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质究竟有几种状态湖北省襄阳双沟二中陈柏林有学生问:“世界上的物质是不是只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果是这样,那么太阳又是以哪一种状态存在的?太阳光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看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物态.物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并能为...  相似文献   

2.
看懂一个灯泡,学好电学物理!这样的话你信吗?先不要急着回答,如果你能事先不看解答回答出下面关于灯泡的所有问题,那么你的答案就只有一个:相信!例如:一个灯泡标有“220V,60W”的字样,问:(1)这些字样的含义是什么?(2)该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多大?电阻多大?(3)每到晚上用电高峰时灯泡为什么会变暗?(4)新买的灯泡为什么要比旧灯泡更亮?灯泡用久了为什么会发黑?(5)该灯泡灯丝断了以后搭起来使用,总比原来亮,且容易损坏,损坏处往往是在搭接处,为什么?(6)灯泡总是在开灯的瞬间容易烧坏,而正常发光时却很少突然烧坏,为什么?(7)1度电可供该灯泡正…  相似文献   

3.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蔺(板书“蔺”),我的一些学生给我写信的时候,常常毫不客气地一刀就把我的头给砍了下来(擦掉“一”),变成了“闷”这个样子。(问一个男孩:)你要是以后给我写信,会不会也像他们一样砍掉我的头?(学生肯定回答:不会。)你这么善良,一定喜欢美好的东西,对吧?(肯定会回答:对)那么喜欢花吗?喜欢什么花?玫瑰吗?知道不知道一朵玫瑰代表什么意思?10朵呢?999朵呢?(后边三  相似文献   

4.
“10-3=7”,一道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算术题,作为小学高年级的小朋友,回答这样的问题,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不值得一提。可如果有人问你:“10-3除了等于7这个答案外,还有别的答案吗?”此时,你是不是就会抓耳挠腮,回答不上了呢?读读下面的文章,看看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开动脑筋的吧。(尼莫)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是不是可以长得和别人不一样呢?一只狗是不是可以嘴巴比别人大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讨论讨论。不过这个问题我们如果讨论的话,那么肯定还没有等到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设计】一、情境导课(一)课件出示下图,这是小熊超市的一个货架,从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能根据这些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二)自由提问,并指名回答。(三)出示研究问题: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关于减法、加法、乘法等一步计算的问题,那么老师这儿也有一个问题:2包花生和1个蛋糕一共要付多少元?(四)齐声读问题并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个信息、一个问题)。(设计意图: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引出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新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导入设计] 1.师:回忆一下,2、5的倍数的特征分别是什么?(生答) 2.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3的倍数具有什么特征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要看它个位上的数就行了吗?  相似文献   

8.
一节数学课上,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算式的意义后,老师让学生根据乘法算式说出它的意义。学生回答诸如“2×3”表示3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但是,书上有这样一题:“2×1”,学生脱口而出:“一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很明显,回答是错误的。“2×1”这样的乘法算式不能用乘法的定义去解释。那么,它们之间是矛盾的,还是统一的? 的确,数学教材中象这样的地方很多。如第十册教材中举例“2、4、6、8、10……是偶数”,那么,“0”是不是偶数?”。  相似文献   

9.
(课上,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杜十娘那么有钱,那么聪明能干,为什么她不自赎,然后像正常人一样嫁人?她为什么一定要依靠李甲?对这个问题,通常的回答往往是那个时代女人没有地位,没有独立的人格,不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她们的悲剧命运是被时代决定的.其结果是学生以为得到了答案,教师以为自己的解释特美妙:既赞美了今天,又批判了封建礼教.可是,我想如果有人再问"如果是时代决定的话,那么杜十娘那个时代就没有幸福的女人吗?如果有,是不是时代决定了她的幸福?现在这个时代就没有悲剧的人生吗?如果有,那又是不是时代的原因?"教师又该怎么回答呢?教师没栽跟头,应该感谢学生的思维还不够成熟.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呢?我感到"百宝箱"值得研究.幸亏对课文熟悉,我很快就找到了切入点:作者极力渲染的是百宝箱的价值,那就从百宝箱的价值说起,让学生们做一个简单的数学题--清算杜十娘的财产.于是,我做了如下引导--)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上你教《揠苗助长》,让小孩讨论怎样帮苗长,这本是一个笨问题,也是一个非语文的问题。可是我们一代一代的老师就这么问:那么,怎样帮苗长高呢?笨问题带来笨回答。一小孩说:放……粉,浇水施肥照顾它。另一小孩说:往苗的根底下放土,把苗垫高。老师说:班里的花怎样才能让它生长呢?(对,浇水,晒太阳。)问题是:那个人本是农民,怎么会不知道浇水施肥?可为什么他还要拔苗呢?如果你是农民,你就知道,玉米90天成熟,它绝对缩短不到80天。它得不动声色慢慢地长。那么3天就想看到长高一大截,自然是做梦的节奏了。答案是:第一个  相似文献   

