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涛 《新闻三昧》2005,(9):28-29
新闻要新,使读能产生先睹为快的感觉,除了讲究新闻的时新性、时效性等要素外,还要在改进新闻导语写作上动脑筋、下功夫。实践证明,一目了然、成功的新闻导语,能引起读的普遍兴趣,让其“一见钟情”,满足读先睹为快的欲望。  相似文献   

2.
安泰 《新闻知识》2001,(8):39-40
新闻导语,是指消息的开头,通常是消息的第一个自然段。它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提炼、概括和展示在开端部分,吸引读者的注意。   导语的“导”字,含有“开始、启发、吸引”三个涵义。美国新闻学者威廉·梅茨说:“抓住或失去读者,取决于新闻稿的第一段、第一句,甚至第一行。”   新闻学者洪天国在《现代新闻写作技巧》一书中说:“一条优秀导语的标准有两条即可,一是抓住新闻事件的本质,使读者读导语以后而略知全篇新闻,二是能吸引读者的目光,迫使他不得不接着读导语下面的新闻主体。”   根据…  相似文献   

3.
赵秋实 《记者摇篮》2004,(4):23-23,58
导语不是对新闻简单的总结.不是笼统地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它是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事实和亮点.它将新闻关注集中到一点上。好的导语体现的是新闻事件中最有意义的和最有新闻价值的要素。导语写得精彩.就能抓住读者,否则读者就溜掉了。  相似文献   

4.
一条新闻要吸引读者必须具备一个引人注目的标题,一条使人非读下去不可的导语。有人认为,导语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部分,导语的写作,标志着作者的水平。 导语的主要作用一是告诉读者这条消息的主要内容,就是“立片言以居要”。再就是要紧紧抓住读者,使其欲罢不能,引导读者读下去。如何使导语写得吸引人,是新闻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报刊上出现了一生动活泼、形象性强的好导语,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借鉴。 请看羊城晚报的这条新闻导语: 本报讯“怪事!武汉市有两幢新盖的居民大楼,竟然无人管业,住户要求立约交租,也无人理会…  相似文献   

5.
美国新闻学家赫伯特·里德认为:"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为什么这样强调导语的重要性呢?这是因为;一、导语既可以使新闻紧紧抓住读者,也可以使读者放弃阅读;二、导语的好坏可以决定编辑对新闻稿件的取舍;三、导语设计能显现记者的才华和功力;四、导语为整篇新闻定下基调,关系着主体部分如何展开;五、一篇新闻只有一条导语,因而它必须是最优化的.  相似文献   

6.
导语是吸引和指导读者阅读新闻的媒介,有"导读之语"的意义。新闻导语以吸引读者为第一要义。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新闻导语中设置悬念,能激起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和欲望。这里从写作的角度,对新闻导语的悬念设置作一初步的探讨。 提问设置悬念。这是新闻导语悬念设置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疑问提得好,能把读者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好奇心,从而调动阅读新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有西方记者指出:记者如果在导语写作中没有能力,那他就没有写作能力。任何一条导语都肩负着如何把主要新闻事实及其意义表达出来,如何吸引读者来阅读该篇新闻的双重任务。从新闻事实本身来说,导语应是所要报道事实中的最重要的亮点,是整篇新闻的一个卖点;对读者来说,导语应是激发读者阅读的一个兴奋点。在写作过程中,导语的写作时间通常占据整篇新闻构思与写作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8.
新闻导语作为一篇新闻的开头,凝聚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成功的导语,用只字片言便带给读者很多核心内容的提示,是一篇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细节描写是导语写作的一种常见手法,用细节写导语能让新闻更夺人眼球,更具有现场感,可读性更强。新闻想要在开篇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必须仔细琢磨,写出精练的导语。  相似文献   

9.
秦勇 《记者摇篮》2004,(9):21-21,23
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顿曾经说过:“导语是促使读者读下去的锈饵。如果导语索然无味,读者看完导语就不再往下读了。”杰克海顿的话充分说明了导语在新闻中的重要地位,它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这种文体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刘祖遐 《新闻窗》2010,(4):82-82
新闻导语讲求精炼和准确。一般由新鲜而有特色的事实或点评构成,提示新闻要点或精华,导读新闻。导语精彩,便能磁石般吸引读者:导语枯燥乏味,读者就不愿再读。可见,导语决定了新闻的生命力。报纸编辑修改导语,应画龙点睛,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11.
有西方记者指出:记者如果在导语写作中没有能力,那他就没有写作能力。从新闻事实本身来说,导语应是所要报道事实中的最重要的亮点,是整篇新闻的一个卖点;对读者来说,导语应是激发读者阅读的一个兴奋点。在写作过程中,导语的写作时间通常占据整篇新闻构思与写作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考察当前新闻导语写作,就会发现概念性导语、概括性导语、笼统性导语、综合性导语等等抽象性导语充斥在我们的新闻报道当中。抽象性导语恰恰忽视了读者阅读新闻时的首因心理,不能调动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缺少激发读者阅读的兴奋点。为解决这个问题,记者在采写…  相似文献   

