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关于我国教育投入研究:总量、结构及地区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量1978年前发展缓慢,波幅较大,1978年后持续快速发展。通过岭回归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发现教育投入受到GDP、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较大,教育投入总额增长更得益于财政支出的增长。教育投入在结构上呈现“三升三降”的特点。教育投入在省际存在重大差异,特别是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最高省份是最低省份的3.7倍多。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量1978年前发展缓慢,波幅较大,1978年后持续快速发展。通过岭回归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发现教育投入受到GDP、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较大,教育投入总额增长更受益于财政支出的增长。教育投入在结构上呈现“三升三降”的特点。教育投入在省际间存在重大差异,特别是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最高省份是最低省份的3.7倍多。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比较了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增长与教育总投入增长、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财政支出增长、GDP增长的关系;分析了财政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财政教育投入占教育总投入的比例、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使用统计和计量回归的方法,分析江西省财政教育投入的增长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GDP的增长关系。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教育财政投入的增长率高于GDP和财政支出的增长率,这是合理的;但是教育财政投入占GDP的比例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偏低,教育财政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波动性比较大,反映了决策者在对是否应该加大教育财政投入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5.
数字     
●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为8418.8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4%。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516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57%。2005年执行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政府教育投入总量继续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比上年有所增加,但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依据《河南教育年鉴》所公布的官方数据对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生均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等进行了分析,发现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远远低于4%标准;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比例低于全省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生均事业费虽有所增长,但主要用于教师工资发放;生均公用经费连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限的教育投入仅仅能维持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运行,教育发展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7.
周大平 《教育》2012,(7):19-20
一个国家公共部门的财政性教育投入,在中国叫"财政性教育经费",国际上通称"公共教育经费"。早在1993年,中国政府就为财政性教育投入设定了一个目标,即2000年要达到国民生产总值(GDP)的4%。然而迄今这个目标却从来没有达到过……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1978年至2011年的数据,利用计量模型分析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及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经济因素对税收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波动决定税收增长的变动,GDP对税收的影响程度正日益增强;而我国税收增长受财政支出的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9.
章右 《教育》2012,(7):27
随着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达到4%,各省市和自治区在将教育"蛋糕"做大的同时,也在探寻着如何切好这块大"蛋糕"。河南:公共财政是第一大支出为实现201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4%的目标,财政部对各省建立了教育投入评价指标体系,河南省分到的指标是:2011年、2012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6%和17%。据《教育》旬刊记者了解,在过去的一年里,河南省财政教育支出853.5亿元,增长超过了40%,教育成为河南  相似文献   

10.
一、教育投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实现教育目标所需的经费投入与可能供给的差距较大。近年来甘肃省教育事业发展很快,但距离教育目标所需的经费投入的差距还比较大。我国人均GDP刚刚进人中低等收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虽然有所增长,但至今仍未达到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4%的目标;农村中小学保工资、保运转和保安全的任务相当艰巨,教育投入仍然是制约教育发展和巩固“两基”成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0—2016年湖南省教育与经济的有关数据,采用平稳性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等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湖南省教育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在经济增长方面,湖南省教育财政支出起到的是积极的正向作用,且固定资产投资额、从业人员数量、教育财政支出以及湖南省GDP四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从扩大教育财政支出规模、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健全教育财政支出监督机制四个维度出发,提出拓展多元筹资渠道,缩小教育发展差距,确保教育经费透明化使用,进而实现教育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地级市人均财政性教育支出构建省级教育基尼系数衡量教育横向公平,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教育公平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别以夜间灯光亮度和性别间教育差异作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公平的代理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教育公平程度和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呈倒U型关系,以地区生产总值为因变量的回归结果显示,当教育基尼系数为0.236时,教育公平程度对省域经济发展最为有利;以夜间灯光亮度为因变量的模型,教育基尼系数的最优值为0.288。研究还显示,教育公平对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基于此,各省政府应统筹安排地区间教育财政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对于地市间教育投入差异较大的省份,应通过转移支付、政策支持等方式缩小地区间的教育财政投入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从统计分析学的角度对中国大陆 1989年到 2 0 0 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GDP、国家财政收入做出回顾和分析。得出结论 :三者关系中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年增长率与国家财政收入年增长率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与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有着非常显著的相关性。由此提出构建《中央财政收入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比利时教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比利时在教育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入学率、教育方式、教育理念上。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经济问题 ,即中国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中直接教育开支的比例和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例都比较小。我国教育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 ,其思路是 :扩大招生 ,提高入学率 ;加大政府投入 ,多方筹措资金 ;多渠道办学 ,鼓励、扶持民办高等教育 ;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制。  相似文献   

15.
城镇地区间义务教育资源投入差异的来源包括教育经费支出和地区间产品、服务的价格差异两个方面。在教育公平和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讨论中,如果直接比较各地学校的教育经费支出,研究得出的结论将失去真实性。在义务教育阶段,人员投入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投入,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城镇地区义务教育人员经费生均支出进行调整,获得真实人员投入情况,并对其差异进行研究。但目前还没有出现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较为精确的调整方法。基于大样本入户调查数据,通过借鉴国外可比工资指数法构建模型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地区间义务教育人员经费价格调整指数变异性大,因此对人员经费支出进行价格调整是必要的;各省份城镇地区间义务教育人员投入真实差距小于义务教育人员经费支出的差距;各省份城镇地区间生均义务教育人员真实投入的差距仍然存在,经济发展缓慢地区的学龄儿童仍然获得更少的义务教育人员投入,应该继续贯彻执行对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政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协整理论,利用我国1978-2009年间的数据估算了我国教育投资对三次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教育投资对三次产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滞后期。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每增长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0.461%,第二产业增长1.400%,第三产业增长1.216%。它们的滞后期依次是10年、9年、11年、10年。但从短期来看,教育投资对三次产业的影响都是不显著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经费支出的水平与国民经济增长的适应程度可以通过建立"推动效应"模型和"拉动效应"模型的方法进行具体测算。经实证分析,中国教育经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但是,从现实来看,中国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还较低,还远远没有达到国际平均水平。所以,中国教育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间的这种失衡可以理解为是对过去失衡的一种弥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