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走出国门的腾冲人”在“穷走夷方急走厂”的商旅文化影响下走出国门,创造了许多财富,他们或生活在国内或生活在国外,积极投身教育,捐资兴校,重视人才培养;视教育为改变社会的力量,为腾冲新教育的培育作出贡献;回国后首开腾冲女子教育的先河,为腾冲建立了门类齐全,形式多样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他们是腾冲新教育的先行者;他们的教育影响不仅在腾冲,更在全国,同时还辐射到国外。  相似文献   

2.
国外女子中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子学校教育曾经是女子获取正规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但在当前的学校教育系统中所占比例很小.针对当前性别混合学校中出现的女生对待不公和发展不公,单一性别教育是否是一种有效的方式?综观国外最近对女子中学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另外,国外的研究活动从研究质量、研究方法到研究对象还有待完善和拓展.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各级政府采取各项政策和措施,发展云南的边地教育。云南边地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特点,即以扫盲教育为主,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在校学生中少数民族子弟少,强迫教育现象突出,女子教育落后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清代以前,梅州客家地区尽管私塾林立,崇文重教,但由于重男轻女思想作崇、童养媳婚盛行与女劳男逸风行等原因,客家女子有机会受到学校教育的是廖若晨星,因此对客家女子的教育主要通过家庭教育与民俗教化来实现。到清末,梅州地区出现了专门的女子学校,并在民国得到很大发展,使能够进学校接受教育的客家女子越来越多,出现了象梁浣春那样为梅州教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女教育家,为男女均享有教育权及以后的男女平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女子教育除传统的家庭教育之外,还有教会女子学校教育、太平天国女子社会教育、清末女子学校教育、民国时期女子学校教育与新民主主义时期根据地女子教育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女子教育的目的各不相同。从维护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到培养具有一定文化修养和较高政治素质的妇女干部,提高和改善广大妇女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使之为争取民族解放、社会解放、妇女解放做贡献,中国近现代女子教育的目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女子教育,尤其是女子高等教育,是文化变迁的寒暑表。清朝末期,女子教育和女子高等教育在争议中萌芽;教会女学首开中国女子受学校教育之风,更是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肇基者。民国初期,女子教育和女子高等教育经历了从两性双轨制到混合双轨制的演变;"五四运动"前,中国政府一直无视女子高等教育;"五四运动"后,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才真正起步。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教会女子大学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成为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7.
明治维新时期推行的"文明开化"使得日本女子教育获得合法性。女子接受中等教育,女子师范学校、教会女子学校、女子专门学校相继开办以及女子留学教育的开始,为日本女子教育提供了发展契机,它普及了女子教育思想、确立了女子教育制度、奠定了日本女子教育的发展模式,也为儒家文化圈其他国家效仿。  相似文献   

8.
中国女子教育真正意义上始于民国时期。民国初期政府制定的《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将女子教育平等的内容列入到学校教育制度中,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第一次使男女教育平等权在法律上得以确认。民国时期的女子教育和清末时期的女子教育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首先,女子教育的出现便是一项很大的进步,清末的女子教育并没有受到政府的支持,而在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从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从具体来看,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在法律保障、教学设计等方面较之前有了较大的进步。在民国初年女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广大进步知识女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们批判封建礼教对女子的压迫和束缚,并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参与国家政治活动,大力兴办女子学校,推广女子职业教育,从根本上显示了女性的社会主体意识。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发展有两方面:一是女子教育思想的发展,把妇女从"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了"男女平等"的现代思想;二是兴办女子学校,鼓励男女同校学习,把妇女从被剥夺受教育权的境地中解放了出来。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盈江县的现代教育1910年,滇督李经羲委任腾冲和顺乡人李曰垓(哲学家艾思奇之父)为沿边土民学塾总办,开办云南边地学塾128所。民国初期,这些学塾处于无人管理的状况。1935年,滇西第一所师范学校成立,并先后开办了34所小学校,日寇入侵滇西时,虽...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指引下,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教师的努力,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的劳动课,自一九五八年开设以来,一直比较正常,在近五年的摸索过程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教什么怎么教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根据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以及师资、劳动条件等具体情况,目前给学生规定的劳动项目,高中学生有工业、农业劳动,公益劳动(平整操场、修建跑道)和日常的清洁卫生活动;初中学生有种植十边地,美化校园,手工艺(缝纫、编织  相似文献   

