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秉福  许曰才 《教育与职业》2006,12(20):170-171
案例教学法的优越性在我国法律教育界已得到广泛认同。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对案例教学法进行本土化改革,“对抗式”案例教学法就是这方面改革的一种尝试。“对抗式”案例教学法立足课堂,体现法律案件的“对抗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和作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郑哲蓉 《广东教育》2002,(12):43-43
《斑羚飞渡》是初中第三册的一篇自读课文,叙述斑羚陷入绝境求生、自救的全过程,赞扬老斑羚为了种群的生存,不怕牺牲的精神。一上课,我几语导入课文内容,就让学生齐读。这样的课文,无须激发阅读兴趣,读下去,他们自然会越来越投入。果然,我发现学生的表情严肃了,语调缓慢、低沉。读完课文,整个教室出奇地静,他们的表情是一样的———悲伤和愤怒交织,有的学生眼眶红红的。我抓住这一刻,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有学生站起来,没想到是小彭,平常极少发言的他却第一个开口了:“老师,我想到了父母!”又是出乎意料。他接着说:…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读了两篇教学反思。一篇是在活动中进行识字教学的体会。从对教学过程的描述看,整堂课热热闹闹,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学生上课仿若在做游戏。读完反思不免让我产生这样的疑问:教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应该的,可是整堂课学生没有一点儿安静下来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这样的识字教学能有好的效果吗?  相似文献   

4.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绝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教师的点拨引导将显得更加宝贵,更加重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洪镇涛的语感教学法等。根据我的经验和体会,设置“课眼”也不失为一种成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校"两课"案例教学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增强“两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直是高校“两课”教学改革面临的课题,本阐述了“两课”案例教学法研究的具体做法和研究体会,并认为案例教学是增强“两课”实效性的最佳途径,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不断深入,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教学方法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使“案例教学”得以健康地发展成为了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廓清对“案例教学”的基本认识,消除现有的模糊观念是十分重要的。一、案例≠教案不少教育界人士往往简单地把案例理解为教案,认为案例就是教案的“翻版”。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它混淆了两者的区别。教案,又称课堂教学计划,是课堂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大致上包括以下方面内容:课题、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时间、教具准备及教学过程等…  相似文献   

7.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新型教学方法,已经在不少学科的教育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对我国高职会计教学方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和特征,进一步论述了会计教学案例选编的原则及组织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程序,提出了一些会计案例教学运用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以尽可能有效地提高其运用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一种怪现象(好在只是“怪现象”,还未成为“流行病”)——课前,教师力求将自己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灌进”某种“权威”的教学模式(不如说是“模具”)中,教师本着这种“做工”精细的课堂教学模式,预设好自己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甚至是每~句话,由此整合  相似文献   

9.
案例教学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以实践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使用时,可以分为六个步骤进行,本文将一一阐述。  相似文献   

10.
"判例教学法"对我国法律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例教学法”是美国法律教育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为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观,具有教育面向司法现实、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特点。我国目前的法律教育存在明显的缺陷,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我国的法律教育应借鉴“判例教学法”的做法,引进和移植案例教学法。  相似文献   

11.
对"财政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市场经济的实行,我国的财政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再加上西方财政理论的引入,财政学课程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校际间缺少交流,各院校所用教材和教学内容都有很大的区别,有的院校将过去的教材进行简单地修改,有些院校则完全照搬西方的一套财政理论,财政学缺乏统一的教材体系与教学内容,由此导致了一些不良的后果,因此扩大校际间的交流、基本统一教材、增加案例教学、统一制作多媒体幻灯片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郑金洲 《江西教育》2004,(12):43-43
1.课堂观察。观察方法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研究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是教师自己对教学对象——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片断进行观察,也可以由其他教师来实施观察,这两种观察的目的都是为了掌握课堂教学中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13.
龙芙芝 《大学时代》2006,(8):123-124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将学生的发展作为英语课程的卅发点和归宿”,制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英语教学应创设一种互动的、开放创新的教学关系。同时,《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逐步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任务型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是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协助者、调控者。  相似文献   

14.
能因成语而名垂千古的人在历史上为数不多,毛遂先生便是拥有这种殊荣的人物之一。当初,在秦军大兵压境,赵国国难当头之际,身份低贱(赵相平原君的门客)的毛遂挺身自荐,凭着他过人的胆识、精辟的分析和高超的语言技巧,向楚王直陈利害,说服楚王与赵国歃血定盟,促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合纵抗秦”大计的实施,从而挫败了秦军的来犯。他的英名也因此得以妇孺皆知流芳百世。可是知道毛遂大名的人大多也就仅限于了解他的这一段辉煌历史,而这对毛遂人生的悲剧性结局恐怕知之不多,而这对于我们全面评价毛遂这个历史人物以及探讨如何科学地使用人才似乎具有着更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层次、全程化"教学模式实施过程的探索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层次、全程化”实践教学模式,是将远程开放教育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分为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地母实践教学贯穿于法学专业(本科)的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奎方位地接受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的实践训练,从而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法律职业人才。本文提出这一教学模式的构想,随告又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一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性实施,并总结出一套具体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个经典案例:七个平凡而且平等人组成的小团体,没有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或有刻度的容器。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发挥了聪明才智,多次讨论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大体上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7.
举例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的一种常见的方法。由于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涉及许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照本宣科进行知识讲解或理论演绎,必然会给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带来一定的困难。然而借助于丰富而有趣的事例,在课堂上穿插讲解、讨  相似文献   

18.
周俊 《教书育人》2005,(7):54-56
P学校是处于市中心的一所职业学校,前几年经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校的教学秩序、学生的行为规范良好,学校被评为市行为规范达标学校。随着社会的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学生从外界接受的新鲜事物也越来越多,同时职业学校学生的课业负担较轻,课余时间充足,而P学校周边环境的不理想,各种“室”“厅”“店”“吧”等包围着学校这方净土,再加上学校旁边有学生管理较薄弱的技校,使得午间和放学时,在学校周围各种“室”“厅”“店”“吧”等营业性场所经常可以看到P学校的学生,  相似文献   

19.
钟世文 《江西教育》2002,(18):29-29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分数除法应用题”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谁能告诉老师,我们班有男、女生各多少人?生:我们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师:根据这一信息,你们想到另外的什么信息?生1: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14。生2: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师:根据以上信息,你们能不能选取其中两条,提出一个问题?生3:我们班有男生25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女生有多少人?生4:我们班有女生2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14,男生有多少人?生5:我们班有女生2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男生有…  相似文献   

20.
周达 《教育艺术》2005,(8):62-63
据说西方人在正餐前要饮一杯开胃酒,目的是为了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如果将学生学习统计课程的整个过程视为正餐的话,第一堂课就是正餐的第一道菜。如果这道菜适合学生的胃口,就可以起到增进“食欲”的目的,反之则会抑制“食欲”。因此,笔者认为在正式讲授统计课程前,应该让学生饮一杯“开胃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