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化肥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及走势分析(Ⅱ)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在分析种植结构变化的基础上,运用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不同作物体系化肥消费水平,并核算了化肥在不同作物上的分配。最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定量研究了中国化肥消费对作物结构变化的弹性。结果表明,中国氮、磷肥消费已达到较高水平,氮、磷化肥施用面积比例分别达到87%和66%,大部分作物氮使用量超过了100kg/hm^2,磷肥超过80kg/hm^2。相对而言,钾肥施用水平略低,施肥面积比例仅43%,大部分农户很少使用钾肥。中国氮、磷肥用量较高与有机肥施用较少有关系。由于作物间施肥水平差异较大,作物群体变化对化肥消费的影响很大。随着种植结构调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已经下降到63%,粮食作物化肥消费比重已经下降到46%,而经济作物(尤其是果菜)已经成为化肥消费的主体。从种植结构弹性系数来看,粮食作物面积比例大,化肥消费总量对其面积变化的弹性要大于经济作物,但不同化肥品种对不同作物面积变化的弹性有一定差异。未来粮食作物面积会保持稳定,而高耗肥的经济作物面积会继续增长,因此全国化肥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尤其是施用水平较低的钾肥需求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人口转变进入新阶段,即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过去30余年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亟待创造必要的制度条件来获得以全要素生产率为主要驱动力的、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源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形成新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关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获得可持续经济增长源泉的关键。本文探讨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改善这一生产率来源的政策建议。同时,还针对中国"未富先老"的特点,从人力资本培养、应对老龄化和调整生育政策等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化肥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及走势分析——Ⅰ化肥供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化肥的要素特征来说,供应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消费需求,中国这一特征更加明显。由于我国资源基础薄弱,生产技术整体较低,化肥供应不足,导致化肥消费在建国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较低水平。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化肥生产技术日渐成熟,我国化肥产业在总量上和结构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氮肥已自给有余,磷肥自给率达到94%,高浓度化肥正在逐渐替代低浓度化肥,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消费。但随着氮磷肥的供需总量趋于平衡,供应对需求的制约和影响正在降低,需求拉动供应的时期即将开始。但我国化肥供应仍存在空间不平衡的问题,化肥消费主要集中在化肥产业发达地区。随着资源缺乏和价格变化,化肥工业将不断向部分资源产地集中,化肥品种结构也将持续向高浓度发展,这将直接导致化肥消费的空间差异进一步扩大,化肥消费品种进一步改变。在资源价格波动影响下,我国化肥价格持续升高,但中国化肥需求价格弹性趋于稳定,在整体经济环境不发生大的波动的情况下,化肥价格变化对化肥需求的影响比较微弱。总之,我国化肥供应对化肥消费的驱动作用正在逐步减弱,通过合理消费来引导化肥产业的健康发展将是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关乎我国资源、环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化肥产业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本文根据多年研究结果,总结和分析了我国化肥生产消费与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化肥生产消费大国,到2002年,化肥生产量达到0.379×108t,化肥消费量为0.434×108t,分别占世界总量的25%和30.7%,并且化肥品种向高浓度化发展.化肥消费的增多,保证了我国粮食安全,减缓了土壤养分缺乏,但目前主要作物施肥量较高,与先进国家相比,养分效率偏低,有大量有机养分没有得到很好利用.化肥生产需要消耗磷硫钾氨资源,特别是磷矿资源浪费严重,隐藏危机.化肥产业的发展还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包括重金属和氮磷排放等方面需要引起重视.化肥发展要适度规模,核心问题是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有效需求不足仍是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能否解决好这个矛盾,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全局,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既是缓解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站略抉择,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需求和扩大消费需求。在中国经济发展现阶段,无论投资需求还是消费需求,都具有很大的扩张余地和增长潜力,足以支撑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6.
