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日趋激烈的书业市场竞争的结果之一是:具有全方位市场意识的编辑的出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形成,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出版业对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在目前新的形势下,一名优秀的编辑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夫,还应该具有独立的策划、组稿能力和综合活动能力,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根据所掌握的文化信息和市场动态,策划出一批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图书。而这就要求编辑要有市场意识,要能深入市场,调查研究,了解图书的市场走向,了解文化和出版的最新动态,并掌握一定的宣传和营销技能。   一、市场意识的具体…  相似文献   

2.
陈菁 《出版参考》2015,(1):39-40
前几个月,我代表单位招聘一名编辑.面对20多名应聘者,问了他们每人同样一个问题:“你怎么理解编辑这一职业?怎样做,才能算是好编辑?” 有的说:“我是中文硕士,文化底子好,可以当编辑.” 有的说:“编辑就是看稿子,做图书出版的,如果能修改点稿子就更好了.” 有的说:“我喜欢看书,所以我想应聘编辑.我认真仔细应该可以做好编辑的.”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技期刊是传播知识的载体,编辑在知识传播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他们为了给读者更多更有效的知识,自身必须具备知识经济时代应具备的知识。因此,认真地讨论一下新世纪科技期刊编辑,尤其是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素质要求和培养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一、青年编辑应具有的素质新型的编辑人才应该是高素质、复合型的编辑人才,是师才,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应该具有相应的高度。1.敬业爱岗、乐于奉献、职业道德高尚,这是办好科技期刊的根本保证。人们常用“为他人做嫁衣”来形容编辑默默无闻,只奉献,无索取的精神。编辑的工作就是躲在幕后,为作者的稿件能得以传播而服务。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得到世人的好评,成名的是作者;而一本书刊如果出了错误,挨骂和受到指责的首先是责任编辑。所以编辑必须具有乐于奉献、淡泊名利、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编辑的选择,决定着稿件能否发表的命运,这就要求编辑对来稿无论是出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还是出自声名显赫的名家权威,都将一视同仁,认真对待,秉公处理。始终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不断了解和把握学术研究的发展态势,不断增加积累有价值的科学信息。努力发现新理论、新观点、新成果,掌握更多的知识,时刻不忘“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  相似文献   

4.
范高强 《出版科学》2016,24(4):43-45
古籍整理类图书具有专业性强、学术含量高、文化价值大等特点,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璀璨文明的传承和弘扬,在出版此类图书时不仅要求编辑工作者有较高的文化使命感,而且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力。古籍编辑的文字功底、文献知识、古文阅读能力和学术心态等,往往影响着古籍整理类图书出版的最终质量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编辑文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的编辑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编辑学”从无到有,现在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它的发展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发展相一致的。编辑学的理论研究工作者们,通过借鉴和吸收现代诸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努力寻求和探索适合编辑工作实际和编辑规律的研究途径。新世纪的编辑理论研究需要创新,学科的观念要开放,学科的内容要拓展,学科的方法要多样,这样,我们的编辑学研究才能更加深入。笔者提出用“文化学”的视角来看编辑工作,是因为编辑工作本身是文化工作,编辑事业是文化事业,编辑使命是文化使命,还因为这是编辑交叉学科的研究与探索的尝试。编辑文化编辑文化编辑的定义有很多种。从编辑的社会文化学地位来看,“自书籍产生以来,编辑工作都是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以选择和加工为特征的社会文化活动。”(阕道隆《书籍编辑学》)编辑不仅仅是图书的编辑,还包括电视、杂志、报纸、电子出版物等所有出版物的编辑。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定义概括起来说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狭义的文化,如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给文化下的定义,即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狭义的文化强调的是精神文化。二是广义的文化,它不仅包括精神文...  相似文献   

6.
论学术期刊编辑的“工匠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飚 《编辑学报》2017,29(4):387-389
学术期刊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担负着文化积累、文明传承和知识传播的历史使命.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学术期刊编辑在日常的编辑出版工作中应该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不忘初心,以严谨不苟的职业态度、耐心执著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职业理念投入到编辑工作中,尽最大努力把自己的期刊办成学术水平高、出版质量优、作者读者都满意的精品期刊.  相似文献   

