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①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只有批评没有表扬,学生感到的只是苦涩却压力;而一味的赏识,尤其是廉价的表扬,也许是“温柔的杀手”,助长了学生的盲目乐观。只有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适度的批评,对学生的长处进行适度的表扬,表扬和批评适度并相互结合,才能促使学生顺利发展。②商讨——热情的批评。应该以诚恳、平和的态度去帮助和引导学生,使他感到教师的诚恳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接受批评进而改正错误。  相似文献   

2.
学校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促进学生思想向革命方面转化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的,其中表扬和批评是最常用的教育方法之一。表扬和批评是两个质相异、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从不同角度助长学生共产主义品德的形成。表扬是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肯定所作出的赞赏和奖誊,使学生从鼓励中体验到善良的行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相反,批评则是学生身上的缺点、错误和有害行为的否定所受  相似文献   

3.
课改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充分体现了课标的新理念。但遗憾的是,在这些教育教学活动中,面对学生暴露出来的缺点和问题,没有一位教师对学生提出过批评。总是用“表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批评”作为教育教学评价中的一元,被教师“遗忘”了。  相似文献   

4.
包装批评     
批评是班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较高 ,而学生又不能尽如人意 ,所以 ,教师常常将批评挂在嘴边 ,导致“批评”过“度” ,缺乏艺术。这样 ,一方面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又损伤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根据小学生“表现欲、虚荣心较强 ,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的心理特点 ,我在班级管理中 ,注意用“表扬”来包装“批评” ,融批评于表扬之中 ,学生易于接受 ,从而提高了批评的质量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明表扬暗批评在课堂教学中 ,有个别学生多次走神、做小动作、讲话 ,我用了多种方法 ,或明示、或暗示 ,指出其缺点 ,…  相似文献   

5.
钱元霞 《江西教育》2001,(10):13-13
作为老师,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是经常的事。当众不留情面的数落,不厌其烦的劝说或者粗暴的训斥,收效甚微。如何使学生乐于接受批评,能够及时改正,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得讲究批评的艺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不批评”教育的探索和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多表扬,少批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每一个学生在其学习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必然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也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然而,多数学生喜欢受表扬,不愿挨批评,有的一挨批评就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巧妙地以表扬其进步代替批评不足,效果更好。我班有一…  相似文献   

6.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许多同学相互叫起了外号,名目繁多,五花八门,什么“大猩猩”、“黑刺猬”、“肥仔”、“铁拐李”之类。课间满耳听到的都是同学们调笑逗乐声中的外号。不几日,不雅的外号剧增,大家相互攻击之风愈演愈烈,告状之人也愈来愈多。一天,一位学生竟在背后叫一位身材高挑的教师为“长颈鹿”。我听在耳里,急在心里,很想抓住这个学生狠狠地批评一顿,但转念一想:批一能做百吗?面对这种情况,鲁莽是不解决问题的。表扬优点可以强化优点,批评缺点只能强化缺点。我想了一下,抿嘴一笑:“只能智取。”  相似文献   

7.
陈红 《教书育人》2007,(8):52-53
在表扬性教育风靡之时,不少班主任对批评性教育不屑一顾,处处迁就学生。有的班主任对学生只有表扬没有批评,只讲鼓励不讲鞭策,“激励教育”甚至被简化为“表扬教育”,似乎只有表扬才是激励学生的唯一选择。其实,它是教育认识上的一种误区和偏差,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正如教育学专家孙云晓所说:“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同表扬一样,批评也是班主任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由于人的天性是“趋赏避罚”,很难做到“闻过则喜”,所以,批评总不如表扬那样易见成效惹人喜欢。因此,批评一个人要比表扬一个人困难得多。尽管如此,正确的批评总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能避免错误的做法,讲究批评艺术,就能使批评成为学生乐意接受的教育形式,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笔者认为,批评学生应做到“四舍五入”:  相似文献   

9.
是学生对表扬批评不在乎吗?朱文杰,朱瑞表扬与批评,是传统的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但近年来,这一方法在一些学校却不那么灵了。不少学生对表扬和批评不在乎,一些教师感到挠头。有些教师认为现在学生思想活跃,不那么重“名利”;有的教师说是现在的学生“重实惠,轻...  相似文献   