11.
测智商     
一张桌子被砍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请问是圆桌吗?不是,是四方桌。桌子是不锈钢做的吗?不,是木制的。桌子是新的?很旧了。是用柴刀、斧子还是军刀砍的?不知道!那他为什么要砍掉桌子的一个角呢?砍掉当柴烧?还是为了更适合房间的摆设?还是一怒之下随便砍的呢?拜托,不管他为什么,你只要告诉我还剩几个角就行了,OK?好的,不过您得告诉我砍桌子的人是男的还是女的。身体很强壮吗?如果您的回答没有骗人,我现在就告诉您:用柴刀或斧头将桌子砍掉一角,桌子还剩五个角;如果用军刀,或者为了适应房间摆设,一刀从对角线砍下,那桌子就只剩下三个角;如果是用…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取决于对“学校”作何种理解。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是不是唯一的定义?海德格尔说:“关于某物是什么的问题总是多义的。”其原因恐怕在于事物属性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的局限性。有一种属性也许就有一种表象,而每个人又都会有自己的表述。  相似文献   

13.
问: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地存在着,具有客观实在性,那么,别人的思想不依赖于我的意识而独立地存在着,是不是也有客观实在性? 答:“别人的思想”固然不依赖于“我的意识”而独立存在,但是它要依赖于这个“别人”的意识而存在,因此,它不具有客观实在性。如果说“别人的思想”有客观实在性,那末无异于说任何人的思想都有客观实在性。因为某一个“个人”的思想对其他任何人来说,都可以说是客观实在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这堂课,我们首先思考一个问题:这是语文吗?这是一堂语文阅读课,还是一堂学生思想教育的活动课?我想,我们以往对语文的认识,是不是被一种传统的思维模式支配着,不把语文课看作是一个开放型,是一个传统定义需要解构的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重新定义我们的语文课。我以为课堂上只要是老师引领着孩子们就语言这个问题,或者就语言文化这个问题在进行着学习交流,在习得,那么就是语文课。我们不必把语文课理解得那么规范,他今天用的文本不是教材系统的文本,是个课外的阅读材料,这使我们不由想起叶圣陶的一句名言“: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咱们…  相似文献   

15.
【案例1】"正比例的应用"的课尾设计。计算机显示:吸烟有害健康,禁止中小学生吸烟。一个一般收入的吸烟人,如果他每天吸一包单价7元的香烟,每月按30天计算,那么:(1)每月吸掉人民币多少元?(2)每年吸掉人民币多少元?一亿人呢?如果平均每人活40年,那么共吸掉人民币多少元?(3)如果他手头有1890元钱,问:他可以吸烟几个月?(用比例解)  相似文献   

16.
一、七嘴八舌 ,发现带分数加法法则师 :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加法 ,请问等于多少 ?(待学生回答后 ,再进一步追问 )如果把这两个分数分别带上整数部分2与1 ,那么又等于多少 ?怎么计算 ?请大家算算看。 (教师巡视3至4分钟后 ,指名回答 ,并将算式并列板书如下。 )师 :是的 ,两个带分数相加 ,可以运用这3种方法中的任意一个。不过 ,究竟哪一种方法好些呢 ?(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 ,有的说 (1)最好 ,最简单 ;有的说 (1)不好 ,如 ,用化小数来计算就不方便。 )师 :不错 ,(1)的方法的确不具有普遍性 ,那么 (2)和(3)的方法怎样呢 ?生 :(2)的方…  相似文献   

17.
[案例1]"正比例的应用"的课尾设计. 计算机显示:吸烟有害健康,禁止中小学生吸烟.一个一般收入的吸烟人,如果他每天吸一包单价7元的香烟,每月按30天计算,那么:(1)每月吸掉人民币多少元?(2)每年吸掉人民币多少元?一亿人呢?如果平均每人活40年,那么共吸掉人民币多少元?(3)如果他手头有1890元钱,问:他可以吸烟几个月?(用比例解)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什么?似乎是一个多余的设问。但是,如果我们翻开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历史文献,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恐怕就不那么理直气壮了。“教学”究竟是什么?我们且看看我国教学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我国目前关于“教学”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9.
鹅卵石     
《现代语文》2005,(8):40-40
在一次上时间管理的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道:“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这回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最后班上有位学生怯生生地细声回答道:“也许没满。”  相似文献   

20.
“信耶稣不合科学。”一个哲学教授上课时说。他顿了一顿,叫了一个新生站起来,问:“某某同学,你是基督徒吗?”“老师,我是。”“那么你一定信上帝了?”“当然。”“那上帝是不是善的?”“当然。上帝是善的。”“是不是上帝是全能的?他无所不能,对吗?”“对。”“你呢?你是善是恶?”“圣经说我有罪。”教授撇撇嘴笑:“哈,圣经。”顿了一顿,说:“如果班上有同学病了,你有能力医治他,你会医治他吗?起码试一试?”“会。”“那么你便是善的了……”“我不敢这么说。”“怎么不敢?你见别人有难,便去帮助……我们大部分人都会这样,只有上帝不帮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