《云南科技管理》2020,(2):30-33
菲律宾农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比例,其品种、产量、种植面积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传统的耕种方式已不能满足国家的发展需要,因此在政府规划政策中加大了依靠科技提升农业的内容,针对需求加大投入、改善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面对机遇与挑战,抓住契机,在农业方面加大合作的强度和规模,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云南省的农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水环境保护的出路在于固有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通过引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运用中国1990-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计量分析软件,分别逐步建立了农业种植业化肥施用密度(含施用总量)与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收入差(绝对差距)、城乡收入比(相对差距)之间的三类曲线回归模型;检验了农村水环境的"经济增长效应"、"农民收入效应"和"城乡结构效应"。相关的政策含义在于:国家和城市政府需要转变现行发展方式,加快建立"反哺"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与水环境的补偿机制、政策体系。从而一方面从经济发展方式即发展经济学与制度层面检验了EKC假说,另一方面从经济增长、农村农民发展、城乡结构三个不同侧面加深理解了经济发展方式的环境经济学涵义。  相似文献   

8.
中外消费政策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有效需求不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迫切需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消费政策体系,本文通过对中外消费政策的回顾与比较,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消费政策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三驾齐驱”共同推动着国民经济增长,而随着经济发展进入相对高水平阶段,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愈益增大,因此,正确评价目前消费需求增长状况,准确判断消费需求未来变化趋势,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从1993年至1996年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始终保持平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口问题也已经成为了解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相关联的核心因素,人口增长的问题历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要想有效的解决人口过剩的问题,其根本方法就是要限制我国的人口增长问题。我国的河津地区也是一个人口集中度较大的区域,由于人口控制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在未来我们仍需采取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转变人口机制以及适当的计划生育政策等措施。本文便是通过引入逻辑增长曲线,详细论述了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的河津人口的增长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张晓平 《资源科学》2008,30(6):883-889
能源消费强度反映国民经济发展中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其变动方向及影响因素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但研究中大多以我国总体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为对象,对地域差异关注不足。本文选取多项指标,构建能源消费规模份额指数、能耗强度指数、增长速度指数、综合消费指数,从不同角度刻画中国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法,定量研究了地区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地区间能源消费强度的差异与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工业化程度、地区经济重型化程度存在直接关系,尤其是地区经济重型化程度的提高将会显著增加地区经济能耗强度。现阶段,控制高耗能重化工业的重复建设与盲目投资。对于减小能源消耗强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的地域差异性,要求我国能源战略的推进与实施必须制定相应的地区政策才能确保国家宏观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高婧  曹宝明  李宁 《资源科学》2022,44(2):320-333
自2004年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以来,国家实施了以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与此同时,以化肥为代表的农业化学品,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投入要素,对农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日益凸显。然而,不断增加的化肥投入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也面临着盲目、过量施用而导致化肥施用强度过高的问题。因此,本文以粮食流通中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这一典型托市收购政策为例,探索政府托市收购对化肥施肥强度的影响。利用1994—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阐述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运行机理的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三重差分、事件分析等估计方法,着重分析该政策实施如何影响小麦化肥施用强度的问题,并联系中国的农地制度背景,进一步分析农地权属构成对该政策实施效果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促使种植户在增产的目的之下提高了化肥施用强度,且具有持续增强的动态效应;②同时,政策对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受到了农地权属构成的调节,表现为自有农地比重增加会弱化政策提高化肥施用强度的效果,租赁农地比重增加会强化政策提高化肥施用强度的效果;③在这一调节作用之下,政策对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与种植面积呈现出了U型关系。本文对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效应的评估和阐释,对探求农业经营规模背景之下协调中国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1月12日,在四川泸州市举办的中国品牌农资大会上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农资行业发展将迎来更多政策利好.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在发言中指出,近几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大好,粮食产量实现了九连增,农民收入实现九连快,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但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任务依然艰巨,人口增长带来的绝对需求、农村劳动力进城后带来的转变性需求、食物结构升级带来的成长性需求、粮食能源化带来的间接需求,都给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正因如此,也给农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相似文献   

14.
