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对新生世纪,知识经济大潮的涌动,我们在未来的社会发展的战略上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知识经济,成为关系党和国家未来的大事,直接影响到下世纪我国以何种面貌出现在世界民族之林。一、知识经济由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未来经济出现多种说法。先是前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提出“电子技术时代”。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又称它为“后工业时代”。记者出身的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把它描写成“超工业社会”。美国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斯比特以新型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命名这种经济,提出了“信息经济”的概念。1990年联合国研究…  相似文献   

2.
一、正视知识经济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人类即将步入新世纪,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知识经济在全世界悄然兴起。“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马克、鲁普、伯拉特和贝尔等人于60年代提出。尽管对知识经济有着不同的界定,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一、从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看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在90年代以前,人们用“电子技术时代”、“后工业社会”、“超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等不同名称来称谓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人们都不约而同地用“知识”和“智力”代替“工业”、“信息”等...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与继续教育徐史明进入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在迈向新世纪的进程中,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就是知识经济时代。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历了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三个阶段,目前,正走向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时代,又被称作“后工业时...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论你如何认识并以什么姿态对待知识经济,它已用紧迫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但不同的认识和姿态,将对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命运带来不同的影响。究竟何谓“知识经济”?本世纪70年代以来,就有“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高技术经济”、“知识经济”和“以知识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功能和培养目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功能和培养目标□杨德广杨德广/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教授(上海200234)一、知识经济的兴起6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于是出现了“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等概念。在高科技革命的推动下,80年代...  相似文献   

7.
即将来临的21世纪到底会是什么样子?这不仅仅是世界各国的学者、专家和政府首脑高度重视的问题,而且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热门话题。世界各国都组织专家,从各个角度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进行着研究,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作出种种预测,对应付21世纪的严峻挑战提出不同的对策。在各种关于21世纪未来发展的研究中,几乎都认为人类将由现在的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直至知识经济时代转变,出现一种新的社会,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Z.K.Brzezinski)称之为“电子技术时代”,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eil Bell)称之为“后工业社会”,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A.Tooffler)称之为“超工业社会”。这是一种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消费(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总部设在巴黎、以发达国家为主要成员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这样的经济定义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 based economy),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的社会化、现代化李锐70年代初以来,对未来经济出现了多种说法,先是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的“后工业经济”,后是奈斯比特1982年在《大趋势》中提出的“信息经济”,再是英国福莱斯特1986年在《高技术社会》中提出的“高技术经济”...  相似文献   

9.
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首次使用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在1960年代担任“2000年委员会”主席期间,他多次提出:进入2000年以后,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将从工业社会迈入后工业社会。所谓后工业社会,是以知识生产(替代物质生产)为轴心组织起来的社会,其中理论知识处于首要地位,大学则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社会中心机构。一般认为,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为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知识经济”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吹绿了世界经济的大市场,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春的生机,这是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又一次重大的产业革命,为世界各国以新的姿态屹立于ZI世纪的历史舞台上提供了新的机遇。事关重大,不可不深究一番。一、知识经济概念的由来自7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践意义越来越明显,世界的竞争已成为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在这种背景下,对新的经济形态的认识出现了许多提法,其中较为著名的就是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的一份战略研究报告上批示 :“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国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高校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保证培养人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一、“知识经济”的内涵及影响力“知识经济”是联合国有关研究机构于1990年首先提出并定义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创造、扩散、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经济。如果说在200年前 ,工业经济开始替代农业经济 ,那么 ,今天知识经济正开始替代工业经济。因此 ,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工业经济时代后的一…  相似文献   

12.
一人类经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结束了刀耕火种,开始了农业经济时代;又以蒸气机的发明为标志而开始了工业经济时代。自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对未来经济的预测出现多种提法,其中有代表性的首先是美国学者布热津斯基提出的“电子技术时代”,1980年美国学者托夫勒的“后工业经济”时代,1986年美国学者福来斯特的“高技术经济”时代,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的“知识经济”时代,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采用“知识经济”,我国江泽民主席对“知识经济”和‘侧新意识’作了多次重要批示。1998年中国科学院也已正式提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规划。现…  相似文献   

13.
自1996年以来,“知识经济”成为全国性的热门话题。近来,我国领导人在许多场合表示了对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明确态度。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都已作出了积极反应,西方国家更是捷足先登。我们应该理解,“知识经济”的概念并不是突如其来的一个新概念。它是50年代以来人们对社会发展趋势观测的自然结果。一、“知识经济”探源早在1959年,丹尼尔·贝尔就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说法。1973年,他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指出后工业社会有5大基本内容,其中就提到,在职业上,专业与技术人员取代企业主而居于主导地位;社会的中轴原理是,…  相似文献   

14.
70年代初以来,对未来经济出现了多种说法,先是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指出的“后工业经济”,后是奈斯比特1982年在《大趋势》中提出的“信息经济”,再是英国福莱斯特986年在《高技术社会》中提出的“高技术经济”,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确定义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第一次定义了这种新型的经济。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把知识分子这一社会阶层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知识分子队伍将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中发挥中坚力量。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今天,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深刻地领悟到“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的真正分量。知识经济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一、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80年代初,对未来经济出现了许多个人学说:一是1982年美国的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提出的“信息经济”;二是1983年美国的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的“后工业经济”;三是19…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KnowledgeEconomy),顾名思义,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BasedEconomy)。这一术语的出现源于人们力图对工业经济时代之后一个新的经济时代加以定性的尝试。托夫勒在《第三次琅潮》中用“后工业经济”来描述的经济时代,而奈斯比特则在《大趋势》中提出“信息经济”的概念。明年代中期,英国的福莱斯特在其著作《高技术社会》中提出,未来经济是一种“高技术经济”。这些对对未来经济的定性在一步步接近未来经济的实质。1990年联合国(UN)研究机构第一次提出“知识经济”的概念。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0**…  相似文献   

17.
吴翰在《穆勒经济学的动力学研究》(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社会发展,经济高涨并不等于社会进步,这是本世纪60年代以后才在国际社会引起关注的新理念。在这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各国基本上使用单纯的经济指标去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是进步的还是落后的。与此相适应,各国在发展战略上也未曾对“社会发展”这一块给予足够的重视。资本主义各国迅速工业化的结果,导致60年代各种问题的充分暴露,如资源浪费、贫富悬殊、环境污染、道德败坏等。于是,在美国,社会学家们率先提出要对美国社会进…  相似文献   

18.
今天,“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知识社会”、“后工业社会”等名词频频见诸报端,有关信息社会与大学教育改革、知识经济与科教兴国等话题也被有志之士炒得沸沸扬扬。西方未来学家的推波助澜,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微软公司经济的迅速崛起,我国“知识创新工...  相似文献   

19.
自本世纪下半叶的新技术革命以来,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正在使全球经济增长方式发生着根本性变化,知识经济已成为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向传统产业高度渗透。面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这种新态势,西方理论界给予了极大关注。从60年代开始,就不断有学者对之进行概括和描述,比如罗伯特·莱恩的“知识社会”、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艾特齐·奥尼的“后现代社会”、肯尼思·博尔丁的“后文明社会”等。  相似文献   

20.
自本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弗里兹·马克卢普首次提出“知识产业”这一新概念后,世人便对知识经济给予了极大的观照,并掀起了探讨知识经济的热潮。近来我国职教界也在开始探讨知识经济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但在有些问题上,如知识经济是否意味着追求高学历而不需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应如何适应知识经济?等等,尚须着力探讨,本文拟就上述观点略陈管见。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及意义 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出现的又一新型经济形态,是在工业化基础上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