12.
方圆 《新闻知识》2002,(4):38-39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一个记者来说,写好一条消息的导语则是难中之难。一是导语置于开篇之首,要以最简洁的文字,反映新闻最主要、最新鲜的内容。二是导语在长期的新闻写作实践中已形成一定的框框。梁衡同志曾指出:对大多数记者来说,“为了适应新闻这个框子,一些本来好的,对读者有益的东西也只好割爱了”。新闻毕竟是写给读者看的。写好导语与发现新闻同等重要。有鉴于此,梁衡在新闻的实践中,对消息导语写作进行积极的、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文试对他的导语写作特点作一个粗略的分析,以供同行借鉴。聚焦局部,…  相似文献   

13.
《军事记者》2001,(6):45-45
一、填空:略二、问答:1、消息中为什么要有导语﹖答:消息中开头部分的导语是消息的核心与精华,通过导语,把最新鲜、最具本质特征、最重要的东西告诉读者。导语对读者有引导、诱导、前导的作用。生动有趣的导语,可吸引读者读完全篇。导语是消息结构上一个很重要的层次,在新闻中往往起着“一语定义”的作用,不仅对读者有引导作用,对作者写好下文也有一个引导作用。好的导语能引导消息的主体部分自然展开,并为后边的行文提供方便。反之,一步走错,全文皆糟。可见导语写作是消息写作的基本功,不容有丝毫的轻视和马虎。2、何为金…  相似文献   

14.
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对导语在新闻写作中的地位,都有一个基本认识,那就是导语在新闻作品中最重要、最精彩,是文章的精华、路标和“广告”。导语写得精彩。就能紧紧抓住读者,使其穿门入户,通阅全文;导语写“砸”了,整个文章也就没戏了。正因为如此,许多名记大腕对导语的写作极为讲究。  相似文献   

15.
导语的历史 综观世界新闻写作史,新闻导语和新闻导语理论的产生均源于美国。 最早,世界各国报纸上的新闻作品都是编年史式的,就是从新闻事实发生讲起,新闻事实结果作为新闻结尾,根本就没有新闻导语这一结构部分,给读者阅读带来很大不便。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导语?许多人把它简单地理解为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这虽然很不确切,但导语确实是消息的开头。美国的沃尔特·福克斯在《新闻写作》一书中指出:“一条奏效的导语应实实在在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将其导向记者认为是新闻的基本点或报道角度的地方。”导语是新闻结构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新闻的眼睛。它最先被受众所感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语写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新闻的宣传效果。因此,新闻记者们历来十分重视新闻导语的写作,导语也一直成为新闻理论主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新闻正文由导语、正文和结尾组成,而导语是整个新闻写作中的核心环节。一条好的导语可以像磁铁一样将读者的目光立即吸引过来,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这条新闻的要点并作出决定:是否需要阅读这条新闻的全部文字。而国内的导语写作大多已模式化,难见有新意的导语,读来常常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18.
黄智明 《新闻窗》2010,(4):79-80
在现代新闻写作中,导语是引导读者阅读新闻的一扇门。导语写得精彩,就能吸引读者眼球,增强报纸竞争力,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如何写好导语,以吸引读者眼球呢?笔者认为.需从增强导语的可读性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伊西玲 《青年记者》2006,(10):44-44
导语是一篇新闻作品的精华和路标。导语写得出奇斗巧,就能紧紧抓住读者,使其穿门入户,通阅全文;导语写“砸”了,整个文章也就没戏了。  相似文献   

20.
每天,当你打开报纸浏览一条条消息时.不难发现:以概括式导语起文的颇多,尤其是非事件性新闻,十有八九采用这类写法。 那么,概括式导语有哪些特点与不足?怎样写出既概述新闻要旨,又吸引读者的概括式导语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点滴体会。 一、优劣两面观 概括式导语的特点是在消息第一段把全篇的精华告诉读者。也就是说,它为读者提供全篇消息的梗概。如果一则新闻只涉及一个主题,概括式导语正好起到提示全文要点的作用;而当新闻中有若于同等重要内容时,概括式导语最大优点是可以在第一段同时突出几个要点,而不必只强调其中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