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6):130-130
容与堂刊忠义水浒传(全六册)16开定价:980元2019年9月出版本书将明万历年间容与堂刊本《水浒传》按照原貌影印,制成精装小全开六册出版。容与堂本《水浒传》是当时比较流行且保存较早  相似文献   

2.
尽管田虎、王庆故事成为《水浒》系列故事是比较晚的事情;但在增入《水浒》之前,田、王故事各自均有较久远的独立流传的历史;这由其文字、人物、套路之古拙可见一斑.即使在增入《水浒传》之后,田虎和王庆故事之间,以及田、王故事与《水浒》其他部分之间,都还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插增本”王庆故事中存在的人物性格不鲜明甚至前后不一、情节始末交代不完整等问题,实际上是早期白话小说的通病;由此也反映了“插增本”王庆故事之古拙.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繁本的百回本与百二十回本之间的差别,不仅在于后者插增了梁山泊好汉攻打田虎、王庆的故事,还在于后者“移置”了“阎婆事”。“阎婆事”系指“水洗”故事中宋江娶阎婆惜一事。在《水浒传》百回繁本中,宋江娶阎婆惜一事,一般被安排在刘唐奉晁盖之命下书给宋江之后(晚于百二十回本的芥子园本等除外)。而《水浒传》百二十回本中,宋江娶阎婆惜一事则被移置到刘唐下书之前。 最早提到这一情节差异的是万历时期的出版商人袁无涯。他在托名李蛰的《忠义水浒全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中说①:“郭武定本,即旧本,移置阎婆…  相似文献   

4.
顺治十四年(1657年)醉耕堂刻《评论出像水浒传七十五卷》,附有翻刻陈老莲绘《水浒叶子》,其后重刊《水浒》间有依其图像传摹者。相沿翻造,鲜有精品,故《水浒叶子》向称无善本。及长乐郑振铎先生获单刻本《水浒叶子》,初以为明季原刻,收入所编《中国版画史图录》。而吴县潘景郑先生别藏一本,书口以《千字文》“天地玄黄”至“寒来暑往”纪叶码,凡二十叶,半叶一图像,共四十图像,于朱武图下书口处锲有“黄肇初刻”四字。两本图像相同,仅以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现存司马光文集的各种主要版本的源流作了详心的分析考述,现存各种版本司马光文集均出自司光的自编集,由于刊刻情况有异,从而形成了该文集的三大系列,《传家集》80卷,《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80卷,(四部丛刊初编影宋刻本),《增事马温公全集》116卷(有日本内阁文库藏书),其中《传家集》流传最广,明,清两代递有重刊,抄录本,其余二种均一本单传,三种版本文集的收文有较大差异,表现在收文类别与收广数量方面,尤以《全集》的差异特别明显,从文献学角度来看,三种版本之间的差异正好体现出其辑佚,校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永华  安雪 《图书与情报》2005,(1):90-93,96
文章述析了明末遗民画家陈洪绶绘制的《水浒叶子》、与《水浒叶子》有关的。叶子戏。《水浒叶子》与《博古叶子》的异同。以及明代《忠义水浒传》插图本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7.
正清人洪亮吉有感于"大一统之书,内三馆所绘秘图,则流传匪易,鸿编则家有为难"~((1)),因此撰著《乾隆府厅州县图志》50卷,便携观览。此书初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刊刻,但未及一半,因斧资难继而中断,后在友人于宗林协助下于嘉庆七年(1802)刊梓,今流传版本有嘉庆七年《洪北江集》本、光绪五年(1879)授经堂刊《洪北江遗集》本及光绪二十三年新化陈氏三味书室本。中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繁本可分为两个系统,其标志性的区别是:(1)甲系统版本有致语,即引头诗,乙系统版本没有;(2)甲系统版本未移置阎婆事,乙系统版本已移置;(3)诗词和文字有不同,如71回一篇单道梁山泊好处的骈语不同。袁无涯刻本是用乙系统的百回本作底本加上经过脱胎换骨改造的征田虎、王庆故事成为一百二十回的《水浒全传》本。两种繁本系统的比较对探讨《水浒传》的成书过程是有助益的。乙系统繁本是在甲系统繁本的基础上修改加工的,其忠奸斗争的思想倾向加强了,艺术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尚莹轩 《图书馆界》2023,(2):50-56+73
梁寅是元末明初之名儒,其弟子盈门,一生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事。他的诗文作品收录于《石门集》中。关于《石门集》卷数版本,历代著录有四卷本、二十四卷本、二卷本、七卷本、十五卷本、十卷本以及不分卷的抄本。此集刻本流传甚少,抄本较多。现收集有关《石门集》的历代版本信息,梳理其流变情况,并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侠文化的角度对古典说部巨著《水浒传》进行解读,总结《水浒传》所蕴含的以“尚武重义”为内在结构、以“义”为核心的侠文化精神的多侧面,进而从侠的角度对《水浒传》研究中聚讼纷纭的招安描写作了别具新意而又不失合理的阐释——“忠义并行”的人格追求.驱使水浒群侠最终一同卷入招安暗流.走向人生与事业的穷途末路:而侠文学只除恶贼不破纲纪、任侠而不造反的文学传统,历史上侠的逸离现实社会而任侠、然后重归现实社会的现实出路,则决定了《水浒传》招安描写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元末人张宪有诗集《玉笥集》传世。《玉笥集》现存最早版本是弘治五年王术刊本,为选注本;通行本十卷,主要以抄本形式流传,刻本则有《粤雅堂丛书》之一种。弘治刊本与十卷本内容相去甚远,当源自不同祖本。此外,相关典籍中仍可搜罗到少量失载于传世《玉笥集》的张宪诗文。  相似文献   