7.
编辑改稿是责任重大、需细致认真地做好的一项工作。笔者以为一个称职的编辑,改稿时需要注意“三位”,这就是:防止“越位”,不可“缺位”,必须“到位”。要而言之,“第一要改对,第二要改好”。如果此议可以成立,则编辑“三位”似可聊备一说。  相似文献   

8.
刘峰 《声屏世界》2005,(4):37-37
要准备“说”的提纲 一名“说”得好的主持人.应该坚持参加采访和写作.用自己撰写的提纲说话,即使是编辑写好了解说词.事先也要认真准备一番,在充分理解、消化、记忆后,把它变成自己的话才能形之于声。切忌读稿、背稿。  相似文献   

9.
编辑应多读点古诗文马斗全有学者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诗和史是最为重要和珍贵的部分。我以为,所言极是。尤其是诗,对现代文化影响极大。所以,作为刊物编辑,特别是文科刊物编辑,都应该多读点古代诗文。否则,编辑工作中便难免出错,即使编辑甚为认真且影响较好的一...  相似文献   

10.
期刊编辑三大专项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提高期刊的社会影响,期刊的编辑还应该在提高自身的社会参与能力、“导向”能力和“导师”能力上下工夫。1.提高自身的社会参与能力期刊要扩大它的社会影响,编辑就一定要具有很强的社会参与能力。这种社会参与能力包括用笔和用“剑”两个方面。用笔,就是期刊编辑在编辑和写作稿件时,要做到实事求是,秉笔直书。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曾说过:“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文史通义:内篇———史德》)期刊编辑只有尊重事实、崇信科学、德才兼备,才能通过期刊体现出自己的社会参与能力。用“剑”,就是要求期刊编辑有疾恶如仇的品…  相似文献   

1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编辑是书稿的工艺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负有时代的使命和历史的责任。这就要求编辑人员自身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而这一切又必须以丰厚的知识积累为前提。列宁说:“只有用人类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宝藏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时,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著名编辑家罗竹风先生认为,不管是当作家还是当编辑,或者做领导工作,他们的脑子应该是一座贮藏丰富的原料仓库。编辑工作是一种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唯有知识渊博、腹笥宽广、思路敏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编辑要有编辑学方面的知识,更要有所从事的编辑学科的专业知识。渊博的专业知识是编辑胜任专业编辑的前提。编辑看稿时,涉及到的知识范围之广是其他领域无可比拟的,所以说,编辑应是个“杂家”,是个复合型人才。但是,我认为,编辑首先应该是个“学者”。二、编辑自身的知识修养1.专业知识修养科技期刊编辑首先必须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其次,要有熟悉和驾驭科学研究动态的能力。编辑的能力有大有小,水平有高有低,但必须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以及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和方法。如果一个科技期刊编辑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修养①,选稿时就不会严把科学性这一关,将来稿原封不动照登,刊发的稿件出现知识性的错误,一则会让读者贻笑大方,认为编辑水平太差;二则会失去读者对刊物的信任,损失不可估量。这样的编辑,要做好编辑工作是难以想像的,因而决不是一个合格的编辑,更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2.业务知识修养编辑业务知识,你不去钻研它,总感到“没有什么”。但往往由于缺乏系统的编辑业务知识,许多人业务能力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就很难再提高,突破、飞跃则更属难事。编辑对稿件的修改有文字、标点符号方面的,也有科学性方面的。虽然稿件是作者精心撰写的,在知识性上也是经过...  相似文献   

13.
对读、写、编相结合的思考卢传裔高校学报是学术理论刊物,而学术理论刊物的研究领域是极其广阔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学报编辑,不仅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要有较高的知识业务修养,否则是难以适应学报编辑工作的。不少人把编辑称作“杂家”、“通才”,要求编辑...  相似文献   

