的告发 ;夏夜挤“我”睡席的“大”相 ;元旦早起为“我”塞福橘 ;平日里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