12.
韩进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7):137-141
《清河书画舫》是明代张丑的一部知见书画目录书。该书现存诸本有十一卷、十二卷和十二卷附补遗三种卷次面貌,代表其撰著流传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前两种较接近张丑原稿,但一直为学界所忽视;第三种以清池北草堂刻本为代表,成为乾隆以后的通行本。通过系统的版本调查和研究,蠡清《清河书画舫》初撰本、增订本的面貌,钩稽出通行本的校刊经过和流传脉络。  相似文献   

13.
南宋楼昉所编《崇古文诀》全称为《迂斋先生标注崇古文诀》,又称《迂斋古文标注》,是一部重要的古文选本。楼昉先后编有五卷本、二十卷本、三十五卷本三种,《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七《崇古文诀》提要云:"此书篇目较备,繁简得中,尤有裨于学者。"流传下来的即这三种不同的版本系统。  相似文献   

14.
尤袤《遂初堂书目》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作者对《遂初堂书目》进行校注过程中所得。关于记版本、类目的设置、分类、著录和排列中之不足,成书时间和成书过程、流传版本以及对尤袤藏书的评价等问题。都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李永明 《兰台世界》2012,(12):37-38
《楚辞集注》由《集注》八卷、《辨证》二卷、《后语》六卷三部分组成,在其流传过程中,版本的沿革、卷帙的分合较为复杂,本文对《楚辞集注》的版本情况进行了梳理与廓清。  相似文献   

16.
张子全书》始编于明代,明万历凤翔府沈自彰刻本流传、影响较大。《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总目》著录了三部"明万历凤翔府刻本",本文对其逐一目验考察,通过对序文和版刻特征的分析比较,发现三部所谓明本皆非明万历原刻初印本,而是明万历刻本的清修补本,刊印年代均不早于康熙朝。将这几部清代后印本直接著录为明本并不准确。署名张能鳞的《张子全书序》系改窜《儒宗理要》之《张子序》而成,以此冒充《全书》之序。  相似文献   

17.
关于《水浒传》初刻英雄谱本的研究国内现今只有刘世德先生的一篇文章,而刘先生当时所用到的初刻本是残本,只残存6卷,由于本子残缺较多,所以得出的结论有些并不十分准确。本文在得到日本所藏初刻《英雄谱》全本的基础上,重新对初刻本以及二刻本作出讨论。先是对《英雄谱》的版本进行详细归纳以及辨析,之后对日本筑波大学所藏初刻《英雄谱》全本以及各二刻本进行细致的介绍,最后详述初刻本与二刻本之间的区别以及版本之间的传承。  相似文献   

18.
产生于元末明初的《南溪笔录群贤诗话》,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部分文字可补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之缺.据现有文献,该书最早刊刻于明正德五年,分前、后、续三集(卷).《四库全书总目》、《天一阁进呈书目》等所谓二卷本,实为三卷本之残本;《四库存目丛书》影印三卷本残本却标为二卷本;《千顷堂书目》所言四卷本,亦当为三卷本.  相似文献   

19.
宋陈善所撰《扪虱新话》,初名《窗间纪闻》,成书之初以抄本流传,之后迭经旧稿散佚、重新编撰等波折,使得其传世版本各异.在宋代,《扪虱新话》已有不分卷本、八卷本、十五卷本之别.现存版本从内容形式上可归纳为不分类本、分类本两种.本文拟对《扪虱新话》现存的几种版本进行考证,以辨其版本源流.  相似文献   

20.
王锷 《图书与情报》2006,(5):106-111
珍藏于国家图书馆的八行本《礼记正义》70卷。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礼记》经、注、疏合刊本,也是南宋浙江刻本中的代表作。文章通过对八行本《礼记正义》刊刻、流传及其收藏经过的考查,探讨了八行本的学术、版本和艺术价值,也说明了私家收藏在中国古籍流传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