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很容易说出一篇稿件的大概意思,但是懒得更深地去分析它的语句,稿件的内在语便常常被我们忽略,这种忽略对于播音员来说,会给稿件的体现留下很多遗憾。内在语就是稿件文字语言所不便表露、不必表露或没有完全显露出的本质含义及语句关系。也就是说,内在语隐藏在表面文字的下面,它可能与文字语言同向,也可能与文字语言异向。因此,内在语是准确体现稿件思想的关键,是稿中人物感情的真正体现。另外,内在语  相似文献   

2.
浅议新闻播音中的“内在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辉 《今传媒》2012,(7):128-129
语句的本质,是结合上下文和语言环境确定语句深层的内在含义。所谓语言链条,即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稿件文字句、段、层次构成了全篇整体。不能以就句论句的方式来确定内在语。而应当从主题思想、播出目的、语言环境和整体基调来分析内在语。正确认识、掌握内在语内部技巧。  相似文献   

3.
胸有全篇的播讲目的,具体某一点的内在语很容易唤起。写在稿子上,反会在播音时无端地分散注意力,有碍手碍脚的感觉。也许有的同志会说,我这样做了,觉得很明确呀!我认为,这种明确应从通观整篇稿件的播音效果来评判,如果孤立地看一句明确了,失掉了语句内在的联系,整体上朦胧、模糊,那就是有害的了。三、内在语的作用内在语的作用表现在如下方面: 1.语气的定向作用。一个句子所表达的语意,与外观的语言形式一般是一致的,这时提示语言本质的内在语与文字是同向的。但是,也有一些语句,从文字上看,似乎是一致的,但认真分析后,内在语却表现为不一致,这无论在叙述、议论、肯定、否定、疑问、感叹、祈使等句式中都可能出  相似文献   

4.
在播音创作中,应该充分挖掘文字背后更深层次的意思,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对于播音创作来说离不开内在语的运用。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在平庸中见神奇,于浅近中察深意,在语句的有尽之言中挖掘无尽的深意,是播音创作的内涵所在。  相似文献   

5.
感天动地的真情故事,如泣如诉的人间挚爱。《天下父母》不做"旁观者",而做"参与者"。深入了解事实,在客观记录的同时,注重挖掘人物内心不易表露的情感,因势利导,感化、带动受众。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需求和地位、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均发生了变化,对广播主持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中,主持人不仅是传播内容的把关人、传播渠道的把控者,也是节目制作的参与者,应练好内功,丰富"语智",提高"语技",借助"微"力,提高媒体与自身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檀弓上》"不诚于伯高",王念孙认为当作"不成礼于伯高",甚是。但王氏立说的前提是认为郑注解"诚"为"诚信",并斥郑注"颇为不词",则系误读。其实,郑注的本意是强调"礼",即仪节的周到和完备,亦即"成礼",与王说并不矛盾。《孔子家语》相关章亦作"不成礼",说明《家语》来源有据。《家语》的处理,时序及情节极为明晰,且准确体现了"不成礼",故《家语》所载应为故事本貌,《礼记》此章当系简编朽烂之后的概述或转述。  相似文献   

8.
成语的书证分"典出"和"语见"两类,二者在形式、内容上很相似,但在功能和作用上有明显差异.在成语词典的编纂中,"典出"和"语见"容易混淆,是编辑工作的难点.本文从两个方面谈成语词典编纂中的"典出"和"语见"问题:一是如何选定成语的"典出"和"语见",二是从实际操作角度总结成语词典的"典出"和"语见"的编辑原则.  相似文献   

9.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核心观点是儿童是在"导师"的引导下,在"有准备的环境"中通过自主"工作"激发儿童的"内在生命潜力",使其身心得到"自由"发展。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目标与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有很多一致的地方。博物馆可以充分借助藏品的历史性、趣味性的特点,通过开展趣味性十足的儿童教育活动,帮助儿童自主"工作",挖掘儿童"内在生命潜力",实现儿童健康全面的"自由"成长。  相似文献   

