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在校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与体育锻炼行为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价值观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并且在男女性别和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与其体育锻炼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以女性主义空间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访问以及参与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揭示了女性个体在参与休闲体育过程中的空间体验,并从居民小区、公园广场、商务休闲区三个主要的女性休闲体育活动空间,阐述了女性是如何通过休闲体育活动挑战了原有的空间性别秩序,解构了"公域"和"私域"二元对立的关系,冲击了"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刻板印象,凸显了女性特殊而多元的需求,从而在城市建构起了女性社会空间。与此同时,从社会结构、文化、群体(同伴)以及个体四个层面,分析了影响女性通过休闲体育活动建构社会空间的因素,并指出结构上的性别平等、多元文化环境、女性自我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女性拓展社会空间、争取平等空间权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西部高校女大学生成才的障碍表现为:渴望成功、渴望卓越、渴望成才,同时又表现为对上述渴望的担忧。这些矛盾共同体的成因源于社会性别刻板印象,西部文化经济环境的落后,就业市场的性别歧视,美女经济浪潮的冲击以及男女社会地位的悬殊差距。针对上述问题,从社会保障的视角,政府应该提供理念上的支持,倡导性别平等的价值观;提供教育上的保障,改善女性群体的知识贫困;提供政治经济上的保障,缓解女性群体的经济贫困;提供政策实践上的保障,推动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  相似文献   

4.
性别逻辑对女性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别逻辑存在于整个文化体系内,并普遍影响着整个文化形态的各个领域,体育文化也毫无疑问地受到性别逻辑的影响。通过对体育文化中的一些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分析,探讨了性别逻辑对女性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角色理论,提出不同性别具有不同性别角色,形成不同的性别价值观,并从社会角色期望、家庭、教育和大众媒介对男女青少年性别价值观影响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得出男女青少年的性别价值观对体育行为性别差异存在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2072名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了男女大学生的健康状况、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结果表明:1)与男大学生相比,女生每次锻炼的时间短,锻炼强度小,锻炼频率低,锻炼坚持差;2)男生的健康动机、能力动机和社交动机比女生强,女生的外貌动机比男生强,乐趣动机的性别差异不显著;3)大学生健康状况和体型的性别差异存在显著性,男生的健康状况比女生好;4)应该通过学校体育制度、体育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的改革缩小在体育行为和健康状况方面的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7.
性别偏见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仍然还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影响,不正确的性别意识观念一直影响着女大学生的人格构建和心理的健康。将性别教育研究成果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相结合,分析性别教育中的特点,提出在高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性别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并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设置和形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儿童性别角色差异及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和女性是构成社会的两大群体 ,关于两性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长期广泛地为人们所接受并依据他来修正自己的行为、举止 ,因而极大的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在对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研究中 ,心理学又发现了他的两个重要特点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存在非常普遍 ;男女在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上一致认为男性气质比女性气质优越。这种刻板印象影响到了人们对男女作业行为的评价和成败的归因 ,对女性的自我概念危害极大 ,并且往往成为对女性不公正的依据。因此我们提出对儿童进行两性化教育的设想 ,希望藉此帮助儿童消除这种刻板印象 ,让他们在平等的条件下塑造个体的自我概念 ,不带任何偏见的去认识两性间的差异 ,互相学习和借鉴 ,更好地进行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体育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体育态度对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量统计等方法对长春市8所高校的800名大学生的体育态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性格、身体状况、大众传媒、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态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课题试图通过对男女大学生在学业成绩、心理健康、恋爱婚姻观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的差异表现,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性别差异,关注心理健康;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营造大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正视大学生所处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成熟期,为男女大学生提供健康的恋爱导向;同时反思我们的教育,倡导因性别而制定适合的教育模式,因性施教,促进大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深受多种因素影响。在众多影响因素中,究竟哪些因素真正地影响了体育教师的课程实施值得研究探讨。为了解影响因素特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并借鉴关心发展理论,利用研制的因素量表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学校与体育教师对改革的需求低;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复杂度超过预期;体育新课程改革方案的质量有待提高;体育教师对职业与课标的认同度较低;体育教师的自身能力素质尚未达到改革要求的水准;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不利于改革;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因此影响中学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程度的主要因素归纳为教师态度、教师能力素质、课改方案、体育文化、学生。在不同的关心发展阶段,五因素对中学体育教师的影响作用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一直沿用普通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没有形成符合自身职业教育特点的内容体系。如何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来选择高职体育课程的内容,是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高职体育课程内容可分为认知内容、技能内容和活动内容3大类。在高职体育课程设置中,综合高职院校专业的特点和职业岗位对身体运动技能(操作技能)、身体体能素质和身体形态素养的要求,将高职学生的职业实用身体训练分为车间操作、户外活动、办公管理和办公交往4大类,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锻炼。通过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体能发展、体育态度、心理发展和职业身体训练6大模块的教学过程实现高职体育课程总目标。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五所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问、现场访谈、问卷调查和逻辑归纳等方法,对中国人民大学等5所高校的205名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体育行为的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安排满意,课余锻炼的比率较高,但其量和频次尚欠科学,锻炼效果欠理想.锻炼的时空特点较合理,一般是校内、下午.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是篮、足、乒乓和羽毛球,且爱通过电视观看上述项目的国际比赛.爱和朋友一起锻炼,锻炼知识和技术大都是在体育课或自学获得,体育老师、同学和朋友对其锻炼影响最大.锻炼目的基本达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时间、环境和服装器材.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4.
