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中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中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认识论视野里,主体是相对客体而言的,一般指有健全意识能够能动地进行认识与实践活动的人。学生主体,则指能动地参与教育活动的个人,主要是指发展中的青少年儿童个体。所谓主体性是指作为认识主体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的一种能动表现。教学中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就是要让全体学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享有选择和创造的自由,使身心两方面的潜能都获得发挥与提高,使发展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态势。在教学中,学生的对象性活动的自主性和能…  相似文献   

2.
论主体及主体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是改造和认识客体的活动者。主体是人。主体性是人在对象性活动中本质力量的外化,是能动地改造客体、影响客体、控制客体,使客体为主体服务的特性。它主要包括主体的"为我性"、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人的利益需要源自人的本性,这种人性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生成的动力基础。人的主体性是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能动地作用于客体所表现出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它以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四种表现形式构成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以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觉能动地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中心,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身发展的主体,通过弘扬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把学生培养成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主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康德、黑格尔等人对此都有过论述。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以上成果,认为主体是具有意识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现实的人。在此基础上,主体性即指现实的人所具有的意识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的特点。“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作为主体性人的历史作用始终是以实践的方式展开的。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是人类主体进行社会历史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主体属性,其核心表现为能动性。能动性是指行为主体基于自身与环境因素,主动选择、决策判断并产生目标导向的能动行为以达成既定目标的能力。主体性存在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与课堂教学实践的能动认知与能动行为之中。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主体,其能动性不可避免地受到主体自身与学校环境的双重影响。因此,提升主体性视域下的教师能动性,应确立“师本位”学校主流价值观念,教师自身应树立坚定的能动信念,主动提升教学效能感,形成积极的身份认同,激活主体自觉,确立“能动者”身份;学校管理者应营造积极的学校文化,创设“师本导向”的组织氛围,赋权增能于教师,构建“师本位”学校环境。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主体性教学?主体性教学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以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觉能动地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中心,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和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以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觉能动地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中心,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  相似文献   

9.
试论灾害意识的主体及构成郭强一、灾害意识主体主体,通常认为是指有意识有目的地从事活动的人.它具有意识性.能动性和自主性.可以划分为实践主体、认识主体和历史主体,灾害意识主体是认识主体的一方面。在灾害背景下,自主能动意识灾害并交流灾害信息采取减灾行为的...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它既表现为个体对客观世界规律自觉能动的掌握,又表现为个体的自觉能动性的创造,集中体现为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既具有主体意识,又具有主体能力,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马克思说:"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很多专家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来概括主体性,其中自主性侧重于主体权利,表现为主体对活动诸因素的占有和支配,能动性侧重于主体能力,表现为主体活动的自觉选择和参与,创造性是人的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的集中反映,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  相似文献   

12.
简论主体性教育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主体性教育中的主体 要理解主体性教育,必须理解主体、主体性与教育的关系。 何谓主体?马克思认为,人在自觉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人的自觉的能动的实践活动中,就成了主体,也就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的特征。心理科学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个性的核心,也称自我意识,是指能够自觉、主动地认识和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主体性越鲜明,越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该怎样去做。而主体性不强,也称自我意识不成熟,他们往往被动、机械地适应环境。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自主精神、创造精神、主体性鲜明的人,这正是教育应承担的培养任务。  相似文献   

13.
能动性是人的主体性最重要的内涵和最鲜明的表现,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通过进行适应性、合作性、创造性和趣味性的教与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能动性,让他们去主动发现新知识、探究新问题和获得新经验,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主体性思想探析刘明贵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并力图在实践中不断地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进而展示其主体性。所谓主体性,是人作为历史主体的根本特性,是指主体的主导地位以及对客体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的特性,其根本内容是人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呼唤主体性教学。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体性是指人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和主体间性。主体性原则是现实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的逻辑延伸。在语文教学领域,以学生为主体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呼唤主体性教学。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人的主体性是指人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和主体间性。主体性原则是现实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的逻辑延伸。在语文教学领域,以学生为主体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7.
浅议主体性原则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刘宽亮山西运城高等专科学校主体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从实践唯物主义立场出发,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是指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人成为主体的前提条件就在于实践。主体有其基本性质,亦即主体性。它包括主体的自觉性、主...  相似文献   

18.
前世界科技革命正在迅猛发展 ,我国经济建设也在日益取得新的成就。客观世界的变化对人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的主体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 ,教育理论也需要新的变革。主体性教育突出人的主体地位 ,已成为当今教育的新趋势。一、主体性及主体性教育1.主体性的含义及特征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在认识活动中 ,主体是指认识活动的承担者、体现者 ,即人 ;客体是指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 ,即客观世界。主体性就是指作为认识活动的主体的人在各种认识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根本特征。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 ,有四个…  相似文献   

19.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归结为如何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所谓能动性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自觉、积极、主动的特性.而发挥能动性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恰当合理的引导.本文仅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使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动作用,促使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谈点个人的作法.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时代,是财富源于人力资源的时代。为此,教育应当为学生创设一种愉悦学习、广泛交流的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使他们体验学习的成功欢乐。这就是说,要建立以人为主体的新教育观,实现教育的个性化。 一、主体性的认识 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说,主体相对于客体而言,一般指有目的地进行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人。学生主体,则指能动地参与教育活动的个人,主要是发展中的青少年儿童个体。 主体性,即把人作为本体来看待。人的主体性是指作为人所具有的价值特性。人是独立的、自主的、自由的。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