14.
金兼斌  李晨晖 《编辑之友》2018,(1):69-74,80
基于对“公民编辑”概念的梳理,我们认为在当今社会化媒体时代,“公民编辑”主要表现在自媒体平台、互联网知识社区以及个人日常知识和内容管理这三种形态上.作为自媒体平台的责任人和把关者,“公民编辑”兼具内容生产和运营者角色,并需要有自我把关意识,以确保可持续发展;在知识社区中,扮演编辑角色的媒介参与者要善用认知盈余进行协作式的知识生产与传播;而在个人知识管理层面,“公民编辑”能力主要体现在利用云服务等新技术工具进行知识和内容的有效整合和组织管理.针对“公民编辑”的概念和形态,文章还探讨了“公民编辑”素养的核心要素,以及“公民编辑”兴起对社会和文明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观众对电视节目尤其是电视新闻直播的要求日益提高,特别是随着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新闻1+1”等栏目的开播,一批以采编见长的编辑记者型主持人脱颖而出。他们以对新闻资讯的精心筛选、编排和节目主持能力的有机融合,对电视新闻直播的整体参与和把握,比较好地发挥了电视直播和新闻传播的优势。编辑记者型的新闻主播已经成为新闻直播节目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编辑组稿的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杰 《编辑之友》2003,(5):44-47
编辑流程中的第一步是组稿,有了稿件,方能进入编辑、审稿、排版、校对直至印装出版,随后是经过流通渠道到读者手中。因此,编辑除了具有较高的政治和文化素养、较强的业务能力、广博的知识外,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组稿能力,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高明的编辑如果离开了作者,无“米”下锅,那么他也只好空叹息了。可见组稿是编辑的基本功之一,做好组稿工作,对出版物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做编辑的都知道,稿件的来源无非两种途径:一种是作者主动投来,一种是编辑主动约稿。作者主动投来的稿件带有盲目性,他不知道该出版单位有无此类出…  相似文献   

17.
“脱口秀”一词,源于英文“talkShow”的音译,原是指一些谈话类的电视节目。引入中国后,被译为“脱口秀”,暗含着出口成章的意思。电视节目有“脱口秀”,广播节目主持人更需“脱口秀”。话,谁都会说,但是在主持节目时把话说对说好,说得“出彩”,说得让人耐听,却不一定人人都能做到。这“脱口秀”的背后,应该有着知识和修养的日积月累,更有对广播节目主持人编辑意识和编写技巧的严格要求。一、广播节目主持人的编辑意识对于集采、编、播多种职能为一体的主持人来说,编辑工作几乎贯穿于整个节目(栏目)的创作过程,诸如栏目的…  相似文献   

18.
继承五四“面向大众”的文化传统刘道清跨世纪的编辑人才,应该自觉继承五四以来“面向大众”的文化传统。承袭这一传统的编辑人才,将比过去更加关注人民大众的精神需求,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的脉搏,更加自觉地从事五四先驱们曾经从事的文化启蒙与思想启蒙。在中国,这一任...  相似文献   

19.
名家与编辑     
名家总是一个楷模,总是一种风范。对于编辑行业来说,名家的言行是我们工作的动力不消说,更是一种历史与现实的思想资源。 名家如此说编辑 邹韬奋称“熟练于编辑技术的”为“编辑专家”。有人说“编辑专家”一词,这是第一次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出现。 那么编辑专家是不是仅仅“熟练于编辑技术”就可以了呢? 鲁迅曾鼓励刚做了编辑的赵家璧:“这是一种非常需要而且很有意义的工作,我自己也是搞这一行的,其中也大有学问啊!”孙犁说:“编辑必须有学问,有阅历,有见解,有独到之处,应该成为学者或作家。”看来,编辑应该有学同是一个基本的要素。  相似文献   

20.
郭洁 《现代出版》2001,(4):37-38
从1998年甚或更早些时候,许多领会了教育部更新教材的精神和富有创意的策划编辑们就已经开始了“面向21世纪新概念教材”的运作,他们立足于为新世纪培养合格人才的高度,精心设计和组织,于是,一批内容全新、适合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的优秀教材便陆续问世了。“21世纪新概念教材”的出版,对莘莘学子们来说可谓是一个喜讯,因为他们可以通过这些最新的教科书学到最新的理论、最新的方法,实实在在地掌握今后的实践中可以用得上的各门知识。但是,应该看到,“新概念教材”工程的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无论品种上还是数量上,都远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