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遭遇的瓶颈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通过教学实践,对现阶段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现状与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目前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遭遇的瓶颈主要是校开设民族体育传统项目贫乏,学生对民族传统课程内容的评价普遍较低。主要原因如下:(1)大学生对是否学习传统体育项目缺乏主动权,教师决定学习内容;(2)传统体育活动方式与大学生体育需求存在错位现象;(3)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缺失;(4)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宰。为此,提出以下应对策略:(1)重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体系;(2)构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师资培训体系;(3)构建发展大学生自主性"学练"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大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角色期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就新时期大学生对体育教师角色期望,对福建省6所高校的9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敬业爱岗、公平公正、责任心强的职业道德;情绪乐观、富有激情与耐心的人格形象;激发兴趣、优美示范、培养信心与合作、关注健康安全的教学理念;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健康、得体、健美的仪表形象;丰富的体育知识、全面的运动技术和先进教育理念的综合素质;指导与组织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课堂延伸能力;高学历化的自身条件是新时期大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角色期望.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歧视体育教师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体育教师受歧视现象的持续发生,折射出了学校体育教育的缺失。体育教师受到歧视的根源在于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社会对体育教育的偏见、学校体育政策的偏颇、教师职业认同的迷失、个人行为形象失范等。体育教师受歧视现象的消解路径:提升体育教师社会地位,完善学校体育法律法规,优化大众媒介舆论管理,加强体育教师个人修养等。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和消除体育教师受歧视现象的再发生。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从人本主义视角对高校体育教师应对体育教育改革的策略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现代体育教学应注重人本主义的应用,分析了高校大学生的特点:(1)心理特点——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2)思想特点——具有很高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关注民主和世界和平;(3)行为特点——平等意识强,追求个性张扬,接受习惯"视觉化"。提出了高校老师的应对策略:(1)以学生的"思想特点为本"转变体育教学的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扮演新的体育教师角色,尊重学生的"平等观念",建立新的师生关系;(2)以学生的"思想特点为本"拓宽知识视野——加强体育文化知识的学习,关注学生多元需求,调整个人知识结构,拓展"多元"知识视野;(3)以学生的"行为特点为本"注重多媒体技术的技能培养。以期对高校体育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未来体育教师对融合体育教育理念和操作的认知、态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调查对象对待融合体育教育态度相对消极,主要影响他们态度的原因包括对残疾人问题认知的缺乏,对融合体育教育过程实施的疑惑,融合环境体育教育教学能力的不足,以及客观环境和社会认知对融合体育教育支持程度的缺失。因此,培养我国融合体育教育师资应该以改变对待残疾人态度为目的,提高学生对残疾人问题的认识;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主体,加强以融合体育教育为导向的特殊体育教育课程建设;以培养操作能力为核心,西学中用,改良内容,研发适应我国国情的教学材料;相关机构要共同努力,改善残疾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9.
高校女教师作为我国知识分子中的特殊群体,她们的体育消费情况不仅反映了其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程度以及从事体育锻炼的效果和体质健康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其教学质量和效果.另外,高校女教师的休闲体育锻炼和消费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女教师参加休闲体育的状况将影响学生参加的状况,教师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将会影响高校学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因此,通过高校女教师休闲体育消费特征的研究,探索如何引导高校女教师合理进行休闲体育消费,优化消费结构,无论是对她们自身的发展,还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长沙市6所高校部分大学女生和老师的问卷调查,就体育课现状、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消费、对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和教师工作的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探讨提高高校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