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文学追求探测更加遥远、更加暗弱的天体,因此需要研制口径更大,成像质量更高的望远镜。主动光学技术是研制成像质量更高、口径更大的望远镜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是一门包括光学、力学、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精密机械的综合技术。1998年后,以崔向群研究员为首的研究团组开始了"大口径主动光学实验望远镜装置"项目的研究,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LAMOST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我国今后研制30-100米巨型光学/红外望远镜做好技术准备。"大口径主动光学实验望远镜装置"项目组经过数年艰辛的努力,终获成功,获得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7年9月6日,记者在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采访了此次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崔向群和李国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奖励》2007,(9):20-21
国际评估委员会在2005年考察LAMOST项目的评估结果时,肯定了LAMOST所取得的科学成就:一、LAMOST项目是一架拥有自主创新设计、在技术上非常有挑战性的大型光学望远镜,在多项技术上走在国际前沿,它的科学功效能够给中国天文学提供独一无二的观测功能。二、LAMOST首次在一块大镜面上同时应用薄镜面(可变形镜面)主动光学技术和拼接镜面主动光学技术;首次在世界上实现六角形的主动可变形镜面;首次在世界上在一个光学系统中同时采用两块大口径的拼接镜面;首次在世界上应用4000根光纤的定位技术(目前同类设备仅640根光纤)。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光而五彩斑斓,我们的形象因为有了光而更加亮丽。自然界的光现象是我们最喜爱、最有趣的现象之一,因此研究光学成像的问题就成为初中光学的重点内容。它既是我们学习光学的一个难点,也是历年中考的一个热点。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对光学成像的成因、像的性质、像的变化等知识加深理解,又要对“影”与“像”、“反射”与“折射”、“实像”与“虚像”等概念加以辨析。在2005年各地中考题中对这些知识点的考查创意新颖,为了对光学成像的现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现结合一些中考题对光学成像的问题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4.
光的衍射有近场衍射和远场衍射两种情形。近场衍射如小孔成像,当孔的尺寸比较大时,光线沿着直线传播,当孔小到一定程度,光线偏离了直线传播发生衍射,孔越小,衍射越显著,物体的几何像失去了清晰的轮廓,而且在边缘附近出现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从而影响了成像的质量;远场衍射如望远镜、显微镜,在物镜的像面上形成的几何像点由于衍射效应变成了一系列的衍射斑,衍射斑重叠越多,像越不清晰,严重影响了成像的质量,使得光学成像仪器的像分辨本领也有了限制。  相似文献   

5.
“工程光学基础”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一门主干课题,本文就如何改进传统的光学实验和开发新的实验项目,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五十年执著的追求,铸就我国天文学发展史上一道道里程碑;"三部曲"般的传奇研究历程,诞生了具有创新的折轴光学系统的2.16米天文望远镜。1994年与王(王受)琯院士共同提出了世界闻名的我国自主创新的大视场大口径光学望远镜LAMOST方案——他便是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苏定强教授。  相似文献   

7.
选择焦点和焦点参数为基本量,将几何光学中只研究球面成像,扩展到旋转二次曲面成像、研究了旋转二次曲面及其透镜的成像规律和成像质量等问题,展现了研制各种旋转二次曲面透镜的必要性,为光学仪器的改进和更新换代奠定了理论基础、将旋转二次曲面的成像理论引入了几何光学教学和新的几何光学教材中。从只研究球面成像扩展到整个旋转二次曲面,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几何光学的中心问题是成像问题.即研究物体经过光学元件后的成像规律。在中学阶段遇到的主要的光学元件是薄凸透镜、薄凹透镜和面镜,而在初中阶段遇到的光学元件主要是薄透镜,特别是凸透镜。凸透镜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如照相机、电影、放大镜、望远镜等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来制造的,  相似文献   

9.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测定玻璃折射率”等实验,是中学物理光学部分的经典实验。目前,不同版本中学物理教材所设计的实验装置,都存在光源亮度不强、稳定性差等问题,使得分组或演示实验均难以看清实验现象。为解决光学实验中新型光源的相关问题,可利用凸透镜、高亮度LED片状点光源、专门设计制作的电子线路板等材料,制作一个新型光源,能有效展现光的多种现象。  相似文献   

10.
几何光学在高考中已经弱化,几何光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却非常普遍。如: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照相机、望远镜、门镜(又称猫眼)等随处可见。上述光学器具只有“猫眼”经常使用却未见介绍。那么“猫眼”的特点是什么?“猫眼”与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有什么区别?“猫眼”由几个  相似文献   

11.
院士风采     
范滇元1939年2月生,男,江苏常熟人。1962年北京大学毕业,1966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湖南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家“863计划”第八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巨型激光装置“神光-Ⅲ”总体技术专家组总工程师、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电子学会量子电子学和光电子学分会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兼职委员、上海市光电子行业协会理事长、复旦大学信息科学和工程学院教授。从事“神光”系列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的研制…  相似文献   