10.
我是在讲授新闻评论中的“连贯”问题时更多地观察到过渡性语句的.过渡性语句是实现评论内部连贯性的一种语言手段,同时,它也直接反映着评论内在的层次关系和结构,从而体现了评论在认识上的某些一般规律.初学者有意识地观察、体会评论中那些往往习焉不察的过渡性语句,可能会对学习新闻评论,提高新闻评论的实战能力,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赵宏祥 《文化遗产》2017,(4):132-141
"有文在其手"一语,本出自《左传》,即指在人手中形成近似汉字的掌纹。从汉字的源流角度考察"有文在其手",在由"画成其物"到笔划规范的演进过程中,汉字与人类手中掌纹产生的某些共性,为"有文在其手"的"存在"提供了客观的条件。在中国古代,"有文在其手"呈现的意义与文字象形、谶纬信仰、姓氏文化、诗文用事有关。其所构建的人文传统,是一个既具有内在关联,同时却存在非连续性的的意义序列。"有文在其手"的内涵与外延,为传统文化提供了充足的知识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一、选题的理由所谓"帛老",是指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和乙本。为什么专门研究帛老之犯罪学说?理由是:帛书《老子》与传本《老子》在句意上颇有出入,据统计,有歧异的句子超过一百。另外,帛本中有的句子传本中无,传本中有的句子帛本中无,此种情况亦不在少数。例如:今本有"无为而无不为"一语,学者们往往认为此语最能代表老子的思想,但帛本没有"无不为"三字,可知老子只讲"无为",不讲"无不为",由此可以纠正老子思想研究中的误说。"无为"思想是老子犯罪学说的核心,"无为"的前提是无欲,无欲指无贪欲,无贪欲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21,(6)
隐私素养对于用户应对网络隐私风险格外重要,然而,主观自评的隐私素养并不等于客观真实的隐私素养,这种认知偏差被认为是"隐私悖论"现象可能的解释之一。本研究以单选测试评估客观的隐私素养,探索主客观隐私素养的差距对自我表露的影响。404位参与在线问卷调查的大陆用户反馈结果显示,越是高估自身隐私素养,就会越少进行自我表露;相反,越是低估自身隐私素养,就越可能表露个人信息。上述关系中,隐私保护态度和隐私关注构成链式中介路径,承担部分间接作用,但隐私素养的高估或低估仍对自我表露具有外生影响。本研究认为,"过度自信"的确是"隐私悖论"的解释之一,但其作用与经验假设和直觉相反。  相似文献   

14.
<论语>是儒家集团的"经中之经",但这部重要的儒家经典在编纂上却处处"硬伤",充满漏洞:前后诸多重复之处,篇与篇之间缺乏必要的逻辑关系,各篇内容也驳杂不纯.两千年来,无数次大大小小的修订都没人敢对这些"硬伤"作出修补. <论语>的编纂"硬伤"应给现代编辑带来莫大的启示:以一种敬畏的态度对待作者,尊重作者的原稿,编辑中切忌自以为是,随心所欲.  相似文献   

15.
徐惠 《今传媒》2016,(11):138-139
民生新闻的播报有别于联播体新闻播报,说好民生新闻有几个关键点:用好语气、重音、停连很重要.语气,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在播音中,那些根据语句目的、思想感情需要而给以强调的词或短语叫重音.重音在播音创作的过程中,较常用.最能体现语句目的、最能表达思想感就是重音;停连,有声语言语流中声音的停顿和连接,统称停连.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是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性质和作用的书写符号,与书面的标点符号有密切的联系.而播出的文字稿件中的标点符号是停连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科学精神是科技新闻的内在"本能",这种介入使得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得以通过新闻报道在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过程中得到传播.  相似文献   

17.
正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自发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一般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者为"引",系简短形象的语句,类似于谜面,后者为"衬",负责揭示谜底。人们在说时,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让听者自己体会其本意,猜不到时再公布谜底,让人豁然开朗。歇后语短小风趣、形象生动,具有地方特色,是中华语言文字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张震林 《编辑学报》2006,18(6):424-426
通过对科技论文英文注释语句中省略现象的分析,归纳出其省略用法的一般规则:省略注释语句的主语、动词be以及常用短语中的虚词;用标点符号替代注释句的谓语动词.对经常出现的注释句中的省略错误进行剖析,并给出了相应的修改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一个作家是否可贵及需要,唯一的衡量,是他有没有向我们表露他的灵魂的内在激动。写作者在文字中呈现给读者的,不仅只是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表情达意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写作者对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感悟,对人性的剖析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询,以及写作者  相似文献   

20.
徐燕 《北京档案》2016,(11):52-54
一、何为"清真饮食" "清真饮食",指符合伊斯兰教教义教规、符合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并按这种教义和风俗习惯进行生产、加工、经营的食品.其实,"清真饮食"这一叫法并非阿拉伯语的音译,也非伊斯兰教传入伊始就有,而是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教教义长期融合的结果,是中国特有的.阿拉伯语中则把伊斯兰教食品称为"哈俩(HALALI)",该词借鉴于犹太教的Kosher[1]一词,意为"合法的",意指符合伊斯兰教教法的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