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新闻敲诈     
梁锋 《新闻前哨》2014,(10):85-85
新闻敲诈是指借用媒体能够向社会公开报道的职业特点威胁一些有负面消息的单位或个人而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新闻敲诈是一种与新闻传播行为相伴生的行为,是新闻传播行为的一种异化。"新闻敲诈"现象源自于报刊的逐利动机,马克思把这它称为"非常卑鄙可耻以致不敢公开说出的隐秘动机"。  相似文献   

2.
张捧  陈淼 《编辑学刊》2021,(6):30-34
后真相语境下,受众往往从情感出发,对所关注的新闻进行情感宣泄和表达.由于新媒体的话语赋权给了受众更为自由的发言权和传播权,新闻生产与传播方式朝着多元化方向转变,网络新闻编辑审核新闻信息缺乏甄别和多维分析意识等原因,导致了模糊性新闻、拼凑性新闻、煽惰性新闻等异化现象层出不穷.网络新闻编辑防范新闻异化需要强化意识,坚守新闻真实原则,提高媒介素养,转换自身角色,关注受众情感,做好引导工作,提升把关能力.  相似文献   

3.
崔志东 《新闻世界》2014,(8):421-422
作为两种典型的新闻失范形态,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严重地影响了媒介公信力。为此,笔者以我国当前媒体行业的乱象为研究对象,结合新闻失范机制深入探讨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媒介运作失范与公民非有序性政治参与 由于我国的特殊的媒介体制,新闻监督在我国多体现为一级党政权力的延伸和补充.这就使得新闻监督在很多时候异化为政府部门通过媒介行使的自上而下的行政监督和管理,从而使传媒业者和社会公众都产生了错觉,认为新闻监督具有超越国家行政机关的无上权力.  相似文献   

5.
杨晶 《传媒》2018,(6):84-86
随着媒介技术的变化发展,媒体生态已进入多元化时期,并且这种多元化趋势一直在加剧.本文从媒介技术变动与新闻教育坚守的辩证角度,分析了新媒介技术下新闻教育面临的内容、模式、平台等系列新变化及媒介技术变化对新闻教育带来的影响.文章认为,无论技术如何变化,人文主义精神、新闻真实的基本原则和新闻职业道德都是新闻教育应该坚守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梳理了新闻生产社会学的研究范畴、理论框架、路径取向与发展现状.认为新闻生产社会学是媒介社会学的分支,其研究路径主要来源于媒介社会学.新闻生产社会学是一种新兴的重要理论,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路径,主要从社会结构与组织的角度对新闻生产予以关照.  相似文献   

7.
2014年,中国新闻界"新闻失范"现象频发,假新闻、有偿新闻、新闻敲诈的出现不断拷问新闻伦理问题。本文试图从媒体自律与媒体人素养入手,联系新闻真实、传媒公信力、新闻专业主义等角度分析"新闻失范"现象,试图从传播主体层面提供合理的解说,呼吁创造出一个健康而纯净的新闻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被央视《焦点访谈》曝光的李德勇“组团”进行新闻敲诈的事件八手,在论述舆论监督内涵的基础上,剖析了新闻敲诈的种种危害和违法犯罪实质,并提出了整治有偿新闻和新闻敲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平台上,作为新闻内容主要载体之一的新闻网站,正在从数据、用户、平台三个角度加强新闻信息之间、信息与人之间、媒介与媒介之间的关联性.这一方面反映了在社交化、移动化及大数据的背景下,新闻生产与传播正在逐渐开始与相关的技术要素、社会要素、资源要素进行关联与整合,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重塑与提升新闻网站的专业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3月以来公开通报的5批新闻报刊领域违法违规案件进行分析,探讨此次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所呈现的新特点,从加大依法行政力度、提升行业管理水平、提升队伍建设能力的角度,讨论未来有效治理新闻敲诈行为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