11.
西方传教士重视女子教育,开办女子学校,开了女子学校教育的先河,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传统礼教对女子的束缚。文章在研究艾约瑟的著作和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相关研究资料基础上。阐述了教会女子教育在华的发展概况及艾约瑟支持中国女子教育的一些观点和行为。并分析了其对中国女子教育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式女子教育是在清末民初兴起的 ,它是中国新式教育兴起的一种征候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谨就清末民初新式女子教育兴起的概况、原因和特点作一简要论述 ,以显现其应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借鉴作用。一中国新式女子教育是在晚清之际兴起的。其表现就是女子教育开始走出家庭教育的圈子 ,出现社会化、普及化的趋势。最早的女子学校是 1 84 4年由英国“东方妇女教育促进会”所派的阿尔德赛女士在浙江宁波创立的。 1 898年 6月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女子学校在上海产生。女子学校在 1 90 7年以前增长很慢 ,以后有了一定的发展。进入民国 ,女子学校…  相似文献   

13.
论民国时期的云南边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至清末民初,云南边疆与内地还存在极大的差异,土司及边民尚缺乏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观念,既不利于政府边地行政,也不利于边疆危机的应对,所以边疆开发和边地国防建设尤为迫切,云南边地教育亦因此在民国时期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在云南省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取得了全新的发展。云南边地教育培养了大批边疆人才,促进了边疆开发,凝聚了一个以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为内核的民族共同体,为抵制英法的侵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云南边地教育不仅是影响政府边地行政的关键因素,而且是极其重要的国防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4.
女子学校协会(GSA)是英国校长联合会属下机构,于1974年成立。英国有近10万学生在女子学校就读。在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三地都设有寄宿制女子学校,为女学生提供单性别教育。女子学  相似文献   

15.
徐敢良 《文教资料》2006,(21):28-29
中国古代虽有女教,但无女学,没有正式的女子学校教育。到了近代,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兴办教会女学,在其启蒙下,妇女的教育权利及其自身价值逐步被国人关注。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缓慢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发端。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的云南边地民族教育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特殊历史时期下的产物。近代以来内忧外患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使云南边地的各少数民族得以从文化上融入正在形成的近代民族国家,而教育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现结合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对民国时期的云南边地民族教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力图发掘民族教育中的英文教育踪迹,为未来云南边地民族教育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现在说到女子中学,总是觉得这类学校很特殊,是一些尘封在历史中的古董。但在现代教育制度建立的初期,学校非男即女,男女同校才算是稀奇。中国历史上不乏班昭、蔡琰之类的才女,但真正能让女性普遍接受平等的教育也只有不到一百年的时间。近代女子学校的两大源头:以中西、圣玛利亚为代  相似文献   

18.
女子学校教育是教育学的一个独特领域,尤其是将中国和日本两国女子学校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更是一个立意新颖、视角独特的创意之举。谷峪副教授的近著《中日近现代女子学校教育比较研究》(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在我国比较教育学中女子学校教育领域作出了积极而富有深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大连市女子职业中专位于大连市中心,是一所综合性女子职业学校,是国家重点职业学校之一,曾先后荣获中华职业教育名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德育工作实验基地、辽宁省模范学校、辽宁省示范学校等荣誉。学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自1984年建校以来,共向社会输送了万余名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在99%以上。学校实行开放式办学,成立了由各行业专家组成的行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使教育教学与市场同步。学校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教育为主干,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精心锻造教学特色,努力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德育置于五育之首,突出了立德树人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教会大学是高等教育系统中重要的学校类型,强调恩惠与善意的宗教道德教育是这类学校的办学特色。金陵女子大学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会大学,有着比其他大学更加丰富的德育活动,以校刊为中心进行考察,可以更加接近金陵女子大学德育活动的本真。将金陵女子大学德育活动分为爱国主义教育、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对当代大学德育建设当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