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苏玲 《教师》2010,(19)
人体与周围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人体活动的田径运动健身锻炼更是与环境不可分割.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阳光、空气、水、气候、动植物等各种因素的综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环境是指社会经济条件、劳动每件、生活方式等.本文探讨走跑健身锻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找出相应的策略,对减少意外伤害,提高锻炼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城市居民室外运动健身环境是指人们进行运动健身时所处的外界条件,如温度、大气成分、水源、运动场地和环境周围建筑设备等。城市居民在一定的室外自然环境中运动健身,无时无刻不受着自然环境的影响,其中有的对人体有利,有的则有害。在室外运动健身的环境中,除自然存在的一些不良因素(如恶劣的气候、不洁的水质或土壤、大气污染等)外,还经常有人为的不良因素,如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物、汽车尾气等有害物,常造成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这是现代社会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不适当的建筑设备及衣、食、住、行都可影响城市居民室外运动健身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既与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等高度相关,又具有根本性的不同.学校体育首先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旨在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其身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的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  相似文献   

4.
练习五禽戏对环境的要求及心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身气功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道家思想的精髓。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健身气功五禽戏进行研究。旨在促进五禽戏运动的推广,以及提高健身气功五禽戏的锻炼效果。研究发现五禽戏锻炼需要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烘托,以及空气清晰安静的自然环境。长期有规律的健身气功运动能够改善锻炼者的心境,宣泄不良情绪,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教育资源,是指教育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总和。教育的自然资源包括:教育的自然条件(土地、草木等),教育环境(房屋、场地、社会教育氛围等),人力(未经开发的人力)。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教育的人力资本(已经开发的人力),教育资金以及教育技术。事实上,严格区分教育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是相当困难的,因两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我们把教育资源称为可供教育利用的环境、人力、资金、技术资源的总和。  教育的环境资源包括教育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教育的自然环境是人与其所在自然当中的关系。人不能脱离自然存在,教育…  相似文献   

6.
冯峰  付建强 《考试周刊》2011,(83):144-145
作者对衡水市区常见锻炼项目健身走、太极拳、秧歌及交谊舞的健身效果结合无锻炼习惯者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各个锻炼组在身体素质指标上与无锻炼习惯者相比有较大的优势,健身走与太极拳的锻炼内容不足以达到全面锻炼的目的,两个锻炼项目的老年人应该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选择两个以上的锻炼项目,使优势互补,达到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居民参加健身路径的目的、使用方法的掌握途径、参加的时段及频度、选择最佳锻炼点的情况、对器材的满意程度以及影响河南省居民参与健身路径锻炼的因素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参加全民健身路径锻炼人群的性别结构基本平衡,年龄呈两极分化,参加目的比较正确,大多是为了强身健体;在使用方法上选择效仿他人的比率最多,且许多居民的运动强度和密度不够,其科学化锻炼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居民选择距离自己较近的健身路径场点,而去单位和健身网点进行锻炼的人较少;影响河南省居民参与健身路径锻炼的因素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最主要的因素为健身路径器材的种类少、数量少、质量低、环境差、无人指导、器材维修管理不到位、距离健身路径位置远等,并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服饰与自然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服饰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直观的含义,应从更广泛的角度来审视他们的关系.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只有在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人衣才有可能水乳交融,达到绚丽璀璨的华衣境界.  相似文献   

9.
一、绘同心圆,讲清一个概念 地理环境的概念是理解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基础.教材中明确指出: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自然环境是由日光、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共同组成的.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一、绘同心圆,讲清一个概念 地理环境的概念是理解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基础.教材中明确指出: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自然环境是由日光、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共同组成的.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一、环境及环境教育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是指人类环境.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条件的总和,是由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组成的综合体.自然环境是由阳光、大气、水、海洋、土地、野生生物、矿藏等非人类制造的各种自然物质与能量构成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与科技水平的增长,人们对形体塑造的重视也日益提高。人们在锻炼时偏好加入音乐,有节奏感的音乐配上需要大肺活量的运动如骑车、跑步等,而悠扬婉转的音乐则搭配太极拳、健身气功等运动。音乐与健身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结合能推动其相互发展。所以,在健身教程视频中选用适当的配乐是有必要性的。  相似文献   

13.
环境意识是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是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环境意识的产生是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认识的一次伟大的觉醒。以往社会发展只有人类目标,没有环境目标,常常以损害和牺牲环境的方式去实现人类的需要。特别是18世纪后叶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依靠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强大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人类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工环境)组成。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包括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因素,而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为了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5.
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社会适应能力也会提高。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需面对季节气候的变化,如寒冷温热、大风暴雨、电闪雷击等,自然界的动植物都必须承受适应自然界的这种变化,才能生存发展,否则只有灭绝淘汰。因此要加强人类自身的适应能力,而体育活动和锻炼,是提高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课题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忻州市城区12所中学中年女教师健身锻炼的人口特征、学历结构、在校所担任的职务、月收入、健身锻炼年消费情况、健身锻炼所选择的项目、场所、健身锻炼的意识、认识与态度、健身锻炼的目的与动机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讨论忻州市城区12所中学中年女教师参加健身锻炼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东北秧歌和健身快走与老年人身体自尊的关系,通过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锻炼形式、锻炼参与等级、锻炼负荷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东北秧歌与健身快走两种锻炼形式对老年人身体自尊的促进作用,两者的锻炼负荷都对老年人身体自尊有着一定的影响,锻炼负荷不同对老年人身体自尊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论述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阐明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分析莆田市的自然环境条件、产业结构特点 ,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提出对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环境描写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叫生活环境,它有大小之分,大到社会发展形势、社会风尚,小到一街一市、一院一室;自然环境,主要指气候、地理和各种自然景象变化。环境描写,就是围绕人物活动或事件的发生、发展有直接关系的环境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所进行  相似文献   

20.
环境是指人生活在其中并给以影响的客观世界,能影响于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又可分为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社会环境.我们这里所谈的主要是微观社会环境.它指为人提供各种活动的直接对象、物质条件、精神条件,在活动中构成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