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希麟音义》承袭并发展《玄应音义》《慧琳音义》的编纂体例和训释内容,收释二书已收释的佛经60部和已收释的词条1063条;并增补训释《玄应音义》《慧琳音义》未收录的佛经34部、未收录的词条725条。对于《玄应音义》《慧琳音义》已收释的词条,则更换或增加这些词条中部分字形、释文等,使其音义内容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
中国红曲的起源年代至今存在多种不同观点,缘于中国红曲史源文献信息的晦暗不明。对红曲产生于东汉时期的种种质疑,与对唐《初学记》中王粲《七释》有关记载是否可靠有关。《七释》是否真实存在?《七释》所言的瓜州在哪里?不同版本《七释》所言的是“瓜州红麦匊”(“瓜州红曲”)还是“瓜州红麥啇”?通过综合考证与推理,可知:《七释》应是真实存在的;《七释》所言的瓜州,应是敦煌地区;《七释》所言的是“瓜州红麦匊”而非“瓜州红麥啇”。唐《初学记》中王粲《七释》诗篇所言“西旅游梁,御宿素粲,瓜州红麦匊,參糅相半。软滑膏润,入口流散”应是真实存在的。红曲和红曲酒名称出现很早,而红曲和红曲酒制作技法在古籍中相隔较迟出现,这不是质疑《初学记》中《七释》篇有关记载可靠性的充分理由。因为有关现象与红曲制作及酿酒工艺技术复杂性、技法传承保密性、制作地区环境气候以及红曲应用的普及程度有关。总之,唐《初学记》中王粲《七释》诗篇实为目前所见最早的记载中国古代红曲的历史文献,中国古代红曲的史源应不迟于东汉时期。  相似文献   

3.
《释诂》《释言》《释训》的特殊释词体例主要包括:“数义同条”的训释模式;利用通语和方俗语转相训释;利用词语的本义(常用义)和假借义转相训释;以今字释古字;训释具体语境中的比喻义。  相似文献   

4.
战国末期的训诂专书《尔雅》,在汉代影响巨大,这可以从汉代注释中对《尔雅》的经常引用得出结论。东汉郑玄在注释中明确引用《尔雅》43条;其暗引情况可以通过对比《尔雅》训条与《郑玄辞典》中汇集的郑玄语词训释来考察,结果发现两者训释相同或相似的词条约有490例。郑玄明引和暗引《尔雅》训条数合计约占《尔雅》训条总量的12%,可见郑玄语词释义对《尔雅》继承颇多。  相似文献   

5.
《春秋纬》对《春秋》经的阐释,主要集中在释成书、释星象灾异、析义理和疏经义四个方面,其间所存留的资料,可与《春秋》三传相补充,是汉代《春秋》学研究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尔雅》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收录名词、动词、形容词及副词等一般词语,相当于义类汇编或语词性类书,犤1犦也有人将其理解为古汉语同义词词典。前三篇中,《释训》着重描写事物的情貌,词目多为叠字。“《释训》云者,多形容写貌之词,故重文叠字累载于篇。”犤2犦那么,前二篇《释诂》与《释言》,存在怎样的异同关系呢?历来有三种观点:一、《释诂》解释古语,《释言》解释方言邢《尔雅注疏》论《释诂》:“诂,古也。古今异言,解之使人知也。”论《释言》:“古今方国殊别,学者莫能通,……故为之作释也。”但事…  相似文献   

7.
郭璞《尔雅注》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小学史中,训诂之学首推《尔雅》,邢Bin说,为《尔雅》作注“惟郭景纯用心几二十年,甚得六经之旨,颇详百物之形,学祖焉,最为称首。”《尔雅注》的体例是:一、引证群书;二、以今释古;三、以当时的口语方言训释古语;四、以今地证古地;五、指明虚辞;六、注明历史典故;七、指明通言常语;八、相反而兼通;九、释其功用;十、展转相训;十一、绘形释义;十二、未详未闻则阙。  相似文献   