12.
欧洲空间局科学计划委员会日前确定了 2008年至 2013年五大科研任务。   这五大科研任务均属投资强度为中等的“弹性任务”,以解决重大宇宙开发计划的技术、安全问题为目的。首先,是与美国合作研制比哈勃望远镜大 4倍的新一代太空望远镜( NGST),它将在 2010年替代哈勃望远镜,欧洲主要为其提供分光计和成像系统。该计划也是五大任务中的第一大优先发展项目。其次,欧空局计划在 2009年,由 2颗俄罗斯质子号火箭发射名为“ BepiColombo"的水星探测器,这是自 70年代以后,人类第二次以探测水星为目的的发射计划。该探测器预计投资 …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光学演示实验常常因为光学元件之间不匹配、光路调节不方便、光线不清晰等因素而影响实验效果。为了提高光学实验的可信度和可见度,使光学实验系列化,笔者设计自制了一套以“激光教鞭”(1aser point,以激光二极管为主要部件)作为光源的光学系列实验演示装置,用以演示“光的反射定律”、“光路的可逆性”、“光的折射”、“全反射”、“光的干涉和衍射”等系列演示实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性强,光线清晰,实验效果显著,可连续重复实验。把装置放在“实物展台”上进行实物投影,光路可以清晰放大地投射到银幕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奖励》2004,(5):92-92
随着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北京磁共振脑成像中心5月25日正式挂牌,我国科学家正在脑成像和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努力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研究平台。通过以功能磁共振成像为代表的脑成像方法,人类第一次可以直接“看到”大脑的认知活动,认知科学有了研究大脑认知和智力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脑功能成像领域像高能物理学一样被国际科学界称为“大科学”。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激光的诞生,带来的光的干涉理论、非线性光学、自适应光学、混沌光学、量子光学的发展,以及研制和开发中的“原子激光器”和“光学计算机”。  相似文献   

16.
凸透镜是重要的光学仪器元件.广泛用于摄像机、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方面,在初学“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常是用如图1所示的仪器装置,来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如果你作过这个实验探究后.还可用“作图法”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这样就可加深相关印象.深刻理解相关规律,为迁移应用打下良好基础.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科学事件     
南半球最大望远镜初试“牛刀”近日,位于南非卡鲁沙漠的一座小山顶上的大望远镜(SALT),生成了自己的第一张“处女图”———距地球3000万光年、星群密布的南方孔雀座棒旋星系NGC6744图。已成为南半球最大望远镜的南非SALT望远镜完成对天空的首次拍摄,天文学家拍摄了几个星系、星团和扩散星云的照片,该天文台计划在今年11月正式启用。SALT望远镜主镜直径为11米,目前是最大的口径值,同时望远镜镜面总面积仅次于亚利桑那州正在建造尚未完工的大型双筒望远镜。SALT望远镜由德国、波兰、美国和新西兰等国科学家研制建造,而镜头部分在莫斯…  相似文献   

18.
伍海华 《物理教师》2005,26(8):25-26,28
在高中物理“显示微小形变”和“卡文迪许扭秤装置”的两个实验中,应用了光学放大法,这一方法是将需要测量的微小量或观察到的微小效应,应用光学器件按一定的规律将它们“放大”显示出来,以便于更准确地观察和测量,根据“光学放大法”所应用的物理规律,可以分为直射放大、反射放大、折射放大和干涉放大四种方法,并且光学放大法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也不仅限于这两个实验,如果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归纳,我们可以应用它开发出许多有创新意义的物理实验,服务于当前的物理教学。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的几何光学实验装置存在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新的几何光学综合实验仪.介绍了新实验仪的设计思想和方案,在结构上对原装置进行改造,用箱体替代整个装置,用磁性平板替代光具座,用小型烟雾室替代暗室.应用结果表明:实验仪结构简单、体积小、携带方便、光路清晰,能在普通的教室进行几何光学演示教学.  相似文献   

20.
研究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是研究该气体的性质与组成的一种重要手段.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氢气燃烧,高一化学教材中的硫化氢燃烧和高二化学教材中的甲烷燃烧是中学阶段最重要的气体燃烧实验.为了提高对燃烧产物观察的清晰度,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笔者研制了一套适合于燃烧气体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的组成分三部分:A为燃烧罩,利用去底烧瓶制成.B为U型管.C为去底试管.B和C组成冷却导入管.烧瓶的口径比U型管的口径稍大,而U型管的口径又比试管口径稍大,这样有利于连接.它们之间用玻璃胶粘结,使用时固定在铁架台上.当我们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