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民族地区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树林 《图书馆论坛》2008,28(1):144-147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快速消失的严峻形势,民族地区图书馆应责无旁贷承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普查采集、保存利用、传播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人类民族文化遗产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2.
胡蓉 《四川档案》2009,(6):46-47
本文对数字音像媒资科学管理和音像资料收集的方向性进行了探讨,提出应当注意对文化遗产的抢救信息的收集,特别是那些即将消失或正在消失的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些发生在普通人、小人物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故事、事件,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影像拍摄记录。  相似文献   

3.
何秋 《文化遗产》2014,(1):41-46
中国作为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历史悠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各民族都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但目前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正面临着消失或濒临消失的严峻形势,另一方面又缺乏健全的法律保障措施,其前景令人担忧.笔者就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现状入手,通过分析法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从而明晰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亟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的在制定相应法律规范的立法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胡蓉 《重庆图情研究》2010,(2):42-43,57
本文对数字音像媒资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对音像资料收集的方向性进行了探讨。在积聚各种信息的工作中,除注意收集反映现实社会动态的信息外,还应当注意对文化遗产的抢救性的收集,特别是那些即将消失或正在消失的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些发生在普通人、小人物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故事、事件,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影像拍摄纪录。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其保护和传承一直是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实际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现象令人十分担忧.例如,戏剧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982年我国尚有394种,目前,还在舞台上演出的剧种只有100多种.能为大家稍稍熟知的剧种则不到50种,20年消失了上百个剧种.全国戏曲剧种流失的速度惊人,有的地区平均2-3年就消失一个."[1]怎样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留存,怎样使其为人们所熟知,应采取怎样的保护方式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储蕾 《湖北档案》2011,(4):14-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其保护和传承一直是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实际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现象十分令人担忧.例如,戏剧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982年我国尚有394种,目前,还在舞台上演出的剧种只有100多种.能为大家稍稍熟知的剧种则不到50种,20年消失了上百个剧种.全国戏曲剧种流失的速度惊人,有的地区平均2-3年就消失一个."  相似文献   

7.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的教训都表明,加强传承人档案管理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是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深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的概念、内容、特点、地位、作用及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的定义 目前,传承人的概念得到较多认同的是祁庆富所言,“在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代表某项遗产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掌握杰出的技术、技艺、技能,为社区、群体、族群所公认的有影响力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作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Web资源日益成为我们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Web资源的寿命是极其短暂的,在新的网页不断产生的同时,旧的网页也在不断地消失.因此,如何采集与保存Web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9.
王勤 《山东档案》2013,(3):55-56
在社会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文明正不可避免的遭受着工业化全球化的冲击。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也面临着不断消失、资源外流、知识产权流失与文化内容不断变异的威胁[1]。随着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程度的逐步提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档案的呼声也水涨船高。通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真实记录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与社会性文化现象,对非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为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历史悠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各民族都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但目前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正面临着消失或濒临消失的严峻形势,另一方面又缺乏健全的法律保障措施,其前景令人担忧。笔者就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现状入手,通过分析法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从而明晰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亟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的在制定相应法律规范的立法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之间的关系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过程中,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如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对出版文化与出版文化遗产的内涵进行探析,出版文化遗产是出版文化的珍贵遗存,对出版文化遗产问题进行基本理论探讨,有助于我国出版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书籍、文物等物质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的是一种无形精神的传承,比如戏曲、传统手工艺表演等。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消亡的危险,西方各种文化也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文化,严重威胁到我们国家文化资源的安全。因此,我们要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而纪录片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现代化大潮中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蚀也日趋严重,导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渐消亡,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特殊性,对保存和再现的具体操作有着较高的要求,必须在全面调查发掘的基础上进行多样化保护.本文拟从数字化手段出发探讨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以南京云锦为例进行阐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和长远发展探索一条可行之路.一、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研究江苏是一个文化大省,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民间艺术种类繁多,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近年来,江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不断努力,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关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和怎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方面就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了一系列阐述.  相似文献   

16.
李英 《档案管理》2012,(1):80-82
自从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后,全国不少地区都积极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传承、创新研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给档案管理部门带来一定挑战,如何根据非物质文化档案的特点,顺利实现档案建设与管理,已成为研究的一个课题.1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必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有关的那部分档案,即所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的档案材料,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道具、实物等,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和保护过程中形成的文字记载、声像资料等.对于已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项目,其档案还应包括与"申遗"工作有关的一系列档案文件材料.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已成为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方向,但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现.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问题进行剖析,并从知识产权的角度详细地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菲菲 《兰台世界》2017,(12):68-70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珍贵宝藏,具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但是也极富脆弱性和活态流变性.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濒危边缘,对其进行保护和抢救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对近十年来国内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目前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现状及不足,也为其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传承与延续的重要内容,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可以看出其本身就具有档案的属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这些属性则恰恰能对其实行档案化保护.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化保护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起到积极作用. 一、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化保护 2004年4月,苏州市被文化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地区,这标志着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受到了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也为苏州科学地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来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保护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各领域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研究也随之迅速开展.通过对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研究成果从发文数量、类型、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可发现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具有具体深化、涉及学科广泛等鲜明特点,但也存在研究角度趋同,缺乏宏观研究和国外研究等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