8.
李时珍有意识地使用声训训释医药词语名源,引自《释名》29的条声训可以证明,即使在其声韵标准中被释词和训释词音不同不近,只要意义符合其要求,仍然被当作推源声训引用;《释名》已有声训李氏不引用,而重新训释被释词,证明声训的引用仍主要受意义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林希逸的《老子庸斋口义》一书在众多注老书中独具一格,对后世影响深远。从形式上说:语意简明、通俗易懂;借用修辞,形象生动;整体性强,前后互释。从内容上说:儒《老》对比、融会,释《老》对比、融会,从而体现出《老子口义》注解中的三教融合的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10.
林希逸的《老子鬳斋口义》一书在众多注老书中独具一格,对后世影响深远。从形式上说:语意简明、通俗易懂;借用修辞,形象生动;整体性强,前后互释。从内容上说:儒《老》对比、融会,释《老》对比、融会,从而体现出《老子口义》注解中的三教融合的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句法角度研究《释名》中《释天》至《释形体》的句子,运用归纳和数理统计法对其进行描写,并得出了以下结论:《释名》的语言具备古汉语的基本句式;句子中主语、宾语、兼语多承上省略;使用了明喻的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即使在当今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仍然具有实践价值。关于《孙子兵法》自古以来最为权威的训释材料集成首推宋本《十一家注孙子》。而中华书局出版的《十一家注孙子校理》对该著作进行了详尽的整理。在《十一家注孙子》中的诸位训释家中,又首推魏武帝曹操的注释,对其训释材料的整理则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释“参”——选自《训诂学研究》第七章《要籍简介》之一《说文解字》@邓志瑗$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江西南昌330029  相似文献   

14.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中的"央",毛传曾有解释。至唐代流传为两种训释:一为"央,旦也",见《毛诗正义》等;一为"央,且也",见《经典释文》。清代对两种说法各有拥趸。阮元曾指出"《释文》‘旦’字或误‘且’",但未予解决。本文从文献版本、词义训释和字形变异等角度加以辨析,认为前释为确诂,而后释为讹传,其"且"实为"旦"之形误。解决这一历史疑案,有助于正确理解《诗经》内容,并可纠正各种典籍未加考辨而照录《经典释文》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蟋蟀,《释诂·释虫》中释为“蛬”,别名促织,又名趋织、蛐蛐儿,因八月桑蚕巢茧,蟋蟀繁衍正炽,其鸣声如“促织”,故名。蒲松龄以此为文名,涵用本义,勉人走正道也。在蒲氏《促织》前,《明朝小吏》中有一个“骏马易虫”的故事:“帝酷好促织,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数十金。时枫桥一粮长,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一些常见成语的误释主要有三种:一、忽略成语的历史演变,如臭味相投、夫唱妇随、一丝不挂和沾花惹草等;二、误释成语的语素义,如独当一面、结发夫妻和肩摩毂击等;三、漏释成语的词素义,如抱薪救火、深宅大院等。《现代汉语词典》应对这些解释加以修正,以免误导读者。  相似文献   

17.
司马光认为《太玄》与《易》“道同而法异”,故《太玄集注》多援《易》以释《玄》;并以为《太玄》合于圣人之心经典之义,故《集注》广引经典以释《玄》;《集注》以卦气学说和首名义训,重新厘定玄首拟卦之序.要之,司马光把《太玄》置于易学发展史的大背景下进行整体观照,以透显《太玄》熔铸百家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8.
《嘉应学院学报》2020,(2):31-34
章炳麟先生的《新方言》全书分为《释词》《释言》《释亲属》《释形体》《释宫》《释器》《释天》《释地》《释植物》《释动物》《音表》十一篇,收集了800多条各地方俗词语,以古语证今语,以古语通今语,以各地方言比较互证,语料丰富,书证确凿。其中有15处为"惠潮嘉应之客籍谓(谓之、曰)"的释语,章氏对惠潮嘉应相关的客家方言词语进行分析,有标示读音或说明音变的,有词语溯源,亦有词义解释等。此外,附《岭外三州语》一篇,章炳麟先生对惠州、嘉应和潮州(含丰顺)三地的60多条客家话词语的来源进行考释。对《新方言》中的"惠潮嘉应之客籍谓(曰)"15条释语进行分析和探究,梳理嘉应客家话与其他方言间的关系,挖掘部分客家话词语的来源,为考释客方言本字、准确释义提供了依据。还对《岭外三州语》所释部分嘉应客家方言词语进行探析,追溯其命名的理据,找到其与古语词的联系,辨析嘉应客家话词语与惠潮(含丰顺)客家话词语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已故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的《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一书,是韩愈诗歌校注的集大成者,深受国内外学者专家的好评。然而,书中的有些补释也存在一些瑕疵,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注释错误;二是属于赘注;三是注语繁琐;四是补释不确。  相似文献   

20.
名物训释是《诗经》学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元代许谦《诗集传名物钞》以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蔡卞《毛诗名物解》等名物训释为基础。用朱熹《诗集传》作蓝本,关注《诗经》经传义理的阐发,将名物训释和诗义相结合,展示了名物训释的另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