化肥消费规律及中国化肥矿产需求趋势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磷、硫、钾盐等矿产资源主要用于化肥的生产,是关乎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随着我国化肥产量与消费量的逐年增加,磷、硫、钾盐等矿产资源的可持续性以及在化肥施用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在此背景之下,本文通过对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化肥消费历史分析,首次运用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作为研究指标,总结剖析了发达国家化肥消费历史轨迹变化及其动因,揭示了不同情形下,化肥消费规律:即理想状态下,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呈"S"形规律变化;在化肥施用初期未考虑环境因素的情形下,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呈倒"U"形规律变化。总结得出北美"理想模式"、西欧模式和日韩模式三种化肥消费变化的模式。以发达国家为借鉴,结合中国资源环境实际情况,预测了我国化肥及磷、硫、钾盐矿产未来需求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磷肥和氮肥消费已到达峰值,未来将缓慢下降,相应的磷、硫资源需求也将到达峰值;钾肥在国际价格没有显著变化的情况下,未来需求将维持目前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大公司行动 中国人口结构中城镇人口比重的不断提升,一方面减少了农业从业人口,减少了用于农业的土地,另一方面带动了农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城里人消费的“肉蛋奶”数量远大于农村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政经理论中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阐述 ,社会资本顺利进行的条件即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必须按比例地进行生产 ,才能使社会总产品价值实现和实物得到补偿 ,即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才能平衡 ,社会生产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而当前我国经济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 ,市场出现了新的特征 ,一是大部分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总供给增长很快 ,但需求增长由于种种原因限制则显得相对不足 ,经济发展正由传统的“供给制约”转向“需求制约”,近二年来在国家扩大内需、推动消费的政策措施推动下 ,市场商品销售稳定增长 ,但企业仍面临着许多矛盾与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尚面临七大矛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1998年中国农业增加值14599.6亿元,按可比价比1978年增加1.6倍,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28.1%降低到18.4%;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由1978年的70.5%降低到49.8%;随之农村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重由1978年的62.5%下降到38.9%.虽然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不突破资源稀缺的制约,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七大矛盾不解决,将很难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农地经营规模与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琼  肖海峰 《资源科学》2020,42(6):1063-1073
本文利用2000—2016年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对农地经营规模影响农业碳排放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碳排放既具有直接影响,也产生间接影响;②直接影响体现在“规模效应”: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呈现“U”型变化趋势;间接影响是通过影响农地利用方式来体现的:农地经营规模与种植结构、化肥投入强度之间均呈现“U型”关系,与农业机械投入强度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种植结构、农业机械投入强度的提高抑制了农业碳排放,化肥投入强度的提高促进了农业碳排放;③财政支农政策在种植结构、化肥投入强度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较高的财政支农支出水平加强了粮食种植比例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负向关系,削弱了化肥投入强度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正向关系。因此,为促进农业低碳发展,一方面要适度扩大农地经营规模,加强对农地利用方式的科学管理;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财政补贴结构。  相似文献   

19.
基于OECD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分类,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评估18个国家以及OECD、欧盟组织的农业支持政策绩效,分析农业支持政策绩效的时序变化规律,探索我国农业支持政策优化路径。计算结果表明,虽然各国的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有很大的差异,但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各国均表现为纯技术效率不断提升而规模技术效率有所下降,投入冗余部分主要存在于农业生产者支持方面。各国的农业支持规模和农业生产规模的优化程度、配置比例普遍较低,且75%的国家处于规模收益不变或递增状态。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绩效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投入、产出不足。  相似文献   

20.
消费是市场的目的,是国民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动力,如何增强消费动力目前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利用近几年的相关数据对宁波市消费需求的现状以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为宁波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依据。最后,提出了扩大宁波市消费需求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