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刊登在<工人日报>2001年8月2日上的消息<郑州:罚单"赶"走首家擦鞋店>一文,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消息3等奖.评委们之所以青睐这篇消息,因为它是一篇成功的短新闻.从写作上来说,它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点可供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去年12月8日,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新闻学博士不会写消息,合适吗?>的"新闻观察".报道中写道:"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说:‘新闻学博士连最常见最简短的消息、通讯、言论都不会写,我认为是不合格的毕业生,至少我会在论文答辩时提出疑问.'赵振宇是近日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2005级博士研究生<新闻学研究>的课堂上说这番话的.据其透露,该校部分新闻学硕士生和博士生毕业前,竟没有在校内外报刊上发表过一篇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3.
刊登在<重庆晚报>2003年9月5日上的<大足县三驱法庭集体编假案>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2等奖.这篇520个字的消息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奖项,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它是一篇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短新闻佳作.具体说来,它有如下几点写作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中,有两件消息颇为引人注目.一篇是新华社的<中国国家主席和艾滋病人握手>,一篇是<苏州日报>的<昆山31万农民刷卡看病>.可以说,两篇消息尽管在内容上有着巨大差异,在新闻的显著性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却有着一个相同的出发点:民生视角.  相似文献   

5.
第十七届中国新闻获奖作品中,我的消息<陕西赢取世界苹果价格主导地位>获得三等奖.时隔一年,第十九届中国新闻获奖作品中,我写的<长安近四千农户把土地交公司托管>再获三等奖.  相似文献   

6.
7月8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了北大教授徐滇庆因讲话不慎而在报纸上公开道歉的消息,引起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7.
<正>一则新闻能否吸引读者的注意,不仅取决于新闻本身,也与新闻采编工作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很多新闻报道之所以没能收到应有的宣传效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闻采编工作出了纰漏。笔者在分析现阶段我国新闻采编工作存在的一些主要共性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新闻采编工作水平进行了探讨。1.现阶段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1.新闻消息的采编深度不够新闻采编工作的目的不仅是让公众知道某一消息,还应当在更深层次上让公众对消息有一定层次上的了解,但从实际情况看,很多新闻报道单位在对信息进行采编时,  相似文献   

8.
消息与通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新闻体裁,但事实上,二者共同之处甚多.在很多情况下,通讯的某些片断或者整篇通讯都可以被改写成消息.如<医生,你能让我安乐死吗>(原载1999年12月10日<南方周末>):  相似文献   

9.
夏衍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剧作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政论家.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他先后从事了12年的新闻工作,主编过<救亡日报>,担任过<新华日报>的代总编辑,参加过<华商报>、<消息>半周刊、<南侨日报>、<野草>等报刊的编办工作.在这12年中,他对当时的新闻媒体和新闻报道、新闻现象等进行的剖析,属于媒介批评范畴.本文对其媒介批评实践略作缕述.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联播>节目改版的消息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对于<新闻联播>这次的调整,内地媒体普遍解读出了这样的信息:"国际新闻时长增加了、舆论监督要加强、氛围不要那么严肃……"其中,<华西都市报><潇湘晨报>等25家媒体在报道<新闻联播>节目改版时,在关注增加国际新闻的同时均提到了加强舆论监督、新闻批评的报道,且后者比前者更受关注.  相似文献   

11.
<前卫报>2004年度10月1日刊发的消息<参演万余人不见几个兵--"铁拳--2004"演习彻底摆脱我军传统作战模式>,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各路新闻行家纷纷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2.
某报曾经刊出过一条"本报记者"撰写的消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强调未批准国外公司在国内投资办烟厂>.而消息中报道的主要内容则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今天郑重宣布,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没有批准任何一家国外烟草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办烟厂."显然,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所使用的"中国境内"是准确、严谨的,消息标题中编辑所采用的"国内"是不准确、不严谨,存在着政治性纰漏的.  相似文献   

13.
采访是消息写作的基础.要写消息,要写出好的、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就要做深入细致的采访,占有丰富、典型而真实的材料.近日,中国石油新闻工作者协会公布了2008年度中国石油优秀新闻作品名单,笔者与他人合写的消息<巨厚黄土区资料采集取得新进展>获得了一等奖.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2001年11月18日播发的<七年上诉冤屈未伸张>一稿,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一等奖,堪称新闻精品.这篇报道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从写作上来说,有如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曾说,在中国新闻界,最善于"写"短新闻的,可能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早晨<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的编辑了.这个节目之所以有这样多的听众,除了播出时间好外,消息摘得简短是一大原因.只有这样,才可以在30分钟时间内,把当天重要消息都播发,满足了受众"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学界关于中国传媒发展研究在"前承"与"后续"上取得一些引人注意的成就:研究的视野显得更为开阔,减少单纯描述性的层面,更加注重理性思考;在重视单个传媒研究的同时,也强调对整体的观照.为了更加具体的把握2006年学界关于传媒发展研究的现状,我们从新闻传播类期刊中选取了12种期刊作为样本.样本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南京大学CSSCI收录的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指定的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以及一些对传媒发展有较多研究的重要期刊.它们是<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当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界>、<新闻战线>、<传媒观察>、<中国广告>、<广告大观>(综合版)等.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学界,标题是新闻内容的精华之所在,正所谓"题好一半文".笔者选择省级党报<河北日报>的新闻标题作为考察对象,分析其语言特点,希望能对新闻学界和语言学界的新闻标题研究有所帮助.笔者共考察了61期<河北日报>的头条标题,时间范围为2009年4月1日-5月31日.在考察的61个头条新闻中,消息42个,通讯18个,评论1个.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这句话现在没有过时,永远也不会过时.可是在我们的一些媒体上,挂着<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路透社等诸多西方媒体电头的消息却渐渐多了起来,出自国外一些街头小报的消息甚至堂而皇之地上了我们某些网站和某些报刊的要闻栏目.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当然应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但我们也绝不应该忘记,我们是中国的媒体.不是美国媒体的传声筒,更不是"垃圾新闻"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19.
<每日译报>的前身是<译报>. <译报>于1937年12月9日创刊,由夏衍主持.当时上海已经沦陷,所有的中文报纸,除汉奸的<新申报>外都被停刊.为突破日伪的新闻封锁,方便报道有关抗战的消息,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便创办了这份专门刊载译文的小报.  相似文献   

20.
刊登在<深圳特区报>2002年9月4日上的消息<10名"瞎眼"评标专家被清出局>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是一篇舆论监督的好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