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以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剧塑造人物形象的不同手法,比较得出中西戏剧创作的一些不同特点,即中国古典戏曲的人物塑造多是“迹象的刻画”,强调通过情境交融展现剧中人物心理发展的过程;西方古典戏剧塑造剧中人往往是“适合人世的普通经验”,强调人物强烈的行动性,突出戏剧冲突以塑造出典型形象。这是因为中国古典戏曲遵循的是写意的戏剧观和“意境”的创作原则而西方沿袭的是写实的戏剧观和典型化的创作理论。这种不同又有其各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缘由。  相似文献   

2.
中国早期话剧在其诞生之初走了一条“东方路线”。日本在中国戏剧现代化初期扮演了“启蒙导师”的角色,起到了“中间人”的作用。日本新派剧和新剧,是西方戏剧输入中国的“载体”和“介质”。文明新戏学习日本新派剧,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西方现代戏剧美学的方向,而文明新戏学习日本新剧,则又拉近了与西方现代戏剧美学的距离。这就是中国戏剧现代化初期借鉴西方戏剧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胡祗辶以理学家的身份评论元代戏剧,他不仅以传统《乐记》的美学思想为基础对新兴文艺样式进行理论指导,还从宋儒“以笃学为宗而务求明体达用”的理学观念出发,成功地总结了元杂剧内容的充实性和反映的广泛性等艺术特点;同时,他的阐述抓住了元剧的叙事性、表演性和人物塑造性,由此而提出戏剧美学思想和原则,丰富了中国古典戏剧学的理论建树。胡氏以其对元代戏剧学的贡献而占元初戏剧学第一人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文化反思剧”置于中国当代戏剧史的总体过程中,分别从社会学与戏剧学的角度论述了“文化反思剧”在中国当代戏剧史上的特殊地位:(一)作家们以现代人的审美视角观照历史与文化,努力从现实的社会人生挖掘传统文化和积淀,从而使现实主义精神在新时期戏剧中不断深化;(二)剧作家们在“寻”民族传统之“根”的同时,也开始了对民族戏剧艺术之“根”的追寻,从而将西方话剧的“写实”与传统戏曲的“写意”融为一体,大大丰富了戏剧艺术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烽烟滚滚唱英雄”的诗剧《切·格瓦拉》问世伊始,便以其直面社会的正义感、“将革命文艺进行到底”的坚定性和诗情四溢的台词奠定了它在中国当代戏剧史上的地位。但褒奖的或批评的论者,不约而同地侧重于剧本的政治倾向,而忽略了该剧在戏剧观念上的革新和突破。我们认为,对于“浓缩地反映现实”、“细致地刻画人物”、“集中地表现冲突”、“以台词推进戏剧动作”诸方面,《切》剧均实现了艺术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元杂剧文本结构研究的第一部分。在《宋元戏曲史》中,王国维先生高度赞誉元杂剧为“一代之绝作”、“中国最自然之文学”,但又评其“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鄙陋,所不讳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剖析这一命题的实质,着重考察元杂剧在西方传统戏剧模式的观照下出现的种种差异,旨在呈现两大戏剧体系迥异的艺术风貌,以引发问题。  相似文献   

7.
病隙碎笔     
一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写过剧本的人知道,要让一出戏剧吸引人,必要有矛盾,有人物间的冲突。矛盾和冲突的前提,是人物的性格、境遇各异,乃至天壤之异。上帝深谙此理,所以“人间戏剧”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学理论中的“诗学”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重视、日渐完善的一门新兴学问,随之而纵深研究的“剧学”以及“诗学”与“剧学”融会贯通的“剧诗学”是尚待建构的多元性、边缘性、前瞻性,充满活力与挑战性的文学理论新学科。因为“戏剧体诗歌”即“剧诗”文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文学艺术理论的基石,富有几千年诗歌与戏剧文学传统的华夏民族,自古迄今创造了数量巨大的“剧诗”文学作品;如今又与西方“诗歌体戏剧”即“诗剧”文学汇流在一起,形成了声势浩大、美不胜收的表演、造型、语言、综合性“剧诗学”主潮,日趋活跃在当今诗歌、戏剧、电影、电视、网络文学之  相似文献   

9.
2西通过对萨特存在主义“境遇剧”代表作《禁闭》的分析,指出萨特“境遇剧”具有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载体功能,使萨特戏剧中人物的境遇体现为他的哲学作中的人的境遇,而人物的“自由选择”也是一种超越生活现实的哲学思辨,而不是一般意义上表现生活现这的戏剧。  相似文献   

10.
田永生 《现代语文》2008,(12):60-61
戏剧冲突是戏剧的基础和核心元素,戏剧就是通过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表现人物个性,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作品主题,曹禺大师的《雷雨》在这方面堪称经典,四幕话剧在方寸舞台上,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三十年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了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现以教材中节选的第二幕为例,让我们体会中国的“莎士比亚”——曹禺先生是如何层层刻画人物之间矛盾冲突的。  相似文献   

