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生态旅游以其品位高、突出自然本色和有利于环保等特色而受到人们的推崇。现就分析甘肃生态旅游发展的条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可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保护三者结合起来,有利于农业资源利用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乡村生态旅游含义的基础上,结合安康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状况,从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保护、旅游产品的科学开发等方面探讨了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生态旅游也称"绿色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定义其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以欣赏、享受、了解和保护自然环境为主要目的和内容,它科学、文明、高雅的特点和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全球生态旅游的年增长率达到30%左右。在我国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生态旅游"无疑已成为我国新兴旅游资源开发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王薇 《昆明大学学报》2005,16(Z1):92-95
乡村生态旅游是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旅游形式."尊重自然、亲近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旅游思想与中国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生态旅游强调社区参与,乡村生态旅游应在保证环境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弘扬中国茶文化,在乡村生态旅游中融入茶艺茶道,把形式的表演转变成为人们的一种身体习惯、精神需求和文化观念,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不仅可以弘扬中国茶文化及其它传统文化,还可以使乡村生态旅游沿着正确的方向和理念发展,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其目标在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近几年我国的生态旅游发展方面强调"认识自然,走进自然",而忽略了生态旅游"保护自然"的目标,导致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强化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科学规划和开发生态旅游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以及完善生态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6.
王薇 《昆明大学学报》2005,16(B10):92-95
乡村生态旅游是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旅游形式。“尊重自然、亲近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旅游思想与中国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生态旅游强调社区参与.乡村生态旅游应在保证环境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弘扬中国茶文化,在乡村生态旅游中融人茶艺茶道。把形式的表演转变成为人们的一种身体习惯、精神需求和文化观念。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不仅可以弘扬中国茶文化及其它传统文化。还可以使乡村生态旅游沿着正确的方向和理念发展.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是北疆沿边地区旅游业的最大特点,要科学发展北疆沿边地区的生态旅游事业,必须抛弃传统旅游业发展中损坏和危害生态环境的不科学的做法,坚持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理论为指导,实施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旅游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生态旅游与人文旅游融合发展战略、生态旅游市场开发战略、生态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五大战略,创造出北疆沿边地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新理念、新模式、新目标、新内容、新成就。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态旅游的概念论证了生态旅游的形式多样化和参与性、管理生态化和科学性、层次高雅化和责任性、效益综合化和持续性等特征 ,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确定了内蒙古生态旅游的科学含义,对内蒙古生态旅游资源和旅游内容进行了九种基本类型、三个层次的划分,认为内蒙古生态旅游的发展应当实行自然生态与生态文化并重的策略,尤其应当注重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科学规划开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伊春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很多国家级的森林公园和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但是,伊春森林生态旅游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如何利用丰富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对伊春森林生态旅游今后的发展战略和科学规划进行研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旅游行为问题看生态旅游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生态旅游的大众化和大众旅游的生态化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旅游业主体的旅游行为对生态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旅游业主体的行为表现出与生态旅游不相适应的方面,游客破坏景区景观、政府的经济短视行为、旅游地居民的不欢迎态度等,这些给生态旅游带来不利的影响。要规范生态旅游行为,首先要关注生态旅游意识的培养,从构建生态旅游意识培养体系、拓展生态旅游意识培养途径等方面加强对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地方政府和旅游地社区居民的生态旅游意识培养,以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习惯和行为,促进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农业旅游作为一个在城市乡村之间产生双向吸引力、双向吸纳力、双向融合力的朝阳产业逐步成为人们外出旅游的重要选择之一。近些年来安徽省农业旅游拥有较好的发展态势,但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如经营理念落后单一、旅游配套设施落后、服务人员量质欠佳等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制约安徽农业旅游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通过对安徽省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质、量、态等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安徽省农业旅游发展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的旅游发展阶段,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和态度明显不同,文中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利用EXCEL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在对陕西旬阳太极城的居民的旅游感知和态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旬阳太极城的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居民对旅游的正面影响感知较强,对旅游的负面影响感知较弱,对旅游业的发展持较为理智的支持态度.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师专学报》2009,(4):45-56
郫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县域内各类文化资源富集,分布广泛。本文从文化名人、文化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对郫县文化资源的构成和分布状况作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了郫县在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三个不足之处:一是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二是文化品牌特色不突出,三是文化资源开发不全面。本文建议,郫县的城市形象可定位为“古蜀王都,生态鹃城”;郫县文化旅游发展的重点应立足于古蜀文化和生态文化;郫县的城市发展应着眼于建设西部健康休闲城。最后,本文还对郫县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具体实施措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旅游越来越受都市人青睐。通过收集各种资料,了解到德庆县作为一个离珠三角最近的粤西农业大县,有着很多自己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具有古建筑文化的龙母祖庙、德庆学宫和三元塔,拥有原始生态瀑布群的盘龙峡,丰富且质量好农副产品贡柑和砂糖橘,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等。通过对德庆县乡村旅游资源的深入分析以及对其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德庆县具备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条件。利用德庆县大量乡村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将对德庆的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是德庆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峡核心景区巫山县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巫山县地处长江三峡景区的核心地带.三峡库区的形成虽然会巫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产生了重大影响与变迁。但只要在新的背景下,重新调整旅游视角,对传统的和新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研究、开发与利用,物别是把新的旅游开发和需求与移民就业结合起来.就能实现巫山县新的三峡旅游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认清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是确定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本文简要回顾旬阳县1989-2004年国民经济建设的成就,通过技术分析,对旬阳县"十一五"发展目标和结构调整进行测算和规划.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理念是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行动指南,而发展县域生态旅游产业,则是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选择能够反映县域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各类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及评价模型,并以河北怀来县为例开展实证研究,提出怀来县生态旅游产业应采取坚持政府主导发展、促进区域企业合作、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重视社区参与互动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一体化发展和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求深度开发长株潭城市群旅游文化。基于生态文明视角,通过深度开发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主体的消费文化、审美文化,自然旅游客体和人文旅游客体文化。以及旅游介体的经营管理文化和开发文化,有利于整合和加强长株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旅游文化形象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城市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随着近年西安市跨入新的转型阶段,城市旅游成为西安服务型经济的新增长点,研究城市旅游经济与环境保护间的协调性对西安市全面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应用协调发展度计算模型计算和分析了西安市2006—2011年的城市环境与旅游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度;根据相关评价标准和指标得出2006—2009年西安城市环境的保护适度超前于旅游经济的发展,而2010年和2011年则反之,这为西安市未来生态化和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