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媒体承担着弘扬正气、引导舆论、传播知识的社会责任。但这与娱乐性并非不可调和。尤其是都市类新闻媒体,其受众的特点更决定其报道不能太硬,寓教于乐,更能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新闻娱乐化的兴起,揭示了这样一个媒介功能信号:媒介的服务效能已经浮出水面,发挥出有别于以往宣传教育、舆论监督、信息传递功能的独特意义,而且正日益受到新闻实践者的推崇。当前,如何恰当运用娱乐手段,以服务为目的扩大受众群体.提高媒体竞争力,已成为都市报、晚报等新闻传媒的普遍共识。因此,在都市新闻的娱乐化写作中要关注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媒介生态是媒介、社会和受众三个系统相互作用的一种社会文化。本文分析了新闻娱乐化这一近年来显著现象,认为传媒实力不足以逃避监督政治权力、传媒市场化运作、传媒消费主义三者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新闻娱乐化对媒介生态的消极作用,即媒介生态资源多样性面临危机;媒介生态结构功能失衡。  相似文献   

3.
"新闻娱乐化"是指伴随大众化报纸的兴起而在大众媒介中出现的新闻与娱乐合流的趋势,即为了迎合受众娱乐的需求,一些媒介在新闻的内容和形式上过分注重新闻的娱乐功能,形式上追求新闻的故事性、吸引力,以致模糊了新闻与娱乐的界限.它是新闻娱乐功能的异化,也是整个传播环境泛娱乐化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被新闻包裹着的世界,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甚至手机,都在前所未有地给我们提供新闻;这是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时政、财经、社会、文化、体育,甚至八卦,汹涌的信息每时每刻都在制作、发布.在媒介发达、信息泛滥的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新闻?人们在消费新闻时,更多地趋向信息,还是更多地趋向娱乐?  相似文献   

5.
传播状态的新闻文本,主要处在两种基本语境之中:一是由它与其他作品及其相关信息载体构成的媒介语境;二是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心理等构成的宏观的传播语境和收受语境,也可以称作社会语境。媒介语境与社会语境赋予传播态新闻作品以“语境信息”,使新闻成为现实传收中的新闻。  相似文献   

6.
娱乐作为大众化的重要内容,在大众传媒兴起后,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功能之一。娱乐新闻指的是新闻在内容方面报道关于娱乐界的消息,而所谓娱乐新闻泛滥指的是新闻在内容上大肆报道,在形式上,采用渲染煽情甚至哗众取宠的方式来吸引受众眼球,满足其好奇心,甚至窥视癖。在媒介产业化运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影响全球的社会文化思潮,消费主义的影响正日渐渗透到大众传播媒介,新闻传播领域正在出现消费主义趋势,表现为新闻传播内容的娱乐化倾向以及传媒经营管理中的拜金主义特征.新闻传播应该是信息的传播者、环境的监测者,社会的守望者,这是新闻的基本法则,但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这种基本法则正在面临危机与挑战.消费主义新闻倾向目前已进入中国的大众传媒,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坚守新闻的守望精神,成为当前新闻传播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 新闻信息资源,是在新闻研究中引入信息理论后形成的新概念。信息资源作为新闻资源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既是构成新闻行业特质的基础,也理应成为媒介经营的重点关注对象。但目前对新闻信息资源问题的研究,多是从编辑记者业务活动角度考  相似文献   

9.
<正> 网络媒体是互联网应用于媒介或信息传播的产物。作为媒介或媒体机构,网络媒体具有新闻传播、宣传教化,商务广告、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其中,有商务性的,也有非商务性的。商务(或商务活动)是指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将所拥有的资源转化为产品——有形或无形产品(如信息和服务),并进行市场销售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陈阳 《编辑之友》2015,(7):61-66
新闻敲诈是对媒介话语权的异化,对异化过程的探究有利于揭示新闻敲诈的深层原因.从媒介生态的角度,新闻敲诈是新闻腐败的表现形式,它折射出媒介话语权具有权力与权利叠加的特性,这一特性助长了记者对媒介话语权的滥用.从新闻生产的角度,新闻敲诈侵蚀了传媒话语权的公共性和公开性.从社会结构和功能的角度,新闻媒体位于政府与民众之间,这一中间人的身份为新闻敲诈提供了前提,这也正是新闻敲诈在世界新闻史上屡禁不绝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微博是当今网络传播中的一个新亮点,全新的传播特征深刻改变了媒介生态。微博的盛行改变了娱乐圈生态,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娱乐新闻生产的基本模式。本文以上海电视台娱乐新闻栏目《新娱乐在线》为例,从新闻源、时效、结构、报道内容等几方面阐述微博对电视娱乐新闻生产的影响,并提出:电视媒体要借力微博,但不能过度依赖;运用微博不能丢电视媒体之本,信息把关、梳理、整合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张鸿雁  杜威 《声屏世界》2010,(12):22-22
“新闻娱乐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将新闻和娱乐结合起来,竭力从严肃的政治、伦理问题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强调新闻报道故事性、情节性、煽情性、刺激性的娱乐效果。在此类报道中,媒体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社会规范强制功能”的积极作用,而由于其媒介内容的煽情化、浅薄化、低俗化倾向,使得媒体功能出现异化。  相似文献   

