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语感是对语言敏锐的感知和领悟。一个学生学习语文质量的高低不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在于他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语感的积淀。(于永正语)因此,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关键,是必须加强语感训练。  相似文献   

2.
语感是对语言敏锐的感知和领悟.一个学生学习语文质量的高低不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在于他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语感的积淀.(于永正语)因此,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关键,是必须加强语感训练.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范文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所谓内化,是指学生通过课文的不断感悟所形成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语感经验的积淀。而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语感经验的积淀,又有赖于读书的纯熟。熟则能悟,悟则能化。从支玉恒老师的《太阳》教例可以看出,他主要带领学生在多读、熟读的过程中领悟语言材料。读书可谓务期其熟,由熟而悟,由悟而化。概括地说,就是“读书内化”、“注重感悟”。张志公先生说:“写在文章里的语言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合乎规范的,背诵若干这样的文章,对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会有不少的…  相似文献   

4.
在阅读教学中关于学生语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浩润 《考试周刊》2007,(32):62-63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语感的培养应成为阅读教学的核心。笔者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以下几点做法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训练朗读着手,让学生积淀语感;从揣摩、品味语言着眼,让学生丰富语感;从整体感知课文着力,让学生体味语感;从读、说、写结合着意,让学生提升语感。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要对学生语言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加入语感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语文作品语言的特点,提高语言素养。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探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金艳 《文教资料》2011,(35):47-49
语文教学是一种能力建构。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学习语文在于吸收、积累语言和习得、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以“语言学习”为核心的语文常规课堂教学结构应包括: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相似文献   

7.
金艳 《华章》2011,(33)
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学习语文在于吸收、积累语言和习得、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以“语言学习”为核心的语文教学常规课堂教学结构应包括: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是经过大脑指挥口、耳、眼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并调动口、耳、眼、脑等器官一起参与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好的朗读,能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领悟语言情韵,让学生浸润在语言文字的魅力之中,对学生积淀语感、提升语言感悟和表达能力大有好处。小学低年级作为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尤其要大力加强朗读指导和训练,让“读”来占鳌头,让“读”更具匠心。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何谓语感?语感即人们对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情与意的感受力。语感是抽象的,它具有很强的直觉性与整体性;语感又是具体的,它外化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具有经验性与规律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语言表面,领悟其中所蕴涵的深层意义.才能与作者交心,才能有所发现。因此,把握语感的特征,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是阅读教学创新的基础,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语感训练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语感具有经验性,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得以熟练化、自动化。因而在语感训练中,必须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进行语言的比较、品味、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语言间的细微差别,从而积淀语感。在阅读教学中,语言的比较分析主要采取的是将课文中的语句变...  相似文献   

11.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的领悟能力,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是语言熟能生巧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创设纷呈的倾听情境,让学生领悟英语语感;加强阅读训练,让学生发展英语语感;增加有效的说话实践,让学生增强英语语感;重视多样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巩固英语语感,让学生在英语的高空展翅翱翔,在英语的阔海自在泛舟。  相似文献   

12.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指语言文字实施者在与语言信息材料交织中,对语言本质意义的领悟和意会能力。直觉性、会意性、整体性是其本质特征。语文阅读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言语经验的习得是培养语感最主要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感,就是要通过长期的、大量的、反复的、规范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不断使外在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内化为学生对言语的敏锐的直觉能力。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在阅读教学中应着力加强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感知丰富的感性语言材料,增加语感积淀,提高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正>阅读教学片断训练旨在加强语文读物中重点和精彩片断的指导,从大量语言材料的比较中选出最重要、本质的部分,并把它加以集中,挑出文章之精华,汲取语言之精髓,引导学生去赏析语言,领悟深邃的思想,品味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情。让学生在古今中外名家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中熏陶、感染,增强语感,陶冶情操,并创造机会让学生试着去运用,加强  相似文献   

16.
顾贤芳 《文教资料》2010,(30):65-67
语感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心理直觉思维方式,它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同时还是形成更高言语能力的基础与初阶。为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把生活经验积累、语言知识传授与吸收、逻辑修辞能力培养等作为主要任务来抓,具体做法为:指导诵读,积淀语感;创设情境,激发语言;揣摩比较,生发语感;虚实相生,丰富语感。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要重视语感训练青岛市上海路小学曹君一、对阅读教学中语感训练的认识什么是语感?它是由感受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过程,是一种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感知,所形成的对语言材料特有的、近乎直觉的敏锐的感受能力。语文教学中被称之为“语感”的对...  相似文献   

18.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迅速领悟能力。它是人们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在对语言的具体学习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系统的语言以及文字的训练逐步形成的。小学是学习的基础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显得特别重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浅略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一、创设教学情境,感受语感小学生在这个学习阶段,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也  相似文献   

19.
语感训练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而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尤为重要。在阅读教学中应怎样训练学生的语感呢?朗读,训练形象语感所谓形象语感,就是对文章中的形象的准确感受。这种语感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扎扎实实的朗读训练获得。朗读是从别人的外部语言向自...  相似文献   

20.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觉地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理解能力,是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新课程标准(试验稿)》在课程目标中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小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