10.
潘松梅 《班主任》2000,(1):42-42
表扬或批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门艺术。老师对学生的表扬或批评要讲究方式,讲究技巧,避免陷入误区。批评、表扬言“最”就是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11.
批评与表扬的艺术——教育后进生一例哈尔滨市第156中学赵书清人们往往喜欢听称赞、表扬的话,孩子更是如此。对于学生的优点,老师表扬鼓励,学生乐于接受。可是对于学生的缺点、错误,老师怎样批评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呢?这就需要老师讲究批评的艺术。王某是一个个性...  相似文献   

12.
批评的艺术     
没受过批评的孩子是很难成才的。前一段有人提出“赏识教育”这一新概念,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个口号:“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育专家关鸿羽指出,教育必须讲究辩证法,不能提极端的口号。他表示,孩子需要表扬也需要批评。对孩子应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严爱结合,刚柔相济;哪怕98%是表扬与鼓励,也要给批评留2%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当今,学校教育中,“赏识教育”“无批评教育”呼声很高。教育者经常赏识学生,表扬学生,以赞美之情对待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发掘学习潜能,但教师如果滥用“赏识”,对学生一味“表扬”而无批评,有时会掩盖学生错误,忽视缺点,导致学生自我意识膨胀,丧失勇于面对挫折的能力。批评也是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批评教育”的缺乏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问题学生”,不利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的作用显而易见。教师对学生及时地批评指正,能给学生纠正错误,为其指引正确方向,防止学生…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和灵魂。其教育管理的效果如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班主任工作要讲究表扬与批评的艺术,提高教育效果。表扬学生要注意表扬的真实性、差异性、情感性、异向性和实效性。批评学生要注意使批评的忠言尽量由“逆耳”变“顺耳”,掌握好批评的时机和场合,让学生乐于接受。同时要注意尽量减少表扬与批评的负面影响,使学生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表扬与批评常用常新,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批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谴责。但有人曾把批评与表扬比作在做人的思想工作中的一粗一细的两块磨石——砥和砺。由此,如把有较高再生性的表扬视为“砥”的话,那么以鞭策的形式,且能唤起人们意识的“砺”便是批评了。作为学校的领导,在实施教育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刚走上岗位的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表扬与批评都是需要的。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工作的“度”○蔡志辉(南昌市郊区教研室做作都要有个“度”,班主任工作,这项管理和育人的工作尤其要把握好“度”。笔者就班主任在工作中如何把握批评与表扬的“度”,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对学生批评的“度”作为班主任,对学生某些方面的错误、缺点进行批...  相似文献   

17.
谢兆勤 《文教资料》2010,(14):128-129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总是提倡多用表扬的语言。有人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种做法值得肯定。然而“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予以批评教育是必要的。要使教师的批评语对学生产生积极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目的,必须研究掌握批评语言的艺术,正确运用批评语言。本文从七个方面阐述教师批评语言的艺术性.以期与同行共勉,提高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8.
批评的学问     
表扬和批评是家长和教师常用的教育手段。两者相比表扬的效果似乎比较显著,所以许多人呼吁“要多表扬少批评”,实际上批评有时候也不失为一种有  相似文献   

19.
况发秀 《山东教育》2005,(31):62-62
表扬批评都慎重美国学校的老师表扬学生很“慎重”,很少突出表扬某个学生。老师们认为,突出表扬有两方面不宜:一是重点表扬某个学生,会暗示别人比他差,使受表扬的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傲气十足,增加学生间的不平等感;二是担心受到表扬的学生因太过重视“名”,只顾“取悦”老师,对学生的成长造成误导,当得不到表扬时就会有失落感和受伤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姑息,美国老师通常会对他们特别“关照”的。  相似文献   

20.
表扬,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自豪。但是,表扬的背后又是什么呢?表扬的背后是批评。例如,我拿着99分的卷子回家叫爸爸签名,爸爸看了,说:“这次考得成绩不错,但是,你把‘漂’写成了‘飘’,为了防止你以后犯同样的错,请你把‘漂”和‘飘’各抄10遍,并每个字造一个句子。”你看,这表扬的背后不是批评,还会是什么呢?爸爸常常用表扬做批评的架子,用“但是”来做转折。表扬的背后还可能是鼓励。上次我数学只考了89分,我拿着卷子回家叫爸爸签名,爸爸看了,说:“这次考试你的书写相当认真,虽然成绩离预定目标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