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不仅缓解了当前严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但目前大学生村官合法地位的缺失严重制约了该项制度的长期推行。虽然将大学生村官的身份直接转变成公务员或者真正意义上的村干部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我们可以通过对大学生村官采用公务员聘任制、完善公务员招考制度和事业单位招聘制度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定向招录比例等方式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公务员身份问题;通过调整基层的法律法规、选聘本地户口的大学生回村任职、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力度等方式促使大学生村官村干部化。  相似文献   

2.
2008年启动的大学生村官计划旨在促进城乡人才流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入更多的人才,而大学生村官的有序流动是村官工作发展的关键,关系这村官队伍的稳定。本文运用社会流动的相关理论方法,通过分析大学生村官的社会流动现状、存在如身份边缘化的尴尬、功利性的困扰、期满后的去留等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对大学生村官的多元化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村官创业教育是我国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关键环节,对推动我国农村经济体系结构性演变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晚、认识不足及大学生村官群体自身局限性等诸多原因,我国大学生村官创业教育亦是当前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瓶颈。国外创业教育已有长足发展,经验丰富,对我国大学生村官创业教育在更新理念、丰富内容、强化社会支持程度等方面具有积极借鉴意义。我国大学生村官创业教育以时间为纬度可细化为前创业时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时期的延伸教育两个阶段,分阶段对我国大学生村官创业教育模式进行探索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农村发展及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随着高校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趋势的出现,大学生村官逐渐成为农村基层建设的新力军。本文针对大学生村官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大学生村官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其次分三个方面探讨了当前制约大学生村官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的因素,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促进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村官职业满意度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业绩会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以对苏北五市大学生村官的调查分析为基础,着重探析影响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聚焦当前大学生村官面临的激励困境,进而构建能够提高大学生村官职业满意度的激励体系,以实现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的思想观念、行政管理、大学生自身、教育培训、高等学校和社会联动等六个方面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主张充分发挥社会各个层面的作用,整合资源,统筹协调,共建联动机制,努力探索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作为大学生村官中的特殊群体,其生理及心理特点使女大学生村官在开展农村工作中遇到比男大学生村官更大的困难。要从提升自身能力、完善相关制度及提供社会支持网等几个方面来构建女大学生村官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自我认知与个人分析是进行清晰的自我定位的基础,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以"SWOT分析方法"作为方法论依据,并以南宁市武鸣县大学生村官为案例,着力从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挑战(threa)t四个角度,对当前国家为大学生村官出台的五条发展路径,结合大学生村官自身所具有的优缺点、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出路环境的利弊因素等进行剖析,以清楚地界定大学生村官的个性能力特征及其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这对大学生村官客观地评估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点和难点皆在农村,大学生村官法律知识水平的高低,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制建设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对淮海工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村官与在校生的法律知识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村官和在校生的法律基础知识明显偏低,分析认为这与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不高、学...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发展至今,队伍不断壮大。当大学生"村官"逐渐成为基层干部队伍中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的同时,其选任背景也导致了他们的特殊性,如何调动这个特殊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对这支生力军的培养与激励,已经成为我们目前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基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个方面来探讨对大学生"村官"的激励管理,以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效率,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日本女子短期大学的发展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女性发展的影响,反思目前我国高校性别教育的现状,认为其基本上是停留在满足实用性的社会性别利益和需求的水平上,只有向满足战略性社会性别利益和需求转化,才能实现两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家的写作并不是绝对自由的,它受制于各种条件,其中包括不同的性别身份。女性作家和男性作家的作品,在体裁、题材、风格和技法上,都能体现出作者的性别差异。造成作家性别差异的原因是客观现实与性别偏见,作家应该努力克服自身性别带来的限制,用文学作品推动现实变革,摒除性别偏见与歧视。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歧视也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性别歧视、体貌歧视、健康歧视、户籍歧视等方面,由此严重损害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平等权。在分析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的基础上,探究我国法律在对大学生就业平等权保护方面的不足之处,并就大学生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护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校在读研究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江西省高校在读研究生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初步对策.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省高校对研究生体育工作重视不够;研究生体育锻炼的需求较大;研究生体育人口较低,体育人口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研究生体育锻炼形式以结伴锻炼为主,参与体育锻炼项目以球类为主,研究生体育锻炼时段选择在下午和晚上,锻炼的规律性不明显,锻炼的场地以学校运动场为主;研究生的体育消费较低,体育消费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性别的概念界定入手,对当前体育传媒中的性别意识进行分析,指出:当前的体育传媒存在诸如忽视女性受众、贬低女性、对女性体育关注的视角有偏差以及宣扬片面的“男女平等”等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对女性体育正常、健康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男女两性性别是人类社会既有的两种性别 ,二者最基本的区别首先是生理上的 ,此外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 ,又在生理性别的基础上 ,形成了一些分属于两性的不同文化心理。不同性别的男女作家由于长期的不同性别文化心理的历史积淀 ,会在文学作品的选材范围、传达题旨和叙事模式等方面显出不同。张洁《爱 ,是不能忘记的》和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就典型地体现了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高校体育教育中男女大学生以及体育教师的体育行为和意识表现,得出高校体育教育场域中存在:体育教学中的性别屏蔽现象、体育师资结构上的性别隔离现象、体育运动项目选择上的性别分化现象、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性别刻板现象以及课外体育参与中的性别偏失现象等结论。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加以分析,指出追求教育平等的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自觉或是不自觉地成为对性别刻板印象的认同和性别行为的强化等强有力手段,也是直接导致男女大学生在高校体育教育结果上的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18.
性别逻辑对女性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别逻辑存在于整个文化体系内,并普遍影响着整个文化形态的各个领域,体育文化也毫无疑问地受到性别逻辑的影响。通过对体育文化中的一些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分析,探讨了性别逻辑对女性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国内外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性别刻板印象在两性中确实存在,而且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步,这种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间接测量方法也在逐步完善。比较典型的有加工分离法(PDP)、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刻板解释偏差(SEB)等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冰心发表于20世纪30年代的短篇小说《西风》秉承了她20世纪20年代问题小说的余绪,触及了对女性性别而言的重大问题,成为中国现当代女性叙事文学中"现代女性在家庭和事业中的两难"这一母题书写的重要一环。《西风》中暗示的女性依然需要家庭的主旨在此类书中是最富建设性和积极意义的,与冰心一以贯之的"爱的哲学"的精神旨归也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