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新书目》2023,(8):140-141
<正>本书作者在40年里与数百个家庭保持联系,观察这些家庭的孩子,记录下父母跟孩子之间的互动,由此得到了关于儿童心理和行为的第一手资料,并在书中用200个鲜活案例和34条育儿新原则与读者探讨如何教育孩子,如何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平等自由,同时让孩子尊重规则、承担责任、赢得合作,与孩子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2.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勤奋的书,也是一本思考的书,智慧的书。这本书,不仅是一本业务的书,也是一本学术的书,做人的书。新闻界的朋友们出版过许多书籍,而像《记者心语》这样的书,还不多见。它不是一般的作品集,不是记者采写的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也不是一般的新闻学著作,而是作者在实践中“理性化感悟”的集锦。作为一个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老记者,我阅读这本书,有一种亲切之感,好像是同行、朋友之间在谈心。作者的许多心得,引起了我的同感,给了我不少启迪。近几年来,我反复强调重视“观念”问题。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原因,就…  相似文献   

3.
这本书是父子共同书写的心灵篇章,是一位父亲因孩子、为孩子而抒发的爱的心声。各式各样的笔中,唯有孩子这枝笔永远纯真、浑然天成。作者说这是一本写给父亲和将要成为父亲的人读的书,我作为五岁男孩的母亲,同样被书中的亲情和爱深深地感动着。父亲细腻的真情感动着我,父亲在儿子成长中倾注的爱和关怀感动着我,为人子对父母的恩情感动着我,作者对家庭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本写给父母的书。子女,是父母的希望,独生子女,则是希望之中的主要希望了。然而不少家长虽有爱心,却并不懂得怎样去爱孩子,怎样才算爱孩子,这本《教育子女的艺术》就是教父母如何去达到真正地爱孩子的艺术境界。这本书从教育学、心理学、美学、伦理学的角度,结合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实  相似文献   

5.
陆莉莉 《出版广角》2013,(12):20-23
我们正进入一个以阅读图画书为时尚的时代。出版社在推出图画书新作时,应当洞察低幼儿童的阅读需求,转变家长的阅读观念,引导更多的孩子和家长由图画书爱上阅读。图画是儿童开始阅读的重要元素,而图画书就是引导其进入故事世界的最好载体,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本书。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读者开始熟悉和接受图画书这一新兴的儿童文学门类。近年来,图画书逐渐占据中国童书市场越来越大的份额。在当当网2013  相似文献   

6.
本书侧重介绍和分析美国天赋教育的how(怎么做)以及具体的what(做什么)。作者强调,天赋教育不是培养神童,不是通过各种补习班和才艺班将孩子制造成天才,应该通过家长、老师的循循善诱,让孩子学会自己学习、自我教育,将孩子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培养"大智慧"的孩子是基础教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书提及的“富二代”,不仅仅是指“富一代”的子女,还包括虽然家庭不是很富有,但是肯在未成年子女身上花钱,让孩子“富有”的家长的孩子。家长“回收”的却是孩子的懒散、自私、没有责任感等一系列问题。于是,人们发出感慨:现代家长该如何教子?“富二代”该怎样教育?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子体会,专门为现代家长打造了这部教子手册。  相似文献   

8.
本书是在常态化防治疫情的特殊条件下,根据中国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教授家长及孩子们如何构筑第一道健康防火墙。书中重点讲解了蛋白质、油脂、五谷杂粮、水果和蔬菜等食物对孩子健康的重要作用及正确的食用方法,进一步讲解肠道生态菌群与孩子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书是在常态化防治疫情的特殊条件下,根据中国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教授家长及孩子们如何构筑第一道健康防火墙。书中重点讲解了蛋白质、油脂、五谷杂粮、水果和蔬菜等食物对孩子健康的重要作用及正确的食用方法,进一步讲解肠道生态菌群与孩子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有本书席卷全球,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不可或缺的谈资,这就是由英国作者维克托麦尔·舍恩伯格等所著,由盛杨燕和周涛翻译的《大数据时代》一书。这本书主要描述的是大数据时代到来人们生活、工作与思维各方面所遇到的重大变革。本书作者舍恩伯格是大数据领域最受人尊敬的权威发言人之一。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他对最前沿的大数据应用案例深刻分析,并对大数据的价值链与角色定位清晰预见。大数据也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张世泰 《图书馆》2007,(1):125-127
李开复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是一本专门为大学生如何走向成功而写的书。这本书具有如下特色:作者以师者风范,循循善诱,传道入微,解惑明理;作者用“成功同心圆”诠释人才素质和成功秘诀;作者以自己的成功经历说明,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2.
在希腊的一个小镇上,一位捡垃圾的老人在整理收购的废品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本破旧不堪的书。书的封面已经被撕烂了,但从扉页上还可以看出这本书的名字——《理想国》,作者是柏拉图。老人并没有把这本书随意丢进废纸堆里,也没有把它归到报刊杂志一类,而是把它挑出来。然后,找出浆糊,把破损的页面一一粘好,并且还剪了一张牛皮纸给书做封面。接着,他洗了洗手,找出一枝粗笔,很挚诚地在书的封面上写出书的名字和作者。  相似文献   

