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STS教育在高职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S教育是以研究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服务于社会发展的科学教育。STS教育的思想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在高职化学教育中合理渗透STS教育,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文化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化学教学要渗透STS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理科教育改革中形成的,强调以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它注重人的科学素养培养.化学教学中开展STS教育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科学方法的形成和科学能力的发展,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STS主张在科学教育中要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化学课堂中要渗透STS理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优化化学教学。  相似文献   

4.
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运动中形成的一股思潮。在化学教学中加强STS教育,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陆金凤 《考试周刊》2009,(37):200-200
《化学课程标准》确立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新课程理念。中学化学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广,有利于多层次、多渠道地实施“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注重STS教育和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所谓STS教育,就是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在我们的化学课堂中要想体现这一理念,就需要开展基于真实情境的化学教学,要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社会的密切关系,就要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从而认识到为什么要学习化学: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化学是一门贴近  相似文献   

7.
宋怡 《中国教师》2013,(Z1):267-268
国际科学教育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系统提出"科学素养"和"STS教育思想",对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科学教育的课程教材以及教学和评价的改革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1]。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明确强调STS的科学教育思想,强调突出学习的实践性,使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强调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体现学科的综合性和学习内容开放性。高师教育担负着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重任,必须具有前瞻性,因此,我们尝试面向化学专业师范生,开设"化学-技术-社会"(CTS)选修课,提高师范生的科学素养,增强他们开展STS教育的意识、信念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进步,需要人类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的人们,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如何在化学教育中探寻和渗透科学素养的培育和熏陶,无疑是化学教育中一个突出而又值得深究的课题。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45分钟的效益,努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结合化学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最经常最大量的工作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教育,努力结合化学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每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关系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思想。其宗旨是普及STS知识,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使人们形成一种科学、科技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价值意识——STS意识。基于小学教师培养的高师《科学·化学》课程改革应当在教材建设和教学实践等方面充分体现和渗透STS教育思想,使其具有时代性和社会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进步,需要人类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的人们,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如何在化学教育中探寻和渗透科学素养的培育和熏陶,无疑是化学教育中一个突出而又值得深究的课题.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45分钟的效益,努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结合化学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最经常最大量的工作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教育,努力结合化学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每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教育把科学知识教育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较新的教育构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从生活出发,寓STS教育于生活(即生活、生产和社会实际)之中,结合教学实际,渗透STS教育的基本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一、利用课本生活素材,发挥课堂教学渗透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STS教育的主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课程标准中“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着眼于提高 2 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这一基本理念 ,联系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 ,从更新教师观念、发挥实验教学功能、优化学科教学过程和加强STS(科学—技术—社会 )教育等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注重STS教育和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所谓STS教育,就是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在我们的化学课堂中要想体现这一理念,就需要开展基于真实情境的化学教学,要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社会的密切关系,就要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从而认识到为什么要学习化学: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化学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不仅仅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知识层面,更要求学生把化学融人生活,结合生活事例活学化学知识,学会学以致用。所以在教学中应该考虑如何从生活经验中选取真实且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素材,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达到为目标服务的效果。设计真实情境的方法很多如:美妙的音乐、生动的影像图画、小故事、化学史等等。下面结合上海教育出版社教材第七章广泛应用的酸碱盐,谈一谈我对化学情境教学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林晖 《现代企业教育》2014,(12):194-195
STS教育模式,是一种与传统教育模式有显著区别的先进教育模式,其强调了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结合。在高职教学中运用STS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促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教学素材渗透STS教育模式,通过实践教学渗透STS教育模式成为高职教学运用STS教育模式的主流方法。  相似文献   

15.
辛莉 《家长》2023,(26):52-54
<正>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生物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生物学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将生活与生物学联系起来,把科学精神融入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一、STS教育背景与现状STS教育是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综合背景下产生的。STS教育是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以社会问题为导向,  相似文献   

16.
周艳红 《学子》2014,(5):43-43
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体现STS教育思想,是当今教育的必然趋势,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又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空间。实验教学最能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贯彻当代教育思想,同时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人文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STS教育、化学探究实验、化学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探讨了在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8.
2003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倡导在教材的设计上,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密切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相关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在必修与选修结合的多样化的课程模块中,新课程的8册教材都充分体现人文内涵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而绿色化学教育充分体现了STS教育思想,它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赵艳艳 《化学教学》2016,(11):29-34
结合体育新闻事件和体育活动,介绍体育中的化学知识,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和体育运动的兴趣,增长科学知识,还可以增加他们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了解,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也提高化学教学效果.文章介绍了体育中的一些化学教学素材,以及把这些素材融入教学的效果调查、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的高中化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载体。文化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应以文化为立足点,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文化要素。通过STSE教育、科学史教育、审美教育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科学与人文交融的情境中认识科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复杂关系,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