13.
吕丽 《视听纵横》2005,(5):29-31
作为社会化新闻的一个分支,娱乐新闻的出现及其繁荣,是人们在物质化生活日益发达的今天,对休闲化需求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它已经成为当前众多媒体完善媒介功能,参与竞争,争夺受众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领域。轻松、活泼是现代娱乐新闻在众多题材的新闻中笑傲江湖的杀手锏.  相似文献   

14.
牛光夏 《青年记者》2006,(22):68-69
由于互联网络、DV、手机等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和飞速发展,这些原本以信息交流或休闲娱乐为主要功能的新技术,对传统的新闻业产生了有目共睹的深刻影响,使新闻传播的结构、方式、主体都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突破了传统的载体藩篱。在这样的新闻传播变革的背景下,新闻信息的传递由传统  相似文献   

15.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信息从有新闻史起就打上了阶级、阶层等党派性烙印,在传播过程中始终遵循由信源到信宿单向流动的过程,受众在传播渠道中始终处于被动地接收信息的信息接收者地位.当人类进入到21世纪,微博的问世打破了政治、经济上占优势地位的阶级、阶层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新闻信息不再是由信息源打上党派性烙印后经过机构性大众媒介流向信宿的单向流动过程,普通民众既是受众也是新闻信息的发布者,享有对新闻信息传播的平等地位.微博的出现把中国的新闻信息传播推入空前的民主化里程.  相似文献   

16.
新闻娱乐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楠楠 《新闻世界》2009,(8):113-114
媒介的娱乐化最初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十年间西风东渐.这种新闻娱乐化的趋势进入我国传媒。具体表现指报纸、电视、电台上的娱乐性节目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媒介为了追寻受众的满足、追逐商业利润、迎合受众的口味进行的新闻娱乐化包装。一切很像西方出现的一个新概念--infotainment,即information(信息)和entertainment(娱乐)的合成词,它预示着当代西方新闻与娱乐融合的趋向。  相似文献   

17.
娱乐性新闻是社会信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片面地将娱乐新闻传播形式套用到更广泛的新闻传播中.则违背了新闻的传播规律。新闻泛娱乐化现象既限制了新闻传播活动的多样性.也妨碍了大众媒介的其他社会功能的发挥.即使在一定时期内获得一定范围和数量的接受群体,这种结果也只能是暂时的.并有害于媒介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霄旭 《东南传播》2010,(8):176-178
本文针对目前生活情感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透过其成长壮大的表层因素,用批判性的眼光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从新闻接近性、娱乐化新闻的媚俗倾向、媒介环境和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负向功能,以及新闻伦理的角度出发,探讨生活情感类节目的传播偏差和伦理背离。经分析研究发现,该类节目并没有将新闻接近性作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存在娱乐化新闻的媚俗倾向;其营造的媒介环境必会产生传播的负向功能;而且多方面表现出与新闻伦理的背离。由此本文认为生活情感类节目的存在是合理的,但对生活情感类节目的规范和管理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9.
韩正 《青年记者》2012,(11):41-42
背景 新闻传播最基本的职能是为社会公众提供量多质优的新闻信息,以便大众能及时了解与掌握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最新动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社会的发展.①新闻传播还能通过提供新闻信息实现舆论监督功能,适时地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记者以什么样的职业道德来对待或实现新闻传播事业的这些功能,也就会收获什么样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廖天一 《新闻窗》2007,(2):86-86
在当今报业不断发展和繁荣中,娱乐新闻已成为报纸,特别是以城镇居民为读者对象的小报新闻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有的愉悦、休闲方式,传播健康的娱乐信息,深受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的青睐。办好娱乐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