13.
生活少儿     
正《把话说到孩子心里》作者:唐曾磊著版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版定价:43.00元提要:本书作者根据近20年的教育工作经验,总结出了平等思维的"小人"理论,帮助家长更好地把握孩子的心思,知道孩子喜欢听什么样的话,并帮家长反思自己在沟通过程中不经意出现的"小人自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图书出版商手册》一书作者卡普曼,全面论述了出版成功的七个因素,并附有六个研究案例。有心想做出版的人都应当读一下这本书。关键一,编辑程序不可少,没有编辑的投入和指导,一本书就不应该出版。关键二,重视一本书的整体设计和  相似文献   

15.
倾听孩子的呼声——城区基层图书馆少儿阅读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中国社会出现的少儿问题,许多儿童专家呼吁家长:少逼孩子认点字,多陪孩子读点书。毋庸置疑,图书馆应该是给孩子带来快乐的地方。因此,鼓励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增添快乐和微笑是图书馆少儿工作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6.
新书推荐站     
《出版参考》2012,(27):34
《我和郎朗30年》郎国任/著定价:38.00元现代出版社2012年9月本书是郎朗父亲的倾情之作,讲述了郎朗如何从一个普通孩子成长为国际著名钢琴大师这一成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完整地再现了郎朗从出生到30岁的成长历程。在书中,朗爸分享了培养郎朗的心得:尽早发现孩子的天赋并予以重视;尽早让孩子出类拔萃,高于常人,能接受更多阳光雨露;对孩子严格,先  相似文献   

17.
潘国彦 《中国编辑》2007,(1):76-78,81
书评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好的书评可以引领读者深入堂奥,领略书的精义,了解书内书外的故事,引起更多读者的注意;不好的书评可能误导读者。一些作者往往请名家写书评,以推广图书。作者如何利用名家书评促销,有一个流行的段子。其中有一个版本是这样写的:外国一位不知名的作者写了一本书,他想一举成名,于是把书寄给总统请他评介。出于礼貌,总统写了几句赞誉的话。作者马上在报上宣扬说,请看这本总统赞扬的书,于是这本书马上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尝到甜头之后,这个作者赶写了第二本书,又寄给总统请他评说。总统推说对这本书不感兴趣。作者马上登报说,这是一本总统不感兴趣的书。读者对此又产生了一看究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名刊要览     
不要养育过度 美国的家长中,过度的培养教育案例屡见不鲜。如今一股新的革命潮流正在兴起,其目的便是要扭转家长们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投资。“养育孩子要简单”“给孩子自由”,虽然这场革命的名字很多,但传递的信息都是一样的:过度关注孩子有害无益,真想要孩子未来能成功,那就要学会什么时候放手。  相似文献   

19.
《傅雷家书》是近年来在读者中影响较大的一部书,全国首届青年优秀读物评选中获得一等奖。该书的责任编辑在给本刊的信中,谈到了这本书出版过程中的一些“内幕”。文字虽简,但颇值一读。现征得信作者同意,以《关于<傅雷家书>》为题,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20.
《好大声的书》是一本为孩子也为成人创作的图画书。这本书捕捉、记录下一些声音,一些会在孩子耳边响起、会让他们心里听到的,好大的声音。好大的声音在这本书中,具体而真切,新奇而独特,结合着孩子的生活和趣味,关联着孩子的情感与情绪,流露着孩子的心声。我们打开书,打开感官的同时还要打开与孩子沟通的心灵之门,这样我们才能听懂那些特别的声音,并真正俯下身子和他们一同用心倾听。《好大声的书》对儿童读者而言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围绕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