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国际合作的重要渠道,新时期应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发挥引领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形成了“科学研究—人员交流—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总体布局,合作总体布局不断完善,合作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合作模式不断优化。新形势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要适应全球化趋势和科研范式转变,构建全球化创新网络,拓展国际发展空间,以及应对全球挑战和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因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模式与管理方式亟待创新。世界主要科技强国科学基金都建立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国际合作资助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系统优化、全面升级、梯次推进,加强顶层设计和能力建设,加强重大任务和平台资助布局,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实施精细化国际科技合作战略。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多数“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创新基础较薄弱,科技创新合作意愿和基础普遍不足,各国之间深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亟待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的内容与机制也亟待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本研究通过重点梳理分析美国、欧盟、德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经验,总结得出其具有四方面共同特征:搭建多层次科技交流平台,深化科技人文交流;科学布局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拓宽科技合作网络;建立健全海外孵化器,打造“一带一路”特色创新合作体系;推进联合技术攻关,提升科技援助水平。中国可从中汲取有益的做法,根据自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阶段和现实需求,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创新模式。建议重点从科技人文交流、科技合作网络、特色创新合作体系、科技援助水平等维度探索构建人才、技术、空间等多种要素协同创新和联动发展的合作生态,通过增强国际科技话语权、有效互补协作和开展科技援助等方式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创新与合作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3.
大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科学研究是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获取科学知识,加深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这种知识是全人类共有的。依据投资和组织方式,大科学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工程型”大科学研究,需要集中建设大型科研装置,众多科学家利用该装置开展创新研究;另一类是“分布式”大科学研究,指围绕某一明确科学目标分散进行科学研究。前者如国际热核聚变实验(ITER)和欧洲强子对撞机(LHC)计划,后者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全球变化研究。大科学研究的投资巨大,有时一个项目的投入超出一个国家的承受能力。大科学研究需要众多科学…  相似文献   

4.
引言 农业科学基础研究是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技术进步的源泉,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是基础研究发展的时代特征,国际合作与交流对于发展我国农业科学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家对农业科学基础研究的投入还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依托,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合作研究,对于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广泛、深入、实质性的国际合作可以使我国农业科学基础研究从选题  相似文献   

5.
大科学的兴起和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尤其是基础研究的国际化正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两个重要标志。大科学研究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入,科学研究对仪器设备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科学目标对应的实验规模和投资强度的不断扩大而逐步形成的。尽管各国对大科学并无统一的认识,但就现有国际科学组织和各国政府建立的大科学工程和研究计划的特征来看,通常都具有投资强度大,多学科交叉,实验规模巨大,科学目标宏大等共同特点。因而,往往是众多不同学科、不同国籍的科学家在一个大型科学装置上或围绕一个共同的科学目标有分工有协作地进…  相似文献   

6.
基础学科国际科学合作的重要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根据基础学科国际科学合作的重要特征以及国际科学合作的产出数据系统,着重考察了影响国际科学合作与交流发展水平和状况的诸种因素及其关系。通过对国际科学合作中所出现的复杂现象与关系的研究,以回答诸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国际合作的规模为何存在差异、世界各地区及国家是如何形成了国际科学合作的网络的、基础学科领域国际合作形成的模式以及各种科学的外部因素对国际科学合作产生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云南科技管理》2019,(5):23-25
菲律宾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自然资源、工业制造基础等方面的优势,但是在科研经费、人力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欠缺也比较明显,在农业生产、医疗卫生、能源发电、基础设施改造等领域需要技术、人才的合作,针对菲律宾科技创新的情况提出利用平台、项目合作等方式促进科技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利于科技交流,也是两国加深认识和了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1 高分子领域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在我国内地陆续召开 国际学术会议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交流、展示水平、扩大国际影响、创造合作机会的活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科学发展水平的迅速提升,我国申办重要国际会议的成功率逐年提高。对高分子科学领域来讲,近期先后有“2002高分子世界大会”“合成金属国际学术会议”“太平洋高分子大会”等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这些会议是本领域国际上最高水平或具有重要影响的系列大会。我委对这些会议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资助。  相似文献   

9.
<正>科学正日益地成为全球化的事业,成为国家间相互联结的网络,国际科学合作不断深入。2011年,国际学术期刊已超过35%的的论文是国际合作,而之前15年总量仅为25%~([1])。国际科学合作不仅成为发达国家科学发展的主流,在发展中国家也日益显著。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越来越多地在国际化和网络化的开放环境中相互竞争、相互交流与合作。国际合作已成为各国科技政策与战略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校如何参与大科学合作协同创新,探讨高校参与大科学合作与创新的协同创新理论。在此基础上,总结国际知名高校科研合作协同创新的典型实践经验,以及浙江大学科学合作与协同创新运作经验。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