11.
徐,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解放后移居香港。徐多才多艺,“诗文剧三绝”,①不仅以小说《风萧萧》使1944年成为文学史上的“徐年”,其所著剧作,也“向以布局之新颖,设想之奇巧,对话之漂亮,文字之美丽,为读者所推崇”。②有评论家指出:“戏剧本来就是诗,无论用诗体还是散文体,都应该富有诗意。”③熊佛西早对比说作过不容置疑的推论:“亚理士多德的《诗学》差不多完全是悲剧论,由此我们可以证明戏剧是文学的一种,是诗的一种。”④苏珊·朗格给“戏剧”下的定义也是:“从本质上讲,戏剧就是一首可以上演的诗。”⑤即然戏剧是诗,而…  相似文献   

12.
一、在剧本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材料的特殊性 戏剧,是四大文学样式之一。它是运用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要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艺术。我们读到的剧本是戏剧的文学部分,是一剧之“本”。在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单元,为阅读教学安排了四篇。作者的国别有中有外,时代有古有今,戏剧的种类各有不同,在情节安排、矛盾冲突、人物塑造、主题表现以及戏剧语言等方面都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一生深受弗洛伊德哲学思想的影响,其晚期创作以心理戏剧为主要特征,他注重探索人物内心世界,以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取胜.在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中,奥尼尔创造性地吸收了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通过人物本我、自我与超我间的矛盾斗争突出人物内心的挣扎与苦痛,将戏剧从情节冲突提升到关注人的内在冲突与灵魂冲...  相似文献   

14.
略论《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娘是《西厢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一个喧宾夺主的人物。作者用巧妙的艺术手法,以老夫人、莺莺、张生作比较,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了红娘富有正义感,乐于助人,勇敢机智,冲破封建礼教,促成了崔、张美满的婚事。红娘是中国戏剧史上一个成人之美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是高中语文课本中惟一的一个戏剧单元 ,四篇文章都是典范之作 ,各篇风格特色独具 ,特别是《雷雨》和《茶馆》这两篇中国现代戏剧更是具有代表性。小说分为通俗小说和严肃小说 ,我把“通俗”和“严肃”这两个词分别套用在《雷雨》和《茶馆》这两篇戏剧上 ,把《雷雨》看成是“通俗戏剧”的典范之作 ,把《茶馆》看成是“严肃戏剧”的奇葩。分析如下 :一、两剧的情节一张一弛《雷雨》剧情激烈、完整 ,高潮迭起 ,戏剧性极强 ,全剧场面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剧情由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贯穿 ,人物之间的联系如同蛛网 ,六人之中…  相似文献   

16.
关汉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他对中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奠定了中国戏剧发展的基础。明人贾仲明在为元人钟嗣成《录鬼簿》增写的〔凌波仙〕吊曲中说他:“姓名香四大神洲。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指出了他在元代剧坛的领袖地位。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元剧之文章》中说:“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指出了他对中国戏剧的开创奠基之功。关汉卿在世界文化史上,成就也是辉煌的。他比英国的莎士比亚早三个多世纪,其剧作却要比莎翁多出三十部左右。 1958年经世界…  相似文献   

17.
“人物出走”虽然古已有之,但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位戏剧家象曹禺那样自觉地运用它。从《雷雨》、《日出》、《原野》到《北京人》、《家》,无不描写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出走。曹禺通过人物出走,表现了独特的思想和艺术追求。本文仅从艺术方面来看,认为曹禺剧作是把人物出走作为戏剧因素和结构因素来使用的。出走是一种大幅度的动作,这就能突出戏剧艺术的特性。出走能加剧矛盾冲突,能制造悬念,能把戏剧矛盾由低潮推向高潮,能造成剧情的“动荡感”和舞台的“运动感”,能产生出“陡转”、“跌宕”、“吃惊”等的吸引力,因而,人物出走能收到良好的戏剧艺术效果。由此可知,人物出走是曹禺戏剧艺术的一大建树,是对中国乃至世界剧坛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全文以话剧《梁允达)为评析对象,阐述了《梁》剧最主要的表现特色:将人性、情境和戏剧冲突三个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创作了一部引人入胜的话剧剧目;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复杂的事件、人物关系构成强烈的戏剧情境,强烈的戏剧情境引起人物内心的矛盾、引发了强烈的戏剧冲突,在表现人性的基础上透视了广阔的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19.
“国剧运动”是一场以留学生为主、旨在“建设中华戏剧”的运动。其倡导者余上沅、赵太侔、熊佛西等人在一系列戏剧理论论著中,广泛介绍了西方戏剧在中国发展的得失,分析了西洋剧与中国旧剧的差异,并在实践中探讨了戏剧如何艺术地表现人生与正确处理戏剧、舞台、观众三者的关系等问题,为中国话剧的现代化与民族化建设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萨特是现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他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集中体现在戏剧创作上。这是由于存在主义者所倡导的“哲学的人学”中有关“人的存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人的“自由选择”等哲学观念客观上与戏剧所要求的冲突、集中等特点相契合。因此,萨特的“境遇剧”理论也主要呈现于他剧作的思想内容上,从他的诸如“人的概念是新戏剧的动力”、“当代哲学本质上是戏剧性的”言论中,我们也足以见出他视戏剧为宣传自己学说的工具的明显意图。境遇剧的特点首先表现为剧情中那种荒诞而又隔膜的人际关系。在萨特的戏剧中人物的性格往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